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新力量 ...

  •   八月的一个午后,一辆网约车停在清河村委会门口。车上下来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孩,拖着行李箱,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山村。
      “请问,李哲书记在吗?”女孩的声音清脆悦耳。正在整理资料的李哲抬起头,愣了一下:“小娟?你怎么来了?”
      赵小娟——赵老四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省城从事电商运营。这次回家探亲,却被村里的变化震撼:家家通宽带,大棚连成片,还有了加工厂!
      “爸在电话里只说村里变好了,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小娟兴奋地说,“李书记,我想回家发展!”
      原来,小娟在省城的工作遇到了瓶颈。看到家乡的变化,她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太好了!”李哲喜出望外,“村里正缺你这样的专业人才!”
      小娟说干就干。她看准了乡村旅游的商机,决定将自家老宅改造成精品民宿。李哲帮她申请了返乡创业补贴,联系了设计师,还找来施工队。
      改造过程中,小娟与父辈发生了激烈冲突。赵老四坚持要建传统的农家炕,小娟非要装智能马桶;父亲要留大院养鸡,女儿要改造成花园咖啡馆。
      “你这哪是农家乐,分明是城里人的玩意儿!”赵老四气得直跺脚。“爸,现在游客要的是体验,不是吃苦!”小娟毫不退让。
      李哲当起了和事佬:“传统与现代结合嘛!留一间房做土炕,其他做标间。院子一半花园,一半菜地,既好看又实用。”
      民宿开业后,效果出奇地好。小娟将互联网思维融入经营:线上预订、短视频推广、网红打卡...很快,“山居小筑”就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网红民宿。
      更让人惊喜的是,小娟带动了村里的年轻人。在外打工的小伙姑娘们看到家乡的机会,纷纷返乡创业。
      李哲趁势成立“青年创业联盟”,请小娟担任负责人。联盟定期举办培训,分享电商知识、经营理念。村里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碰撞出无数火花:
      养羊的小马搞起了“认养农业”,客户可以认养一只羊,通过视频随时查看生长情况;种茶的小刘开发了“茶旅体验”,游客可以体验采茶、制茶的全过程;就连王寡妇的孙女小芳,也学会了用无人机巡查大棚!
      新鲜血液的注入,让清河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村里的夜生活丰富了:青年们组织篝火晚会、露天电影、读书会...老人们也跟着学用智能手机,拍短视频。
      十月,小娟策划了“清河村金秋旅游节”。通过直播平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农家生活。村里的土特产卖断了货,民宿一房难求。
      旅游节的重头戏是“乡村振兴论坛”。李哲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艺术家齐聚清河村,共商发展大计。
      林薇也带着团队来了。看到村里的变化,她惊叹不已:“这还是我半年前来的那个清河村吗?”小娟自豪地当起导游:“林老师,我们想请您的团队帮我们做文化创意开发...”
      论坛上,李哲做了主题发言:“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不仅要留住人,更要吸引人。清河村的故事证明,只要给年轻人舞台,农村就能成为创业热土!”
      会后,小娟找到李哲:“李书记,我想竞选村委委员。用我的专长,为村里做更多事。”李哲欣慰地点头:“太好了!村里就需要你们这样的新生力量。”
      在年底的村委换届中,小娟高票当选,成为清河村最年轻的村委委员。她提出的“数字乡村”计划全票通过:建设智慧农业系统,发展农村电商,打造文旅IP...
      除夕夜,村里举办了前所未有的春节联欢会。老人们唱起传统民歌,年轻人表演时尚街舞,孩子们展示无人机操作...传统与现代在这场晚会上完美交融。
      赵老四看着台上自信演讲的女儿,老泪纵横:“俺家小娟,比俺有出息多了!”王寡妇感慨:“这些年轻人,让俺这老太婆都觉得自己变年轻了!”
      李哲和林薇并肩站在人群后方,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现在理解我的选择了吗?”李哲轻声问。林薇握住他的手:“不仅理解,还想参与。我已经决定,把工作室搬到县里,专门做乡村振兴相关的艺术项目。”
      零点钟声敲响,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村民们欢呼着,憧憬着新的一年。
      李哲在日记中写道:“今晚的清河村,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不是高楼大厦,不是数据指标,而是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年轻人眼中的光芒,还有孩子们在希望中成长的身影。”
      新年的曙光中,清河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而这个时代的主角,正是这些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农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