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三伯家的大姐,简直是我们家族最早的“女性意识崛起”的代表。
在我还懵懂、连“女权”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的时候,她已经用行动给我做了一个模范。
早些年,奶奶卧病在床,各种“人情钱”纷纷送到家里。
而三伯家的人情钱最多,因为三伯好交朋友,人缘特别广。
等事情稍微平静下来,姑姑把不同家庭的人情钱分开,准备按户退回去。
各家都说:“姑姑辛苦照顾奶奶,这些钱你留着吧,算我们的一份心意。”
但唯独三伯家,姑姑不是去找三妈商量,而是直接找了三伯。
在我们那个年代、那个家庭结构里,这件事本身就暗藏着轻视——姑姑默认别家是“女人管内事”,唯独他们家“不用跟三妈说”。
三伯是个非常爱面子的人,听了姑姑的建议,立马拍板:“我们家的也留下。”
这一句话,算是捅了马蜂窝。
因为三伯家的人情钱最多,日后需要回礼的时候,也意味着要还最大的一笔。
三妈心里那叫一个滴血。
她越想越觉得这个决定不经过她商量,就是在看不起她。
于是她直接去找姑姑吵了一架,并把钱要了回来。
吵架的真正原因不是钱,而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尊重别家婶婶,唯独不尊重我?”
三伯知道后,觉得丢尽面子,回到家就对三妈动了手。
当时的大姐正怀孕,住在娘家休养。
她听说出了事,赶忙赶回来,一进门就看到三伯对三妈动手——那一幕,就是实打实的家暴。
她当时快要生了,肚子挺着,但没有丝毫犹豫——
她拿起鞭子就冲上去,把三伯从三妈身上拉开,甚至把三伯的背都抽肿了。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她拿着刀追着三伯砍。
具体情况到底如何,我并不在现场,传闻自然会有夸张,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
她那天是真正护住了她的妈妈。
那一刻,她宁愿顶着大肚子、冒着危险,也要让所有人知道——
她绝不会坐视不理。
这件事在家族里传开后,很多长辈摇头感叹:“大逆不道”,
“哪有女儿打父亲的?”
“这以后还怎么做人?”
但我小时候听到这些议论时,心里想的却完全不一样。
我从来不觉得她大逆不道。
我觉得她勇敢、有骨气、敢抗争。
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父权气味浓得化不开的家庭里,
她是第一个敢站出来的人。
她对抗的不是三伯,而是整个家庭传承已久的“男权天经地义”。
她为的是保护妈妈,而不是争面子。
在我心里,她打响了我们家反抗男权主义的第一枪。
是她告诉我,
女人不是只能忍、只能学会安静、只能在家族里消失。
女人也可以站起来,保护自己,保护母亲,甚至改变命运。
她是我很早的“女性主义启蒙老师”。
而她做的所有事,都比任何书本都要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