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6、第 76 章 ...
-
纳兰洁暂停读心,陷入沉思。
从法则感悟,到对人性与社会的理解,方胜的心路历程给纳兰洁带来了太多的意外,但最具冲击力的,还是此人对庄游的情感。
诚然,方胜与庄游接触的动机并不单纯,当中掺杂着欲念、畏惧、依附与利用,但那份源自本能的向往,以及随着相处不断累积的亲近与珍视,却又是那样地真挚、那样地浓烈,甚至令纳兰洁联想到镜光域中那个凝望着宇文曦背影的自己。
基于这一前提,纳兰洁完全理解方胜在那种情形下将自己这个“神明”视作仇寇、必欲逐之而后快的决心,在她看来,这与自己当初立志帮助宇文曦脱离平心映掌控的想法可谓异曲同工。
问题在于,纳兰洁实在不明白,在那场轰轰烈烈的逐神运动中,方胜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当年被驱逐后,纳兰洁曾经深度复盘,彼时她甚至注意到了庄游某些布置的意图,却不曾从方胜的举止中察觉到任何异常,甚至可以说,这位曾经行走人间、普惠众生的“圣人”很好地适应了环境的变化——在那段时期,他利用过去助人积攒的声望,于信息世界中持续发布正论,引导民众自强、向善,在渐趋失序的天佑界扮演着直面乱世洪流的逆行者,除了“虚伪”之外,纳兰洁甚至想不到还能以何种理由批判此人。
她不愿相信,那些被她视作金玉良言的劝谕,竟然裹藏着阴险的恶意,并且确实对那股席卷人间的欲望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怀着复杂的心情,她重启灵器,再度进入方胜的内心。
……
……
正如纳兰洁试图否定的那个猜想,方胜面向公众的发言均为精心设计的产物,他事先便清楚地知晓,自己的言论将会在人心当中激荡起怎样的波澜。
他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家应适当注意个人形象,至少要确保基本的干净整洁。
他知道,这会令人们频繁地向“神明”祈祷,试图改善,乃至更换自身形貌。
他说,感情之事讲究你情我愿,勉强不得,大家应保持开阔心态,多多接触、积极争取,以期遇见属于自己的缘分。
他知道,这会令人们进一步摒弃本就摇摇欲坠的固定伴侣思想,而在意识层面的束缚被彻底打破之后,由择偶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将愈发尖锐。
他说,健康乃生活之本,大家应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尽量做到饮食规律、作息有序,而当有人提出,无论如何自律,凡人终不免一死,与其清心寡欲、虚度此生,不如及时行乐、不留遗憾时,他并未与之争论,而是很自然地将话题转移到“凡人提升自身觉醒几率的方法”上,进而列举出“学习”、“深度思考”、“挑战自身极限”等多种途径。
他知道,这会令人们尝试向“神明”祈祷,以求获得永生,而在愿望落空后,他们会以“挑战自身极限”为借口滥用神经药剂,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急速衰落的健康状况应当由“神明”负责恢复。
就这样,方胜一步步诱导天佑界的人们发掘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欲望——当然,在鼓励人们正视欲望的同时,他还会给出相应的建议,指引人们自我提升,以获取通过正当途径满足欲望所需的能力,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进一步赋予了人们追求欲望的正当性,也令方胜的言论听起来有理有据、无可指摘。
而事实上,方胜心知肚明,大多数人根本不具备长期自律、坚持自我提升的能力,同时,他们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自知之明,遑论以自身实际能力为界限,对欲望加以约束的自觉,当一时兴起的努力在短期内迎来全无实际意义的反馈,这些被“神明”宠坏的幼稚儿绝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匹配内心膨胀的欲望,他们只会不断向“神明”乞求施舍,继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迅速积累对“神明”的不满,甚至因为自认合理的祈祷被无视而对“神明”的能力与权威产生质疑,待敬畏削减到一定程度、怨念积累到足够分量,只需一粒火星,便能将其引爆。
“禁止人造人投产”,便是那粒致命的火星。
在那场深刻影响了天佑界历史走向的发布会上,庄游刚刚提出他的构想,方胜便已大致预测到了未来的发展,他唯一的失误在于没有预料到“神明”会第一时间禁止人造人投产,而在“神谕”降临的那一刻,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苦心谋求的逐“神”之日,已然近在眼前。
历史又一次印证了他的判断,并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印证他的判断,由此纳兰洁不得不正视那个自己从一开始便感到困惑,却因自负而一再忽略的问题。
——人之本欲。
……
……
在方胜看来,人类归根结底只有一种欲望,那便是支配欲。
支配他人的前提是支配自己,而支配自己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是确保自身的存在与延续,更进一步,则是追求不受干涉的自由。
大多数人自始至终都在为取得完整的自我支配权而苦苦挣扎,他们辛勤劳作、逆来顺受、伏低做小、攀附奉承,都是为了在身不由己的现实中尽可能地保全自己,进而争取有限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欲望会止步于此,在获得充分自由,却没有感受到足够制约的情况下,他们的支配欲迟早会向着他人蔓延——世间一切矛盾,皆由此而来。
原本纳兰洁对于方胜的这个观点嗤之以鼻,在她看来,方胜对法则的理解多有谬误,即便主观类法则的领悟因人而异,在纳兰洁想来,那也不过是一根树干上分出的不同枝桠,绝不可能达到她与方胜之间那种近乎南辕北辙的分歧程度,而基于错乱的定律,又岂能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然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方胜一次又一次在纳兰洁的注视下操弄人心、搅动世间风云,而掌握无上权柄与压倒性力量的纳兰洁却一再失算,甚至一度被他引导民意、驱逐出局。
纳兰洁不至于因此怀疑自己的感悟,毕竟她的修为实实在在,作不得假。
但她终于意识到,主观类法则在不同个体身上的表现差异,或许当真可以达到全然相反的程度,而她自己,才是那个与众不同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