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30章余烬星火 ...
-
第30章:余烬星火
陈昊被收押,等待他的将是详尽的精神鉴定和司法审判。维多利亚剧院的事件被定性为严重的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罪,媒体进行了低调处理,但燃烧王冠的画面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市民们一段时间内谈之色变的都市传说。
专案组并未解散,反而投入了更繁琐的后续工作:整理陈昊案的全部卷宗,深挖其犯罪动机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关联,评估其行为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
凌曜几乎住在了办公室。他反复查看从陈昊工作室和剧院屋顶收集到的所有物证。那些烧焦的奢侈品碎片已经无法提供更多信息,但那些未被焚尽的旧报纸碎片,却引起了凌曜的注意。
技术队尽力对这些脆弱焦黑的纸片进行了还原处理。碎片上的字迹模糊不清,但依稀能辨认出几个关键词:“工厂事故”、“赔偿纠纷”、“失踪”、“十年”…时间戳显示是大约十几年前的本地报纸。
“工厂事故?赔偿纠纷?”凌曜皱起眉。这似乎与陈昊的背景有关。他记得调查显示陈昊父母早亡,由奶奶抚养长大。
他立刻调出陈昊家庭的旧档案。陈昊的父亲□□,曾是本市一家化工厂的工人。档案记录显示,□□在十多年前的一次工厂事故中意外身亡,厂方认定为操作失误,给予了一笔抚恤金,但家属(即陈昊的奶奶)曾多次上诉要求更高赔偿,声称事故原因有疑点,但最终不了了之。不久后,陈昊的母亲因悲伤过度和贫困离家出走,再无音讯。
难道陈昊的愤怒,不仅源于个人的孤僻和压抑,更源于这场家庭悲剧带来的不公感和被剥夺感?他将这种愤怒投射到了所有看似“光鲜”、“成功”的事物上?
“立刻找到当年那起化工厂事故的详细卷宗!还有当时报道此事的记者信息!”凌曜感到自己可能触摸到了陈昊疯狂行为的更深层根源。
与此同时,技侦部门对陈昊网络活动的追踪也有了意外发现。他们发现“无名者”和“小丑微笑”账号虽然沉寂,但在一个更加隐秘、需要特殊邀请码才能进入的暗网艺术论坛深处,有一个名为“灰烬之眼”的ID,在陈昊被捕后不久,发布了一张新的图片。
图片的内容极其简单:一片虚焦的、昏暗的背景前,一只戴着黑色手套的手,正在将一撮灰烬,轻轻撒在一个古老的、铜制的天平雕塑上。
图片的配文只有一句话:
【正义的重量,由灰烬衡量。】
这张图片没有直接提及任何案件,但其象征意味令人不寒而栗。灰烬指向陈昊的燃烧王冠,天平则象征着审判与衡量。
“灰烬之眼”是谁?是陈昊的同党?还是另一个受到陈昊和林夕事件启发、试图用自已的方式表达“正义”的匿名者?
凌曜看着那张图片,陈昊被捕时那句话再次回响在耳边——“真正的‘无名者’,不止我一个…”
难道林夕和陈昊的案件,就像投入死水潭的石子,虽然抓到了掷石者,但其激起的涟漪,却唤醒或催生了更多隐藏在阴影中的、持有类似黑暗美学或偏激理念的人?
“灰烬之眼”是在宣告一种更为冷峻、更强调“审判”的立场?他/她下一步会做什么?模仿犯罪?还是进行某种所谓的“私刑正义”?
一种无力感悄然袭来。他们可以抓住具体的罪犯,却似乎无法根植那种孕育犯罪的思想土壤。甚至他们的抓捕行动本身,都可能成为刺激下一个“艺术家”登场的催化剂。
凌曜深吸一口气,压下这种情绪。他知道,作为执法者,不能陷入哲学的悲观。他的职责是阻止具体的罪行,保护具体的人。
“全面监控‘灰烬之眼’及其活跃的论坛,尝试进行溯源追踪,但切勿打草惊蛇。”凌曜下令,“同时,加快对当年化工厂事故的调查,我要知道全部真相。”
他走到办公室的白板前,上面还残留着林夕和陈昊案件的错综复杂的线条。他在旁边,画下了一个新的圆圈,里面写上“灰烬之眼”,又画了一个天平符号。
接着,他又在另一个角落,写下了“化工厂事故”、“□□”、“赔偿纠纷”、“失踪(母亲)”。
线索变得愈发庞杂,仿佛不同的案件和时代正在交织,形成一张更大的、尚未完全显露的网。
余烬之中,确有星火闪烁。而这星火,是即将熄灭,还是会引燃新的、更不可控的火焰?
凌曜不知道答案。他只知道,他的工作,远未结束。新的迷雾,正在旧案的灰烬中,缓缓升起。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档案室的号码:“我是凌曜,需要调阅十一年前,明星化工厂所有安全事故记录及相关诉讼卷宗,对,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