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奶奶的老花镜该换了!我带她去!” ...
-
深秋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客厅的八仙桌上洒下一片暖融融的光斑。奶奶坐在桌旁的藤椅上,手里捧着张卷边的晚报,头几乎要埋进纸里,眉头皱得紧紧的,连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嘉乐趴在旁边写作业,余光瞥见奶奶的手指在报纸上挪了半天,才慢悠悠地念出一句:“今日……菜市场……白菜……降价……”
“奶奶,你念错啦,是‘萝卜降价’。”嘉乐忍不住抬头纠正,笔尖还停在练习册的算术题上。他早就发现奶奶看东西越来越费劲,那副老花镜还是前年妈妈在世时买的,镜框的漆掉了大半,镜片边缘也磨出了毛边,可奶奶总说“还能用”,谁提换眼镜的事都摆手。
奶奶愣了一下,把报纸往眼前又凑了凑,眯着眼看了半天,才笑着拍了拍腿:“哎哟,真是老糊涂了,连字都看不清楚了。”她说着,伸手揉了揉眼睛,指腹在眼角的皱纹里蹭了蹭,留下点淡淡的红印。嘉乐没太在意,只当是老人年纪大了眼神不济,低头继续算那道总也算不对的数学题,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这时,大姐端着刚洗好的苹果从厨房出来,正好听见奶奶的话。她把苹果放在盘子里,轻轻放在八仙桌上,目光落在奶奶手里的老花镜上,眉头悄悄蹙了起来。“奶奶,您这眼镜戴多久了?”大姐拿起一个苹果,用衣角擦了擦,递给奶奶。
“没多久,两年多吧。”奶奶接过苹果,咬了一口,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她赶紧用手背擦了擦,“以前看报纸不用凑这么近,这阵子不知道怎么了,字总像蒙了层雾。”
大姐没说话,只是拿起奶奶放在桌上的老花镜,对着阳光看了看。镜片上有几道明显的划痕,边缘因为长期磨损,已经有些变形。她心里咯噔一下——上个月她去餐馆打工,老板娘戴的老花镜和奶奶这个款式差不多,当时老板娘还说,老花镜得一年一换,不然度数不合适,伤眼睛。可奶奶这副,明显已经超期服役了。
“姐,你看什么呢?”嘉乐写完一道题,抬头看见大姐盯着老花镜发呆,好奇地问。
“没什么。”大姐把眼镜轻轻放回奶奶手边,指尖碰了碰冰凉的镜框,“奶奶,下周周末我休息,带你去街上逛逛吧?听说南街新开了家卖点心的铺子,味道不错。”
奶奶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好啊好啊,正好我也想出去透透气。”她最近总待在家里,除了买菜几乎不出门,听见能去逛铺子,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嘉乐撇了撇嘴:“姐,你不是说周末要去图书馆看书吗?怎么又要去逛铺子了?”他记得大姐前几天还跟他说,想趁着周末去图书馆借几本关于会计的书,以后好找个轻松点的工作。
大姐揉了揉嘉乐的头发,笑着说:“看书什么时候都能看,陪奶奶逛街更重要。”她没说,其实是想趁着逛街,带奶奶去配副新的老花镜。她从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小本子,翻开看了看——里面记着她每个月的开支,这个月的工资刚发了一千二,交了房租三百,给爸爸买了双劳保鞋一百五,给嘉乐买了本辅导书二十,剩下的七百三,她原本打算留作这个月的生活费,省着点花,还能攒下两百给奶奶买件厚棉袄。可现在看来,配眼镜的钱,得从生活费里挤了。
接下来的几天,大姐比平时更忙了。早上天不亮就去餐馆帮忙,中午趁着休息时间,偷偷跑去南街的眼镜店问价格,晚上回来还要帮嘉乐检查作业,等大家都睡了,她才坐在灯下,对着小本子反复算计。一副普通的老花镜,最便宜的也要两百多,要是选个轻便点的镜框,得三百出头。她算了算,要是花三百块配眼镜,剩下的四百三作为生活费,每天只能花十五块,早餐啃馒头,午餐在餐馆吃员工餐,晚餐就煮点面条,应该能撑到下个月发工资。
