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织网 ...
-
“全球生鲜技术共享平台”的想法提出后,立刻得到了FAO的支持。FAO不仅为平台提供了政策指导,还帮忙联系了巴西、新西兰、南非等十几个国家的农业部门和企业。平台上线的第一天,就有30多家国外企业提交了合作申请,其中最迫切的是巴西的柑橘出口商。
巴西的柑橘产量占全球的35%,但由于保鲜技术落后,每年有近20%的柑橘因无法及时运输而腐烂。巴西柑橘协会的会长卡洛斯带着团队来到上海,希望能引进“低温高压保鲜技术”,还想和他们合作建设一条从巴西到中国的直达冷链航线。“我们的柑橘酸甜多汁,要是能新鲜地运到中国,一定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卡洛斯的语气里满是期待,他还带来了一箱刚采摘的巴西蜜桔,剥开后,果肉晶莹剔透,酸甜的汁水瞬间在嘴里散开。
林舟和沈亦臻立刻组建了巴西项目组,第一站就是巴西的圣保罗柑橘产区。这里的柑橘园一望无际,成熟的蜜桔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但走进当地的仓库,景象却让人揪心——成千上万斤柑橘堆放在地上,没有任何保鲜措施,有些已经开始腐烂。仓库管理员无奈地说:“我们没有足够的冷链设备,只能尽快低价卖给当地的果汁厂,一斤的价格还不到出口价的十分之一。”
团队很快制定了合作方案:在圣保罗建设两座大型冷链仓库,引进“低温高压保鲜技术”,将柑橘的保鲜期从15天延长到45天;同时联合中国的航运公司,开通“圣保罗-上海”的直达冷链航线,把运输时间从40天缩短到25天。方案公布后,当地的农户们都很兴奋,一位名叫罗德里格斯的农户拉着林舟的手说:“要是能把柑橘卖到中国,我的两个孩子就能去城里上大学了。”
但项目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巴西的电力供应不稳定,经常停电,而冷链仓库和保鲜设备对电力的要求很高。有次在仓库建设过程中,突然停电,导致刚调试好的设备损坏,耽误了一周的工期。沈亦臻立刻联系国内的光伏企业,决定在仓库顶部安装光伏电站,不仅能保证电力供应,还能减少碳排放。光伏电站建成那天,罗德里格斯特意带着家人来参观,看着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激动地说:“这不仅能保鲜柑橘,还能保护环境,真是太好了!”
半年后,巴西柑橘直供项目正式启动。当第一批巴西蜜桔通过冷链航线运到上海港时,海关的工作人员都很惊讶——经过25天的运输,蜜桔依然新鲜多汁,损耗率仅为5%。这些蜜桔很快就进驻了国内的各大生鲜超市,消费者们纷纷驻足购买。一位阿姨在品尝后说:“这蜜桔比我以前吃的都甜,没想到从巴西运过来还这么新鲜!”
巴西项目的成功,让“全球生鲜技术共享平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西兰的猕猴桃种植户、南非的葡萄出口商、泰国的山竹农户……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农户通过平台寻求合作。林舟和沈亦臻意识到,他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于是在荷兰、新加坡、巴西设立了三个区域中心,每个中心都配备了技术团队和物流团队,能及时为当地的合作伙伴提供支持。
新加坡区域中心成立那天,FAO的代表特意前来祝贺,他在致辞中说:“你们的平台不仅连接了全球的生鲜供应链,还连接了不同国家的人们,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好的实践。”林舟站在台上,看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心里满是感慨——从阿姆斯特丹的第一个仓库,到如今覆盖全球的供应链网络,他们用了八年时间,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那天晚上,沈亦臻在新加坡的滨海湾公园给林舟准备了一个惊喜——他用无人机在夜空中拼出了“我们的全球网”几个字。林舟看着漫天的光点,眼眶突然湿润了。沈亦臻从身后抱住他,轻声说:“还记得我们在云南果园里说的话吗?要让每个地方的好东西,都能被更多人看见。现在我们做到了。”林舟点了点头,心里清楚,这张“全球网”不仅是供应链的网,更是希望的网——它连接着农户的生计,连接着消费者的味蕾,也连接着不同国家的友谊。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还会继续织密这张网。也许会遇到新的挑战,也许会有新的突破,但他们知道,只要彼此并肩,只要坚持初心,就一定能让这张网覆盖更多的地方,让更多人因为他们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他们的爱情,也会像这张网一样,跨越山海,坚不可摧,在全球生鲜供应链的浪潮中,书写属于他们的温暖故事。
需要我继续围绕“全球生鲜技术共享平台”的运营展开后续章节吗?比如平台遇到技术专利纠纷、或是团队助力非洲小国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等情节,都可以进一步丰富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