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基础设施建设 ...

  •   八月暴雨季,清河村面临严峻考验。连续三天的暴雨引发山洪,村里刚修好的道路多处被冲毁,部分民房进水,所幸无人员伤亡。
      李哲身着雨衣,深一脚浅一脚地查看灾情。王寡妇家的院墙塌了半截,赵老四的羊圈泡在水里,最严重的是进村道路完全中断。
      “这样不行。”李哲在灾后评估会上神色凝重,“基础设施不夯实,产业发展再好也经不起天灾。”
      他连夜起草了《清河村基础设施提升方案》,第二天一早便赶往县里争取项目资金。
      “要钱的地方太多了。”县领导面露难色,“清河村已经享受了不少政策倾斜……”
      李哲拿出暴雨前后的对比照片:“领导您看,这次损失超过五十万。如果提前把基础设施做好,至少能避免三十万的损失。这是省小钱误大事啊!”
      有理有据的分析打动了领导。清河村被列入“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获得了专项扶持资金。
      资金到位后,李哲成立了基础设施建设专班,邀请专家实地勘察设计。首个工程便是重修进村道路。
      “这次要高标准建设。”李哲在施工前会上强调,“路基要加固,排水要畅通,还要预留管线空间。”
      修路期间,李哲天天泡在工地上。测量放线、监督质量、协调占地……村民们常见他挽着裤腿,满身泥泞地和工人一起干活。
      王寡妇心疼地送来绿豆汤:“李书记,您歇会儿吧,别累坏了。”李哲抹把汗:“路修不好,下一场雨还得坏。这次必须一步到位!”
      两个月后,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通向村里。不仅设置了排水沟,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通车那天,老人们激动地来回走着:“这辈子都没走过这么平整的路!”
      道路修通后,李哲马不停蹄地推进“厕所革命”。以前的旱厕不仅脏臭,还污染地下水。但改造之初,遇到了很大阻力。
      “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的,改什么改!”有老人反对。“冲水厕所多浪费水!”有人担心费用。
      李哲组织村民到示范村参观。看到别人家干净卫生的卫生间,村民们动心了。他又争取到每户2000元的改造补贴,解决了资金问题。
      赵老四家第一个完成改造。他用上新厕所后逢人就夸:“干净又方便,城里儿子回来都说不比马桶差!”示范效应下,厕所改造顺利推进。
      第三项工程是污水处理。李哲引入生态湿地技术,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用于农田灌溉,形成循环利用。
      最让村民称赞的是电网改造。以前电压不稳,空调带不动,加工厂经常跳闸。改造后,不仅电压稳定了,还接了宽带网络,家家户户用上WIFI。
      小娟抓住机会,在村里建起第一个电商直播中心。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直播带货,老人们也来视频聊天,孩子们则用来上网课。
      基础设施的提升,带来的是生活品质的飞跃。村民们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垃圾有人清运,晚上有路灯照明……
      但李哲不满足于此。他请来规划设计院,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民居改造保留乡土特色,巷道整治体现田园风情,公共空间注入文化元素。
      曾经杂乱的电线全部入地,破旧的围墙统一修缮,闲置空地改成小花园……就连鸡鸭牛羊都实行了圈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十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清河村召开。来自各地的代表们漫步在整洁的村道上,参观现代化的设施,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曾经的贫困村。
      “最难能可贵的是,你们既改善了生活条件,又保留了乡村韵味。”省领导称赞道,“这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会后,李哲独自登上后山。俯瞰脚下的村庄:白墙黛瓦错落有致,道路纵横整齐通畅,大棚连绵生机勃勃……与两年前那个破败的小山村判若两样。
      手机响起,是林薇发来的视频。她正在布展,背景是清河村的新貌照片。“看到照片了吗?我办了个‘清河蝶变’摄影展,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是同一个村子!”李哲笑了:“那是因为你没看到下一步规划——我们要建养老中心、托儿所、卫生站……让村里人过上比城里还舒服的日子!”
      那晚,李哲在笔记中写道:“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筋骨。只有筋骨强健,血肉才能丰满。今天的清河村,终于有了迈向更美好生活的底气。”
      月光下,新装的路灯如珍珠般串起整个村庄。而每一盏灯下,都是一个正在变好的生活,一个正在实现的梦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