周末很快就到了。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大姐就醒了。她从衣柜里翻出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又找了条黑色的裤子,仔细熨了熨——这是她最好的一身衣服,平时舍不得穿,今天带奶奶出门,想让奶奶高兴。她走到奶奶的房间门口,轻轻敲了敲门:“奶奶,起床啦,咱们去逛街。”
奶奶早就醒了,正坐在床边穿袜子,听见大姐的声音,赶紧应道:“来啦来啦!”她特意换上了去年过年时穿的红外套,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还抹了点甘油,显得精神了不少。
嘉乐还在睡懒觉,被客厅的动静吵醒,揉着眼睛跑出来:“姐,奶奶,你们要走啦?带我一起去嘛!”他也想去南街的点心铺,听说那里的桂花糕特别好吃。
“你在家好好写作业,等我们回来给你带桂花糕。”大姐从桌上拿起书包,递给嘉乐,“我已经把你的作业都整理好了,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她怕带着嘉乐去,会让奶奶觉得她是特意带自己去配眼镜,反而不肯花这个钱。
嘉乐撅着嘴,不情不愿地接过书包:“那你们早点回来,别忘了给我带桂花糕。”
“知道啦。”大姐笑着点点头,扶着奶奶的胳膊,慢慢往门外走。奶奶的腿脚不太好,走得慢,大姐就陪着她慢慢走,时不时跟她说说话,问她冷不冷,累不累。
到了南街,大姐先带着奶奶去了那家点心铺,给奶奶买了块桂花糕,又买了袋芝麻糖,让奶奶揣在兜里慢慢吃。奶奶吃得很高兴,嘴里不停念叨:“真甜,比以前吃的好吃多了。”
逛了一会儿,大姐指着前面一家挂着“光明眼镜”招牌的店铺,笑着说:“奶奶,前面有家眼镜店,我进去看看有没有适合我的太阳镜,您陪我一起呗?”她怕直接说给奶奶配眼镜,奶奶会拒绝。
奶奶没多想,点点头:“好啊,我陪你去。”她跟着大姐走进眼镜店,店里的店员立刻热情地迎上来:“您好,请问需要看点什么?”
“我想看看太阳镜。”大姐说着,悄悄给店员使了个眼色,指了指身边的奶奶,“我奶奶最近看东西不太清楚,您能帮她看看,是不是需要配副老花镜?”
店员会意,笑着对奶奶说:“阿姨,您要是看东西模糊,我给您测测视力吧?免费的,不花钱。”
奶奶有些犹豫,看向大姐:“不用了吧,我那副眼镜还能用……”
“奶奶,测测又不花钱,看看您的视力有没有下降,也好放心啊。”大姐拉着奶奶的手,轻轻晃了晃,语气带着点撒娇的意味。奶奶最疼她,果然没再拒绝,跟着店员去了验光室。
验光的过程很简单,店员拿着视力表,让奶奶辨认上面的字。奶奶眯着眼看了半天,只能看清最上面两行,下面的字全是模糊的一团。店员拿着验光仪给奶奶测了测,笑着说:“阿姨,您的老花镜度数涨了不少,原来的眼镜肯定不够用了,得重新配一副,不然长期下来,眼睛会更累。”
奶奶皱了皱眉,小声说:“那得花不少钱吧?我那副还能用,不用换了。”她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不想再给孩子们添麻烦。
“奶奶,钱的事您别操心,我有钱。”大姐赶紧说,她从包里拿出小本子,假装看了看,“我这个月发了工资,正好有富余,给您配副新眼镜,您看东西也舒服。”她说着,让店员拿了几副轻便的镜框给奶奶选,“您看看,喜欢哪个款式?这个黑色的不错,显精神,这个棕色的也好看,戴着温和。”
奶奶看着那些崭新的镜框,心里有些动容,可还是舍不得花钱:“不用这么好的,随便选个便宜的就行。”
“不行,眼镜得戴舒服了,不然伤眼睛。”大姐拿起一副黑色的镜框,递给奶奶,“您试试这个,这个镜框轻,戴着不压鼻子。”她让店员把镜片装上去,又帮奶奶戴上,“您看看,清楚吗?”
