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题记:我以为凭借才华和努力就能征服世界,却发现世界早已被无数规则和妥协筑成高墙。我的设计稿在甲方的“再改改”中
面目全非,就像我的理想,在现实的洪流里,被冲刷得只剩下生存的本能。
北京的秋天,天空高远,却总蒙着一层淡淡的灰霾。A大研究生公寓里,顾言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眉头紧
锁。研究生生活与他想象的有些不同,少了本科时那种纯粹的探索乐趣,多了几分项目导向的紧迫感和来自导师、合作方的无
形压力。
他的导师是国内人机交互领域的权威,手下项目多与企业合作,要求高,周期紧。顾言凭借出色的本科成绩和竞赛履历
进入导师的精英团队,一开始是意气风发的。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创造出真正能改变用户体验
的优秀设计。
他接手的第一个重要项目,是为一家国内顶尖的科技公司设计其新一代智能家居APP的交互界面。顾言投入了巨大的热
情,查阅了大量文献,做了详尽的用户调研,熬了几个通宵,拿出了一套自认为逻辑清晰、界面简洁美观、充满未来感的设计
方案。团队内部评审时,得到了导师和师兄师姐的认可。顾言信心满满地带着方案,去参加与甲方的第一次正式沟通会。会议
地点在对方公司气派的会议室里。对方的产品经理、运营、市场负责人坐了一排,个个表情严肃。顾言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解
他的设计理念:如何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视觉元素降低认知负荷,如何运用微动效提供流畅的反馈,如何构建符合用户心智模型
的导航结构……
他讲得条理清晰,引经据典,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当他讲完,等待反馈时,迎来的却是一盆冷水。
“顾同学,你的想法很专业,也很前沿。”产品经理推了推眼镜,先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但是,可能有点
太‘学院派’了。我们考虑的是更实际的问题。”
“这个主色调,太素雅了,不够有冲击力,吸引不了用户眼球。”市场部的负责人指着屏幕说。
“还有这个操作流程,步骤是不是太简洁了?我们很多用户是中老年人,需要更明确的引导,甚至有点‘啰嗦’的提示才
行。”运营同事补充道。
“图标的设计感是有了,但不够‘接地气’,用户可能看不懂。”
“这个地方,能不能加个闪动的‘new’标签?刺激一下点击率?”
一连串的“建议”砸过来,顾言有点懵。他试图解释:“简洁的设计是为了长远的产品调性和用户体验……”
“小顾啊,”产品经理打断他,语气带着一种过来人的“教诲”,“理想是好的,但我们要先活下去,要数据,要转化
率。用户体验很重要,但要在满足商业目标的前提下。”
第一次沟通会,不欢而散。顾言带着一箩筐的修改意见回到学校,心里憋着一股火。他觉得自己的专业判断被否定了,
设计被庸俗的商业逻辑践踏了。
随后的几周,成了无休止的拉锯战。他按照甲方的要求修改一版,送过去,得到新的修改意见;再修改,再被否定。那个
原本简洁优雅的设计方案,被不断地添加着五颜六色的按钮、闪烁的标签、冗长的提示文案、以及各种他认为画蛇添足的功能
入口。屏幕上的界面变得越来越花哨,也越来越臃肿,离他最初的设想越来越远。每一次修改,都像在他精心雕琢的作品上,
硬生生地敲下一块不合时宜的补丁。他感到一种强烈的屈辱感和无力感,仿佛自己的审美和理念在被强行扭曲。
“师兄,这样改下去,这产品还能用吗?”一次加班后,顾言忍不住向同组一位比较熟的博士师兄抱怨。
师兄苦笑一下,拍了拍他的肩膀:“习惯就好,顾言。这就是商业设计,不是你一个人的艺术品。要学会妥协,学会在
框架内跳舞。甲方是爸爸,这话不是白说的。”
妥协。这个词让顾言感到陌生而抵触。他的人生字典里,向来是“突破”、“最优解”,何曾需要向“平庸”和“短
视”妥协?
导师也找他谈了一次话,没有批评他,只是语重心长地说:“顾言,我知道你有想法,有追求。但做应用研究,尤其是和
企业合作,就要学会平衡理想和现实。把这次项目当成一次学习,学习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如何让你的专业价值被更多
人理解和接受,这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导师的话像一盆温水,浇灭了他心头的火,却也让他更加迷茫。他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的这条路,究竟是不是自己真正想
要的?他热爱设计,热爱那种通过逻辑和创意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但当设计不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沦为迎合市场和数据的
奴隶时,它的意义何在?
那段时间,他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待在实验室到深夜。面对屏幕,有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却迟迟不愿动手去进行
那些他认为是“破坏性”的修改。效率低下,情绪低落。
偶尔,在极度烦躁的时候,他会下意识地点开那个几乎不用的社交APP,漫无目的地滑动着。有时,会滑到林晚星的主
页。她的更新依旧不频繁,偶尔会发一张看起来是手绘的、风格温馨的插画小稿,或者是对某个设计软件新功能的吐槽。配文
通常很简单,却能感觉到她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的那种专注和平和。
看着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他会有一瞬间的恍惚。那个高中时安静内向、问他数学题都会脸红的女孩,似乎找到了一
条适合她的、能够安放她细腻情感的道路。虽然他知道,她的路肯定也不轻松,但至少,她的创作看起来更贴近内心,更纯粹
一些。
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被困在了一个由代码、数据、KPI和甲方需求构筑的华丽牢笼里,看似高端,实则窒息。项目最终
还是在他的反复挣扎和团队的协助下,磕磕绊绊地交付了。最终上线的APP,与他最初的设计方案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应用
商店里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夸功能实用的,也有吐槽界面混乱、广告太多的。
看着那个承载了他无数心血却又让他倍感陌生的产品,顾言心里没有多少成就感,只有一种深深的疲惫和失落。他第一次
真切地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一条多么宽阔的鸿沟。才华和努力,在复杂的现实规则和利益诉求面前,有时显得如
此苍白无力。
他站在实验室的窗边,望着窗外北京沉沉的夜色,霓虹闪烁,车流如织。这座充满机会的城市,同时也充满了无形的压力
和妥协。他曾经以为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可以轻松驾驭的一切,现在看来,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艰难。他的设计师生涯,
才刚刚开始,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和理想幻灭。他需要时间,去重新思考,去找到那个属于他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
间的平衡点。而这个过程,注定不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