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 22 章 ...

  •   第一次出国,李梵有些紧张,又有些亢奋,也顾不得身旁拥挤的人群,和堆积如山的货物,视线尽可能得往车窗外眺望,寻找和国内究竟有什么不同点,尽管车子行驶在十公里无人区,李梵还是看得意犹未尽。
      老何吃力得扛着大包小包挤到李梵身边,把揣着现金的腰包转向李梵的方位,他算是黏上李梵了。在亲戚小公司里也待了几年,见多了人是人非,老何看人也自有些眼光,比起同行的亲戚,没有利益的纠葛,单纯着来散心加旅游的李梵,更尤为可靠。
      车子在飞驰,当经过城镇时,异域的感觉最先投射在绿树成荫上,车子行驶在城镇时,犹如穿越过油画般,
      李梵看过去,颇有些诧异,路旁的建筑基本上和国内差不多,都是水泥楼房,要不是路上的行人人人顶着个大鼻子,李梵简直就没感觉自己出国了,当然,这其中也和国内有些差别,除却人种不谈,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里绿树成荫,车子穿过小城镇时,犹如像是穿越在林中漫步,偶尔,树丛中还显出欧式建筑那雕花塑彩的门窗一角,像是在油画般,养眼得很。
      帮亲戚运货打下手来过几回的老何告诉李梵,那些精致的建筑,都是过去沙皇时代的遗存下来的,而凡是简单水泥灰色板楼,则全都是社会主义的产物,对这些建筑,俄罗斯人既自豪,但又愤怒,矛盾得很。
      看着水泥样板大楼中,偶尔夹杂着沙皇时期精致唯美的洋房,李梵很轻易的感觉到身处在两个历史时期。
      下了车,李梵随着人潮,往外走,很快,他呆了。因为,目所能及之处,满眼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李梵都有些哭笑不得了。
      老何扛着大包小包,李梵一手拎着自己新买的箱子,一手帮着老何拎了一只装满批发来的衣服的麻袋,和几个同来的熟人一同往招待所走去。
      所住的招待所原来是公家单位的办公楼,这几年单位效益不好,就拿出来改成招待所,对外经营,算是创收吧。
      旅馆的位置不好,环境却很不错,里面清扫的很干净,李梵注意到,就连楼梯扶手被擦得透亮,家具虽然是旧的,后上的油漆很清亮,整体给人的感觉,绝对不是国内这种类型得小旅馆可以比拟的。
      住在这家招待所里的,基本上都是中国商贩,无不是来去匆忙,相互堤防着,唯恐对方察觉出自己发财的点子,
      草草安置了一下,把随身的日用品留在招待所里,老何招呼着李梵,扛起麻袋往市场去。
      到了集散地,李梵开了眼界了,俄罗斯的自由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感觉截然不同。市场里,乌压压的几千人聚集在一起,各式各样的商品挂满拉起的绳子上,或者摆满一地,那些来得迟了,无处摆放货物的俄罗斯商贩们,则用双手擎起要卖的货物,安静得注视着顾客。
      云集数千人偌大的市场,竟然悄然无声,这场景,看得李梵不可思议,在他印象中,市场,特别是这种小商品集散交易地,熙熙攘攘,吵吵闹闹,讨价还价不断吗,而在这里,无论是买方或者是卖方,最大的动作居然只是用生动的眼神来回应,就算偶尔发出的叫嚷声,那肯定是中国的倒爷了。
      老何插了个好位置,把从批发市场进的货物摆了出来,在李梵看来,都是些不怎么样的服装,但是,很快,就有俄罗斯人聚拢了过来,没会儿,老何就把大叠大叠的卢布往腰包里塞。
      眼下卢布一落千丈地贬值,人民币和卢布的比值为1:130,而李梵在之前还听老何说过,年初的时候,还是1:60。这么算起来,如今的人民币在俄罗斯等于半拉美元,值钱得很。
      李梵摸摸放满人民币的腰包,有钱的感觉,真好。
      开始做生意了,老何也顾不得李梵,忙得不亦乐乎。
      李梵打了声招呼,自行随处走走。反正他手里只有几件羽绒服和一些小零食,出手不出手,也并不在意,只觉得,既然来了一趟,还是体验一下异域人情为好。
      这个露天市场很大,中国人卖的货物其实很单一,基本上都是服装鞋帽,其中,卖得最好的,是贴了国际名牌标签的仿品。卖得最快的,是酒,俄罗斯人非常喜欢喝酒,而且喝得还都必须是高度酒,要想达到俄罗斯人口味的高度酒,在国内不多,二锅头算是代表了,价码要翻出好几倍。不过,据老何说,拿二锅头充高档酒,算是非常地道了,现在,很多小贩拿酒精勾兑出高度酒,根本不计后果,早晚得出事。
      俄罗斯人卖的货物很有民族特色,装饰品很多,不过,民族审美观不同,在国内,没有谁家会把瓷盘子往墙上挂,就算是艺术品也不成。
      不会儿,李梵找到了新奇的玩意儿,高倍望远镜和单反相机都是精工产品了,虽然是二手,但是成色不错。□□之后,国际上对中国进行了经济制裁,虽然很快就名存实亡了,但是,发达国家联合起来,对中国采取的技术壁垒。如此,精工类产品,鲜少有国货,基本上都靠进口。到底是男孩子,李梵掂量着手中的单反相机,在犹豫买还是不买的空儿,身旁不远处,传来一阵突兀骚动,李梵也好奇得回头去看。
      不远处,好些国内劳务工样子的人搬运着一个个麻袋往一角搬,一旁,还有好些个手拿着胶辊的人,俨然一副像是香港录像片中打手看场子的样子,看得李梵很是稀罕。住在县政府大院好几年,李梵当然知道,扫黄打黑是国策,每隔几年,公安部都要来一次全国性的严打,今天,居然在俄罗斯看到中国打手云集的场面,还真让人稀罕,连忙过去,旁观瞧着了去。
      俄罗斯人无声得聚集过来,对这些打手们咄咄逼人的场面,没有愤怒,也没有不满,只是看着一捆一捆麻袋的眼神中充满了热切。当这些麻袋打开,倾倒出大批量的服装的时候,他们立即上前挑挑拣拣。对物资匮乏的俄罗斯人来说,尽管衣服质量不怎么样,也还是算得上雪中送炭了。
      俄罗斯人在无声得挑选,类似打手的人在维持秩序,搬运麻袋的劳务工还在继续搬运着麻袋,收钱的,记账的,各有分工,显然,这些人远比老何那些扛包散客要有组织有纪律得多。
      看着眼前疯狂大采购的场景,李梵算是知道为什么老何看到他只带这个随身箱子时,一脸遗憾的原因了。
      那边人堆中,收钱的是个不比李梵大多少的青年,肩膀上斜跨着个大大的挎包,正一把一把得接过卢布往挎包里塞,闲暇间歇,抬头,一眼看到了不远处的李梵。
      可能是李梵一副旁观者姿态吧,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
      李梵的视线也正好对上他,彼此有点好奇,那人把装满卢布的大大挎包交给一旁的一个人,从人群中挤出来,过了李梵这边,伸手递上一根烟。
      李梵也没客气,接过点上,酒和烟,确实是出门在外,联系感情的好道具。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第 2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