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阻力显现 ...

  •   新的调查方向刚刚确立,专案组还未来得及全面铺开,无形的阻力便如同沼泽地中泛起的毒泡,开始从四面八方悄然涌出,试图将这支锐意前进的队伍拖入泥潭。
      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凌曜。
      就在部署会结束后的当天下午,他被直接叫到了省公安厅一位分管领导的办公室。办公室宽敞明亮,视野极佳,但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这位领导并未像上次那样通过加密电话间接传达意图,而是亲自面谈,其分量和严肃性不言而喻。他没有绕太多圈子,语气看似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凌曜啊,你们专案组最近的进展,厅里是肯定的。尤其是古籍鉴定和侧写结合,打开了新思路,很有价值。”领导先是惯例性的肯定,但话锋随即一转,变得语重心长,“但是,办案子,尤其是这种牵扯面可能很广、背景可能很复杂的案子,不仅要讲魄力,更要讲策略,讲大局观。”
      他拿起一份内参简报,轻轻敲了敲桌面:“顾氏家族,在江南文化界、乃至海外华人圈,都是颇有声望的。他们家族中不少人是各级政协委员、文化顾问,捐赠了大量文物,影响力不容小觑。没有确凿到铁板钉钉的证据,仅仅凭借一个出现在犯罪现场的家族徽记——这个徽记本身还可能存在仿造、栽赃的可能性——就贸然对一个这样的家族展开深入调查,尤其是动用技术手段进行背景核查,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反弹,甚至被外界解读为针对特定文化群体的行动,影响…会很不好。”
      他放下简报,目光深沉地看着凌曜:“厅里的意思,是希望你们更加稳妥一些。对顾家的调查,尤其是海外部分的,先缓一缓,集中精力放在追捕‘窑匠’和核实《坤舆格物考》本身上。等有了更扎实、更直接的证据链,再推进也不迟。这也是为了保护你们,避免授人以柄嘛。”
      一番话,滴水不漏,冠冕堂皇,既肯定了工作,又划下了明确的红线,堵死了所有反驳的余地。压力来自更高层,且理由“充分”得让人无力抗争。
      凌曜站在办公桌前,下颌线绷得死紧。他清楚地知道,这所谓的“稳妥”和“保护”,背后必然有着来自顾家或其关联力量的巨大能量在运作。对方已经察觉到了他们的动向,并且开始动用更高层级的力量来进行压制和干扰。
      “领导,案情重大,‘影子’极其危险,任何延误都可能…”凌曜试图据理力争。
      领导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语气依旧平和,却带上了最终决定的意味:“凌曜,执行命令。大局为重。厅里相信你们能把握好分寸。”
      从省厅大楼出来,午后的阳光刺眼,凌曜却觉得浑身发冷。这种来自内部的、软性的钳制,远比面对持枪歹徒更让人感到无力和愤怒。
      几乎是同时,坏消息接踵而至。
      陈锋那边气急败坏地打来电话:“老凌!他妈的那堆灰烬复原出来的残片!技术队那边刚报告,说保存样本的专用低温冷藏柜昨晚半夜突然电路故障!温度失控!等今天早上发现时,大部分残片已经…已经彻底碳化,无法再进行任何分析了!”
      凌曜的心猛地一沉:“电路故障?怎么可能?那是双回路备用电源!”
