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名片与速写 ...

  •   那张纯白色、仅印有姓名和私人号码的名片,像一片羽毛,落入了苏念那个塞满画材、零食和杂物的帆布包里,悄无声息,却带着不容忽视的重量。

      回到拥挤的员工宿舍,苏念将帆布包随手扔在床角,名片混在一堆杂物里,几乎要被淹没。她没有刻意去翻找,也没有将它珍而重之地收藏起来,仿佛那真的只是一张普通的、来自一位杰出校友的联络方式。

      然而,生活的轨迹却似乎因这次短暂的重逢,发生了微不可察的偏移。

      在电商公司的工作依旧琐碎而磨人。她每天对着电脑,将模特身上的衣服P得更加光鲜,将产品背景渲染得更加诱人,按照甲方一遍又一遍修改的意见,调整着那些在她看来毫无美感的字体和布局。她的直系上司,一个精明干练但审美堪忧的中年女性,对她的“艺术坚持”嗤之以鼻。

      “小苏,我们要的是卖货,不是开画展!这个颜色不够醒目,换个大红色!Logo再放大一倍!”

      苏念默默听着,手指在鼠标上收紧,然后松开。她学会了闭嘴,学会了妥协,学会了在 deadline 前交出符合要求的、商业气息浓厚的设计图。只是在下班后,回到嘈杂的宿舍,她会拿出那个小小的速写本,用炭笔快速勾勒同事疲惫的侧脸,窗外单调的街景,或者仅仅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扭曲的线条和色块。这是她对抗现实吞噬、保持内心艺术火种不被完全熄灭的唯一方式。

      偶尔,在翻找东西时,指尖会不经意触碰到那张名片坚硬的边缘。每一次触碰,都像一道微弱的电流,让她想起林墨递出名片时,那双惯常冷静的眼眸里,一闪而过的、近乎笨拙的期待。

      她从未拨出那个号码。

      骄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种近乎怯懦的犹豫。她不确定电话接通后该说些什么。抱怨工作的乏味?讲述宿舍的琐事?还是……询问那只名叫“法槌”的猫?无论哪一种,都像是在示弱,在承认自己离开了她的庇护,过得并不如想象中那般意气风发。

      与此同时,林墨的生活也并未因那张名片的送出而立刻迎来转机。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她为律所赢得了巨大的利益和声誉,庆功宴上香槟杯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同事们的恭维和上司的赞赏环绕着她。

      但她端着酒杯,站在喧闹的人群边缘,看着落地窗外城市的璀璨灯火,心里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空洞。胜利的喜悦短暂而浮于表面,无法填补苏念离开后,在她生活中凿开的那片寂静。

      她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人。她注意到赵漫和她的画家男友相处时,那种互相调侃、彼此嫌弃却又眼神胶着的亲密;她注意到律所里一对低调的同性伴侣,她们分工合作,彼此支撑,将工作和生活平衡得恰到好处。

      她试图从这些观察中,学习“正常”的、健康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何种模样。她发现,那似乎并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保障和理性建议,更多的是情感的共鸣,耐心的倾听,以及……允许对方拥有独立的、甚至可能与自己预期不符的成长空间。

      一天深夜,她处理完邮件,鬼使神差地打开了那个加密的相册,再次翻看苏念画下的、七年前的自己。那些线条里蕴含的、纯粹而炽热的情感,此刻看来,更加清晰地映照出她后来在关系中的麻木与自以为是。

      她关掉相册,走到钢琴前,弹奏起一首舒缓而略带忧伤的曲子。琴声在寂静的公寓里流淌,她忽然想,如果苏念此刻在这里,会画出怎样的线条来描绘这琴声?是流畅的波纹,还是断裂的雨滴?

      这种试图从对方视角感受世界的念头,对她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转机发生在苏念入职两个月后。公司承接了一个与某新锐美术馆合作的项目,需要为一场当代艺术展设计宣传物料。由于项目涉及艺术领域,设计部的主管有些抓瞎,在部门会议上询问有没有人对当代艺术有所了解。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大多数同事习惯了电商那套直接粗暴的视觉营销,对看似晦涩难懂的当代艺术敬而远之。

      苏念低着头,看着自己速写本边缘被摩挲得有些起毛的角落,心脏在胸腔里砰砰直跳。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让她的专业背景和艺术积累发挥作用的机会。

      就在主管准备将这个任务外包时,苏念举起了手。

      “主管,我可以试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带着惊讶和些许怀疑。她的直系上司更是皱起了眉头。

      “苏念,这是公司的重要项目,不是让你玩艺术的地方。”上司的语气带着警告。

      苏念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迎向上司和主管的视线:“我大学主修当代艺术方向,对这类展览和艺术家有一定的了解。我相信我可以将艺术元素与我们的宣传需求结合起来,做出既有格调又能吸引目标受众的设计。”

      她的话语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底气,这是她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几乎要被磨平的东西。

      主管打量了她几眼,似乎被她的自信打动,最终点了点头:“好,那这个项目你先跟一下,出一版初稿看看。注意,还是要以市场为导向。”

      接下项目后,苏念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她重新翻阅艺术史资料,研究参展艺术家的风格和理念,下班后泡在图书馆和网上,寻找灵感。她不再仅仅满足于执行命令,而是开始尝试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设计之中。

      然而,初稿提交后,还是引发了争议。她的设计保留了更多的艺术感和留白,与公司往常那种信息密集、色彩浓烈的风格大相径庭。

      “太素了!不够吸引眼球!”
      “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消费者看不懂!”
      “小苏,你还是太理想化了。”

      质疑的声音接踵而至。就连当初同意她尝试的主管,也面露难色。苏念据理力争,解释着她的设计理念和目标受众的审美趋势,但在根深蒂固的商业思维面前,她的声音显得微弱而孤独。

      加班到深夜,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面对着电脑屏幕上被批得一无是处的设计稿,一股强烈的无助和委屈涌上心头。她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却似乎还是无法打破那层无形的壁垒。

      她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下意识地伸手进帆布包里摸索,想找颗糖吃,指尖却再次触碰到了那张名片冰凉的边缘。

      这一次,她没有立刻松开。

      她将名片拿了出来,纯白的卡面在办公室惨白的灯光下,反射着微弱的光。上面那串简单的数字,此刻仿佛拥有了生命,像一条沉默的通道,连接着另一个世界——一个或许能理解她的挣扎、她的坚持的世界。

      她紧紧攥着名片,指节泛白。理智告诉她,不应该在这种时候打扰林墨,这更像是一种投降。但情感上,那种渴望被理解、被支持的脆弱,在深夜的疲惫和挫折面前,被无限放大。

      她拿起手机,指尖悬在拨号键上,剧烈地颤抖着。

      打,还是不打?

      这个选择,像一道分水岭,横亘在她坚持独立的骄傲,与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依赖之间。

      窗外的城市已经沉睡,只有零星的灯火如同守夜的眼睛。办公室里的空气凝滞,只剩下她急促的呼吸声和电脑主机运转的低鸣。

      名片静静地躺在她汗湿的掌心,像一个沉默的提问,等待着一个答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