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被迫合作 ...

  •   僵持的冰冷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持续蔓延。沟通仅限于必要的工作邮件和极其简短的电话,内容干巴巴的,不带任何多余字节。顾珩埋头于那本账本缓慢而精细的预处理,凌曜则试图从其他角度寻找案件突破口,但收效甚微,焦虑感与日俱增。
      直到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像一道无法绕开的坎,横亘在面前,迫使这两个隔阂深重的人不得不再次近距离面对面。
      问题出在凌曜强烈要求优先处理的那一页——疑似带有特殊标记的那一页。
      经过顾珩极其小心的环境调湿和局部微量水雾渗透,粘连最严重的角落终于被成功分离出一小片。然而,暴露出的区域情况却比预想的更糟。那一小片纸张上,除了模糊的墨迹和顽固的污渍外,确实能看到一些刻划的痕迹,但极其浅淡,而且被一种奇怪的、带着微黄偏光的氧化薄膜覆盖着,在多光谱成像下也显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具体形态。
      “像是被某种特制的油脂或分泌物污染过,之后氧化形成了保护膜,反而把下面的划痕给‘封存’了,但也挡住了。”顾珩对着显微镜,声音透过口罩,听不出情绪地陈述着困境,“常规的物理清理会连带损伤划痕本身。化学方法风险更高,无法预测溶剂与这层膜、以及下面可能存在的墨迹会产生什么反应。”
      他抬起眼,看向玻璃墙外今天又过来跟进进展的凌曜和陈锋:“强行处理,很可能导致这唯一的关键标记永久消失。”
      凌曜的眉头锁成了川字。希望近在咫尺,却被一层看不见的膜阻挡,这种感觉令人极度烦躁。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侧写师的思维开始高速运转。
      “这种保护性的氧化膜…形成需要特定条件。嫌疑人会不会是故意为之?”他沉吟道,“一种防盗或者信息隐藏手段?如果是故意的,那这层膜本身可能就有破解的钥匙——比如,它对某种特定刺激会有反应?”
      顾珩闻言,眼神微微一动。他没有看凌曜,而是再次将目光投向显微镜下的那片区域,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操作台面。
      “特定刺激…”他重复了一遍,像是在咀嚼这个词,“热?湿度?特定波长的光?或者…某种生物酶,只针对这种油脂成分?”
      几乎是同时,凌曜接话:“如果是故意设置的保护层,那么设置者本人必定有简便的解除方法。考虑到当时的环境和条件,方法不会太复杂,应该是他们容易获取的东西。”
      两人的话语,在空气中短暂地交汇,仿佛齿轮咔哒一声,意外地咬合了一下。
      他们都愣了一下。
      这种不需要过多解释、一点就通的思维同步感,太过熟悉,像一道猝不及防的光,瞬间照亮了记忆深处被尘封的角落。多年前,他们一起研究某个晦涩课题或推理小说时,也常常如此。
      顾珩猛地收住了话头,抿紧了唇。
      凌曜也有些不自然地移开了视线,掩饰性地咳嗽了一声。
      陈锋眨眨眼,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脸上露出一丝“有门儿”的兴奋表情,但很聪明地没有出声打扰。
      那瞬间的恍惚和尴尬很快被专业需求压下。
      顾珩重新专注起来:“尝试排除法。热源风险太高,湿度变化我们已经试过。特定波长…”他操作着旁边的多光谱成像系统,开始逐个波段进行扫描测试。
      凌曜则紧紧盯着屏幕上实时变化的成像图,大脑飞速过滤着无关信息,试图捕捉那细微的差异。
      “停!”凌曜突然出声,手指几乎要戳到屏幕上,“这个波段,边缘似乎有极其微弱的吸收差异!”
      顾珩立刻停止了扫描,将图像放大。在某个特定的近红外波段边缘,那层氧化膜的成像确实与其他区域有肉眼难以分辨的细微不同。
      “但这个波段能量依然偏高,长时间照射也可能对纸张纤维造成损伤。”顾珩指出问题所在,语气是纯技术性的探讨,暂时忘记了对面是谁。
      “如果结合低温环境呢?”凌曜几乎是脱口而出,“降低整体分子活性,再用精准聚焦的微光束进行短时照射,就像…就像用激光手术刀剥离一层微米级的薄膜。”
      他说完,自己都怔了一下。这个比喻…
      顾珩的动作也几不可察地顿住了。很多年前,凌曜感冒发烧引起眼部轻微感染,他陪着去医院,医生就是用一种精准的激光设备进行处理。当时凌曜还攥着他的手开玩笑说:“感觉像在眼睛上做微雕,珩哥,你可盯紧了,别让他手抖。”…
      回忆的碎片尖锐地划过心脏。
      顾珩猛地吸了一口气,将那不合时宜的联想压下去,声音变得更冷:“理论上可行。但需要极其精密的温控设备和光源设备,以及大量的参数计算和测试来确保绝对安全。这里没有这个条件。”
      “市局技术中队有合作的高校实验室,能做微痕检测和材料分析,应该有类似的精密光学平台。”凌曜立刻接口,“我马上联系协调!”