奶奶戴上新眼镜,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芝麻糖包装袋,上面的字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连生产日期都看得清清楚楚。她又抬头看了看店里的吊灯,以前模糊的光晕,现在变得明亮又清晰。她忍不住笑了,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清楚!太清楚了!比我那副旧的好多了!”
看着奶奶高兴的样子,大姐心里也暖暖的。她问店员:“这副眼镜多少钱?”
“镜框两百二,镜片一百一,一共三百三。”店员笑着说,“您要是真心买,给您便宜点,三百一吧。”
大姐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个布包,里面装着她这个月剩下的生活费,一张一张数了三百一,递给店员。她数钱的时候,手指有些发颤——这几乎是她这个月所有的生活费,接下来的日子,得更省着点过了。
奶奶看着大姐数钱,心里忽然明白了什么,拉着大姐的手,小声说:“是不是花了很多钱?早知道我就不配了,浪费钱。”
“不多不多,才三百块,您戴着舒服就行。”大姐把新眼镜递给奶奶,帮她把旧眼镜收进眼镜盒里,“旧的咱们留着,万一新的坏了,还能凑合用。”她怕奶奶心疼,故意说得很轻松。
从眼镜店出来,奶奶一路上都戴着新眼镜,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她指着路边的广告牌,跟大姐说:“你看,那上面的字我都能看清了!以前路过的时候,总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她的语气里满是欢喜,像个刚得到新玩具的孩子。
大姐陪着奶奶逛了半天,又给奶奶买了斤苹果,才慢慢往家走。路上,奶奶好几次想把眼镜摘下来,说怕弄脏了,大姐都拦住了:“您戴着吧,戴着看路清楚,不容易摔跤。”
回到家的时候,嘉乐正在门口等着,看见她们回来,赶紧跑过去:“姐,奶奶,你们回来啦!我的桂花糕呢?”
“少不了你的。”大姐从包里拿出桂花糕,递给嘉乐,“快尝尝,看好不好吃。”
嘉乐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好吃!太好吃了!奶奶,你怎么戴了副新眼镜?真好看!”他这才注意到奶奶脸上的新眼镜,黑色的镜框,衬得奶奶精神了不少。
奶奶摸了摸新眼镜,笑着说:“是你姐给我配的,花了不少钱呢。”她的语气里带着点骄傲,又有点心疼。
嘉乐这才明白,大姐之前说去图书馆看书是假的,带奶奶配眼镜才是真的。他看着大姐,心里忽然酸酸的——他知道大姐的工资不多,每个月都省吃俭用,现在为了给奶奶配眼镜,肯定花光了生活费。
“姐,你这个月的生活费……”嘉乐刚想说什么,就被大姐打断了。
“生活费的事你别操心,我有办法。”大姐揉了揉嘉乐的头发,笑着说,“快把作业拿出来,我检查检查,看你有没有偷懒。”
嘉乐没再追问,可心里却很清楚,大姐所谓的“有办法”,无非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早餐啃干馒头,晚餐煮清汤面,甚至可能还要再找份兼职,多挣点钱。他看着大姐忙碌的背影,又看了看奶奶脸上的新眼镜,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再也不跟姐姐要零食,再也不买没用的玩具,帮姐姐省点钱。
晚上吃饭的时候,爸爸看着奶奶的新眼镜,疑惑地问:“妈,您这眼镜什么时候换的?挺好看的。”
“是丫头给我配的,花了三百多呢。”奶奶说着,夹了块肉放进大姐碗里,“丫头,你多吃点,最近瘦了不少。”
爸爸愣了一下,看向大姐:“你哪来的钱?这个月的生活费够不够用?”他知道大姐的工资不多,每个月都要精打细算。
