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纽扣 ...
-
那束玫瑰花像一个突兀的休止符,强行暂停了我们之间日益冰冷的氛围。我没有追问,他也没有再解释,我们默契地将那一页翻了过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好好过”这三个字,像一句咒语,让我们的生活恢复了一种小心翼翼的平静。我不再刻意躲避,他也似乎更注重“家”的存在感,加班减少,即使有应酬,也会提前发信息告知。
我们甚至开始有一些像“正常夫妻”一样的活动,比如周末一起去超市采购,或者看一场电影。在人前,我们扮演着恩爱,他会自然地接过我手里重的东西,会在过马路时虚扶我的后背。但只有我知道,那看似亲密的动作里,始终隔着一段看不见的距离。
那支他单独递给我的玫瑰,被我养在床头的玻璃杯里。它一天天枯萎,花瓣边缘卷曲、变色,最终凋零。我没有扔掉它,只是看着它从娇艳走向衰败,像极了我对这段感情不敢言说的期待。
苏辰似乎努力在做一个“好丈夫”。他会记得我不吃香菜,点外卖时会特意备注;我偶尔加班晚归,客厅总会留一盏灯;他甚至开始对我做的甜品给出更具体的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好吃”或“不错”。
有一次,我尝试做一款新的法式千层酥,过程繁琐,酥皮反复折叠擀压,极其考验耐心。成品出来时,虽然外形不算完美,但层次还算分明。
他尝了一口,细细品味了很久,然后抬头看我,眼神里有真实的赞赏:“酥皮很香,层次感也很好,就是里面的卡仕达酱稍微甜了一点点,下次糖可以减5克试试。”
我愣住了。他不是个对甜品很有研究的人,却能给出如此精准的评价。这说明,他是真的在认真品尝我做的每一样东西。
心里那潭死水,又忍不住泛起了微澜。可是,那通电话里的“不算爱”像警钟,总是在我快要沉溺时敲响,提醒我保持清醒。
不要自作多情,林瑞。他做的这些,或许只是因为他承诺了要“好好过”,尽一个“合适”伴侣的责任而已。
————
一个周六下午,门铃响了。苏辰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穿着时尚、气质干练的年轻男人。
“阿辰!惊喜吗?我刚好来这边出差!”那人笑着拍了拍苏辰的肩膀,语气熟稔。
苏辰似乎也有些意外,但很快露出笑容:“赵宇?你怎么找来的?快进来。”
名叫赵宇的男人走了进来,目光好奇地打量着客厅,最后落在我身上,带着善意的探究:“这位就是……小瑞吧?常听阿辰提起你。”
常听阿辰提起我?我心里微微一怔,面上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你好,我是林瑞。”
苏辰介绍道:“赵宇,我大学室友,最好的哥们。”
赵宇很健谈,坐下来就和苏辰聊起了大学的趣事和工作近况。我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给他们添茶倒水。
他们聊到兴头上,赵宇忽然想起什么,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苏辰:“喏,给你。上次你不是说最喜欢这件衬衫的纽扣,不小心弄掉了一颗找不到替换的吗?我刚好认识那家品牌的售后,给你要了一颗原配的。”
苏辰接过盒子,打开,里面果然是一颗精致的贝母纽扣。他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谢了,还真帮我找到了,这件衬衫确实穿着最舒服。”
我看着那颗纽扣,心里某个角落轻轻被触动了一下。苏辰确实有几件价格不菲的衬衫,他对待衣物并不随意。可我从来不知道,他会对一件衬衫的纽扣如此在意,甚至特意托朋友去寻找一颗一模一样的。
这种对细微之物的执着和珍惜,是我从未在他身上看到过的。他对我们的婚姻,也能如此珍而重之吗?
赵宇坐了没多久就告辞了,说晚上还有约。送走他后,苏辰拿着那颗纽扣,心情似乎很不错。
他看向我,语气随意地说:“赵宇这人就这样,风风火火的。我们大学时关系最好,几乎形影不离。”
形影不离。
我忽然想起高中时,我偷偷关注苏辰的那段时间。他似乎总是独来独往,最多和几个同学一起吃饭,从没听说过他有这样“形影不离”的好友。原来,他也会有这样亲密无间的朋友,会记得对方喜欢什么,会为对方在意的一颗纽扣而奔走。
那他对呢?对我这个法律上的伴侣,除了责任和“合适”,又投入了多少真心?
那颗失而复得的纽扣,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他生活中或许并未占据那么重要位置的现实。
晚上,我注意到苏辰真的把那颗纽扣仔细地缝回了那件衬衫上。灯下,他低着头,手指灵活地穿针引线,侧脸专注而柔和。
我站在卧室门口,静静地看着。这一刻的他,离我很近,却又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纱。
我忽然很想知道,在他心里,我究竟是像那件他珍视的、连纽扣都要原配的衬衫,还是像一件只是“合适”、坏了也无所谓更换的日常衣物?
这个问题,我注定问不出口。答案,或许我早已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