      这一次,没有争论,没有反驳。两人仿佛被无形的线索牵引着,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解决问题”的模式。那些恩怨情仇被暂时搁置,只剩下两个顶尖专业人士的头脑在高效运转。
      方案迅速敲定。在顾珩的严格参数要求下,凌曜以案件紧急为由,动用了所有资源,在一个小时内就协调好了大学实验室的使用权限,并安排了绝对可靠的专人护送那珍贵的一页纸张过去。
      整个过程,两人的配合出乎意料地流畅。顾珩负责提供所有技术参数和安全阈值,凌曜负责协调资源和沟通,扫清一切程序障碍。甚至在某些细节上,不需要过多言语,一个眼神(尽管很快避开),一个简短的词,就能理解对方的意图。
      陈锋跟在后面,看着这两人一个冷脸提出要求,一个冰脸解决麻烦,效率高得吓人,偏偏气氛还是僵的,忍不住在心里啧啧称奇:这该死的默契!
      叶蓁也被临时叫来帮忙准备转移所需的恒温恒湿便携箱,她看着顾老师和那位冷面警官之间那种无需多言就能对接上的状态,心里掠过一丝惊讶和微妙的失落。她从未见过顾老师能和谁这样…高效地协同工作,即使看起来关系并不融洽。
      在大学实验室里,气氛更加紧张。那页脆弱的纸张被放置在精密的样品台上,周围是复杂的光学设备和低温氮气循环系统。顾珩和凌曜都穿着防尘服,紧紧盯着监控屏幕。
      顾珩亲自操作着设备控制软件,输入一道道指令,调整着温度、光束波长、聚焦点、曝光时间…他的动作稳定而精准,额角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凌曜站在他侧后方,同样全神贯注,屏住呼吸,仿佛生怕惊扰了那束看不见的“手术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终于,在某个特定参数下,监控屏幕上显示,那层微黄的氧化膜在精准的微光束照射下,开始发生极其微妙的变化——不是消失,而是变得更加透明!
      “就是现在!短时脉冲!”顾珩低声道。
      光束一闪而过。
      几乎同时,凌曜指着屏幕上刚刚清晰显现出来的、被掩盖的划痕:“出来了!”
      那不是一个简单的标记,而是一组精细刻划的、看似随机的几何符号,排列成一个奇特的图案!
      成功了!
      一股巨大的、共同的解脱感瞬间席卷了两人。顾珩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下来。凌曜一直攥紧的拳头也不知不觉松开了,眼底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激赏——为了顾珩那精准如手术般的操作和控制力。
      他们的目光,在成功的这一刻,无意中在空中短暂相遇。
      没有冰冷的隔阂,没有尖锐的对抗,只有同样沉浸在攻克难题后的短暂松弛和…一丝来不及掩饰的、对彼此专业能力的认可。
      那眼神交汇只有零点一秒。
      随即,像触电般,两人迅速而尴尬地同时移开了视线。
      顾珩立刻转身,开始仔细检查纸张状态,确认没有任何损伤,语气恢复平淡:“标记已清晰化,可以進行高精度扫描存档了。”
      凌曜也立刻退后一步,拿出手机联系陈锋和技术中队同事:“目标已显现,立刻准备后续分析。”
      刚才那瞬间流转的微弱暖意,被迅速而刻意地封存起来,仿佛从未存在过。
      陈锋冲进来,看到成功的结果,大喜过望:“太好了!牛逼啊两位!我就说嘛,你们俩联手,还有什么搞不定的!”他试图再次活跃气氛,但那两人之间刚刚缓和了一瞬的空气,已经迅速重新冻结,甚至比之前更僵——仿佛都在为刚才那瞬间的“失态”而感到懊恼和警惕。
      扫描完成后,顾珩小心翼翼地将那页纸张重新放回便携箱,全程不再看凌曜一眼。
      凌曜则拿着新鲜出炉的高清扫描图,开始初步分析那些奇怪的符号,也完全沉浸回了自己的工作领域。
      合作的齿轮,因为共同的目标,被迫再次咬合,并且成功转动了一小步。
      但那瞬间被唤起的、冰冷的默契和一闪而过的欣赏,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虽然涟漪很快消失于无形,却确实已经荡开,悄然改变着水面下的暗流。
      他们能骗过别人,甚至差点骗过自己,却无法彻底抹去那早已刻入骨髓的、属于过去的印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