“够够的,我这个月发了奖金,特意给奶奶配的。”大姐赶紧说,她怕爸爸担心,故意编了个瞎话,“您别操心我的事,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爸爸没再多问,可眼神里却带着几分愧疚。他知道,家里的担子都压在大姐身上,一个十七岁的姑娘,本该在学校里读书,却要早早地出来打工,还要照顾奶奶和嘉乐,他这个当爸爸的,没本事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吃完饭,大姐主动去洗碗。嘉乐跟在她身后,走进厨房,小声说:“姐,你是不是没钱了?我这里还有五十块钱,是我攒的压岁钱,你拿着用。”他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小的红包,里面装着五十块钱,这是他攒了半年的压岁钱,原本打算买个新的玩具车。
大姐看着嘉乐手里的红包,眼眶忽然红了。她摸了摸嘉乐的头,笑着说:“傻弟弟,姐有钱,不用你的压岁钱。你把钱留着,以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她把红包塞回嘉乐手里,“快回房间写作业吧,我洗完碗就来帮你检查。”
嘉乐看着大姐的背影,心里更酸了。他知道,大姐是不想让他担心,才不肯要他的钱。他回到房间,从书包里拿出那本崭新的辅导书,心里忽然有些后悔——早知道姐姐要给奶奶配眼镜,他就不买这本辅导书了,能帮姐姐省点钱。
接下来的几天,嘉乐果然发现,大姐的早餐从原来的豆浆油条,变成了干馒头;晚餐也从原来的两菜一汤,变成了清汤面,偶尔加个鸡蛋,她也会夹给嘉乐和奶奶。有好几次,嘉乐看见大姐在厨房偷偷啃馒头,就着咸菜,吃得很认真,好像那是什么山珍海味。
有一天晚上,嘉乐起夜,看见客厅的灯还亮着。他悄悄走过去,看见大姐坐在灯下,手里拿着个针线筐,正在缝补一件旧衣服。她的眼睛盯着衣服,手指上还戴着顶针,一针一线地缝着,动作很熟练。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招夜间兼职,分拣快递,每晚八十元,时间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
嘉乐心里一紧——原来大姐是想找份夜间兼职,来凑这个月的生活费。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整整四个小时,白天还要去餐馆打工,她怎么吃得消?
他想进去劝劝大姐,让她别这么辛苦,可又怕打扰到她。他站在门口,看着大姐专注的侧脸,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他知道,大姐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奶奶,为了他。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挣很多很多钱,让姐姐再也不用这么辛苦,让奶奶能安享晚年,让爸爸能轻松一点。
大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抬头看见门口的嘉乐,赶紧把招聘启事收起来,笑着说:“怎么还没睡?是不是渴了?我给你倒杯水。”
“姐,你别去做兼职了,太辛苦了。”嘉乐擦了擦眼泪,走进客厅,“我以后再也不买零食了,再也不买玩具了,咱们省着点花,肯定能撑到下个月发工资。”
大姐走过来,把嘉乐抱在怀里,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声音有些哽咽:“傻弟弟,姐不辛苦。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再辛苦也值得。等你以后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咱们家就好了。”
嘉乐在大姐怀里点了点头,心里却更坚定了——他一定要快点长大,快点变得强大,保护好姐姐,保护好这个家。而大姐为了凑生活费,打算去做夜间兼职的事,他默默记在了心里,决定以后要更懂事,帮姐姐分担更多的家务,让姐姐能多休息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