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4章 宁静 ...

  •   [“2009年1月3日晴
      今天陈觉和我因为定价吵了一架。陈觉觉得应该便宜些,吸引街坊;我想坚持品质,说要做出格调。最后折中了,但陈觉偷偷在价目表后面画了个小小的鱼,被发现后,我趁他不注意,在鱼旁边画了个更小的泡泡。
      他总以为我没看见这些细小的举动。”]

      日记里的甜蜜,如同秋日暖阳,短暂而珍贵。然而,现实的生活远比纸上寥寥数语要复杂得多

      我记得那是十一月底的一个下午,王太太从美容院下来,顺道拐进理发店里,说是新烫的头发需要林支年再帮她打理一下。

      她心情很好,话也比平时更多。

      “小林啊,我是越看你越喜欢啦”王太太透过镜子,看着身后正为她细心整理发梢的支年,“长得是清秀的嘛,脾气又好了啦,手艺还这么细致不说。我有个侄女,现在就在咱们区里的幼儿园当老师,长得标致,性格顶顶好的哇。改天,我介绍侬认识认识,好伐?”

      支年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脸上惯有的温和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只是眼神低垂着,轻声说:“王太太,您说笑了。”

      “这怎么是说笑呢!”王太太没察觉异样,自顾自地说下去,“你们俩年纪相当,都是踏实孩子。哦,你啊,要是跟我侄女成了,那说出去郎才女貌啊,日子嘛,也是能过得和和气气啊,肯定比现在……”她话说到一半,可能觉得不太对,及时刹住了车,转而笑道,“总之啊,是顶好的一对!”

      当时陈觉正在里间调染发膏,门帘半掩着。

      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只感觉那一片空间骤然安静下来,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

      晚上,他们收摊比平时晚。

      我蹲在理发店阁楼下,正整理东西躲懒,就听见上方传来压抑的争吵声。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地透过薄薄的天花板传来。

      是陈觉的声音,带着一股难以宣泄的烦躁:“……和和气气?怎么和气?跟女人结婚生孩子那种和气吗?”

      支年的声音则带着委屈和不解:“你冲我发什么火?那是王太太自己说的,我能怎么办?”

      “你不能直接告诉她吗?告诉她你不喜欢女人!告诉她我们才是一对!”

      “陈觉!你疯了?在这种地方……你让街坊邻居怎么想?”

      “街坊邻居?你就在乎他们怎么想!说真的,王太太给你介绍对象,你是不是心里还挺美的?”

      “你简直不可理喻!”

      接着是东西摔在桌上的闷响,然后是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我熄灯,坐在黑暗中,没有上楼。我知道,有些坎,必须他们自己跨过去。

      第二天,支年眼睛有些肿,沉默地做着开店准备。陈觉则绷着脸,一言不发地磨着剪刀,力道大得吓人。午后,趁支年去后面洗毛巾,我走到陈觉身边,拿起一把梳子慢慢梳理。

      “陈觉,”我还是忍不住轻声开口,“老王那人就是嘴快,没坏心。”

      他动作停了一下,没抬头。

      “小年是什么样的人,你比我清楚。”我继续说,“他心思细,敏感,把所有的好都藏着掖着,唯独对你,是掏心掏肺的。这世道……留给你俩的路的人可不平整,能走到一起更是不容易。别因为外人那几句话,伤了最该珍惜的人。”

      陈觉依旧沉默着,但紧绷的下颌线似乎缓和了一些。他放下剪刀,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那天晚上打烊后,我悄悄去找了房东,用自己攒下的钱,预交了两个月租金。我能做的不多,只希望这点微不足道的支撑,能让他们肩上的重担暂时轻一点点,能在这偌大的北京城,多喘一口气。

      或许是我的话起了作用,或许是那笔意外的“缓冲金”带来了转机。接下来的日子,表面上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陈觉不再阴郁,甚至偶尔会和支年开几句玩笑。林支年眼里的不安开始散去,恢复了往日温柔的亮光。

      [ “2009年12月24日雪
      平安夜,没什么客人。我们早早打烊,在店里煮火锅吃。陈觉喝了一点酒,脸红扑扑的,看着我笑,眼神让我害羞得不像话。窗外飘着雪,屋里热气腾腾,陈觉轻声哼着歌,是那首我常听的《Northern Sky》。
      那一刻,我觉得在北京,算是有了个能安心的地方。”]

      看着这片刻的宁静,我回望过去,这不过是暴风雪来临前的喘息,珍贵而脆弱。

      他们仿佛两条相依的鱼,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奋力对抗着看不见的暗流。陈觉会在林支年都不注意的时候,望着窗外发呆,眼神里有一种我读不懂的复杂情绪,像是挣扎,又像是……认命前的计算。

      而林支年,则更加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他对陈觉更好,几乎到了讨好的地步,仿佛想用加倍的温暖,驱散笼罩在陈觉心头的阴云。

      [“2009年12月30日大风
      开店借的钱,像块大石头压在心上。陈觉今天又给他表哥打电话借钱周转,点头哈腰的,挂了电话,他靠在墙上,很久没说话。我走过去,只是默默握住他的手。
      ‘会好的,’他说,‘只要我们在一起。’
      我反手紧紧握住,嗯了一声。”]

      看,连日记都只记录了紧握的双手和那句“会好的”,却无法描绘陈觉挂断电话后,靠在墙上那漫长而空洞的凝视,也无法记录林支年那句“只要我们在一起”背后,隐藏着多么深的不安。他们都在努力,一个对抗着外部的压力,一个安抚着内部的恐惧。

      这抗住压力后的片刻宁静,像是用尽全力绷紧的一根弦,看似稳固,却不知哪一刻,轻轻一碰,就会彻底断裂。

      云看到这里,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又因感受到字里行间那隐而不发的压力而缓缓落下。“他们真好,可是……感觉像高尔基所描述的那种暴风雨前的平静。”

      “是啊,”我叹了口气,望向窗外,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两个在命运洪流中挣扎的年轻身影,“甜蜜是真的,压力也是真的。而那根“弦”,最终还是断了,连影子都找不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