      “检查了!说是某个接口老化短路,巧他妈给巧开门——巧到家了!”陈锋的声音里充满了憋屈和怒火,“早不坏晚不坏,偏偏这个时候坏!这他妈分明是…”
      是人为破坏。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对方不仅能影响到省厅层面,还能将触角伸进市局技术队的核心证物保管环节!其能量和渗透力,令人胆寒。
      这还没完。
      “还有…”陈锋的声音更加沮丧,“之前我们在古镇摸排到的那个可能见过‘窑匠’的老窑工…还记得吗?刚刚当地派出所报告,说老人昨天傍晚出门散步,意外…失足落水…没了。”
      线人,灭了。
      关键物证,毁了。
      上级压力,来了。
      三重打击,几乎在同一时间落下,精准而狠辣,瞬间让专案组的调查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
      而另一股压力,则悄无声息地袭向了顾珩。
      他把自己关在修复院的实验室里,试图从家族浩如烟海的内部书目和笔记中寻找关于《坤舆格物考》的蛛丝马迹,同时还要忍受着内心的巨大煎熬——每一条可能指向家族的线索,都像是在将他推向更深的怀疑漩涡。
      然而,他很快发现,修复院的氛围变得有些微妙。一些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同事,看他的眼神变得有些闪烁和疏离。甚至有一位资历很老的研究员,在走廊上“偶遇”他时,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小顾啊,听说最近警方办的案子很依赖你的专业判断?压力很大吧?哎,学术研究还是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能被外部因素牵着鼻子走,更不能…掺杂个人情绪啊。毕竟,咱们这行,名声和信誉最重要,一旦失了公允,几十年积累可就毁了。”
      话语看似关心,实则充满了暗示和敲打。
      紧接着,他在浏览一个专业的古籍论坛时,发现了一个刚刚发布的匿名帖子,标题十分耸动:《是学术权威还是利益代言?浅议某青年专家在重大案件中可能存在的鉴定倾向性》。帖子没有指名道姓,但里面提到的案件特征和专家背景,无一不精准地指向他顾珩!帖子下面已经出现了一些不明真相者的质疑和附和。
      学术界的冷箭,也开始射来了。有人试图从专业声誉上质疑他,动摇警方对他的信任基础。
      顾珩关掉网页,闭上眼睛,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这种杀人于无形的方式,比直接的威胁更让他感到恶心和疲惫。
      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如同潮水,试图将他们淹没。
      晚上,凌曜和顾珩不得不再次碰头,交换有限的进展信息。地点约在了市局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小茶馆包间里,这里相对安全私密。
      两人之间的气氛比之前更加冰冷和僵硬。信任的裂痕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非但没有弥合,反而似乎更大了。
      “上级要求暂缓对你们家族的深入调查。”凌曜开门见山,语气平淡地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但他紧握茶杯的手指暴露了内心的不平静,“证物被破坏了,关键线人也出了‘意外’。”
      顾珩闻言,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是更深的晦暗。他并不意外阻力会出现,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狠辣决绝。
      “…我知道了。”他低声回答,声音里带着浓浓的疲惫。他能说什么?替家族辩解?那在凌曜看来恐怕只会更加可疑。
      “你那边呢?”凌曜盯着他,“关于那本书,关于那个徽记,有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顾珩沉默了片刻,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几张复印模糊的旧纸页,推了过去。“只找到一些零星的记载。《坤舆格物考》在家族内部也被视为传说,最后一次明确记载是在明末,由当时一位负责海外贸易的分支先祖携带,意图出海寻觅知音或买家,后船只遭遇风浪,下落不明。至于‘虚空之眼’徽记…”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确实是我家族某一支的专用印记,但这一支人丁稀少,且近百年来行事极其低调,几乎不与主家来往,具体情况…我也知之甚少。”
      他提供的信息有限,且真假难辨。凌曜锐利的目光扫过那几张模糊的纸页,又看向顾珩那双躲闪的眼睛,心中的怀疑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他知道顾珩肯定还知道更多,但他选择了隐瞒和保留。
      “顾珩,”凌曜的声音冷了下来,“我希望你明白,现在不是明哲保身的时候。‘影子’的危险性远超你想象,任何隐瞒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顾珩的脸色白了白,嘴唇翕动了一下,最终却只是更紧地抿住了唇,低下头,不再说话。他有他的顾虑,他的枷锁,他的…恐惧。
      谈话不欢而散。
      两人走出茶馆,夜色深沉。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两人肩头,前路迷雾重重,阻力来自明处暗处,信任降至冰点。
      但他们都知道,不能停下。
      凌曜看着顾珩沉默地走向路边准备打车离开的孤单背影,眼神复杂。他厌恶这种被隐瞒、被掣肘的感觉,但职业的操守和抓住“影子”的强烈信念,让他无法选择退缩。
      而顾珩坐进出租车,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流光溢彩的城市,内心一片冰凉。他正被双方的力量撕扯着,一方是步步紧逼、怀疑渐深的凌曜和警方,另一方是深不可测、手段狠辣的家族阴影和“影子”。他仿佛独自走在一条漆黑的钢丝上,脚下便是万丈深渊。
      阻力已然显现,并且只会越来越强。
      而他们的选择,将决定最终的结局是沉没,还是…杀出重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