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性情锤炼 ...
-
陆府第三代的五个女孩儿们,由大至小,分别是陆念莹,陆念薇,陆念珺,陆念玉,陆念瑶。其中最大的陆念莹已经十四岁了,最小的陆念瑶,今年才八岁。这次侯氏特意请了曾任过宫中女官的严嬷嬷到府里来教规矩,却是五个女孩儿都要学的。
陆念莹,陆念薇,还有陆念珺三个因为是嫡女,年纪又比较长,严嬷嬷就教导的比较严格些。陆念玉是庶女,陆念瑶年纪却还小,严嬷嬷就管教的不那么严厉。
琴棋书画,厨艺女红,其实都算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纵使陆念珺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但是却不排斥去学,甚至还学的很开心。这些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技艺,正是锻炼人性情最好的手段。
陆念珺一直自认自己性格是比较平和的,但是到这世生活了这十几年之后才发觉,以前的自己,仍然是浮躁的。淡泊致远的性情,只能经由岁月的沉淀才能够显示出来,并不是说沉默寡言,就是真正的性子里的宁静。
琴棋书画陆念珺乐意学,针织女红她也不排斥。但是对于学习怎么给人请安,怎么吃饭怎么喝茶怎么走路……这些所谓的规矩,却实在是让人有些烦恼。
人知礼是好的,但是如果将所有礼仪都规定了一个严谨的条条框框,再把女孩子们全圈进去——或许别人觉得这样正好,但是在陆念珺看来,却是觉得过了。但是,这却是这个时代的规矩。每个大户人家的女孩子都是这样走过来的,陆念珺虽不喜,但却不能不学。否则,就不仅仅是丢她自己脸的问题了,她的名声会受到牵连,甚至连陆念莹姐妹几个,也会受坏名声所累。
所以,规矩是必须要学的——哪怕是为了姐妹们的声誉。但是,逆反心理是人人都有点的。嬷嬷们教导规矩的时候,陆念珺也学,等到全学会了,嬷嬷们满意了,她扭头就去书房看书去了。至于私底下再复习复习礼仪规矩?甭想!
与陆念莹姐妹几个的小心翼翼,哄着嬷嬷们,私底下在自己院子里也刻苦用功的情形比起来,陆念珺的懒散顿时就昭显出来了。
虽然说柳氏本就没打算让陆念珺将规矩学的多么出色,只求她懂礼仪知进退就好了。只是,柳氏也不希望女儿一头只埋身于书本之中,成为一个空有才女名号,却不懂女红也不会管家的花瓶,女人又不能考状元不是?于是一向管陆念珺很宽松的柳氏最近变得有些严厉,常常私底下给陆念珺加餐,务必使她不再一脑袋扎进书本里。
侯氏却对家里面女孩儿学规矩这件事十分的重视,时常将她们唤过去说话,叮嘱她们一定要好好学规矩,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有一次还特意看向陆念珺,意味深长的对她说道:“只要你学好了规矩,以后有说不尽的好处。”
不尽的好处……想到这里陆念珺就觉得好笑,侯氏所说的好处,不就是嫁一户比较好的人家么?这时代的女子,所奔的,也只有这一个想头罢了。
侯氏说一半留一半,故弄玄虚的做法,是想用这个做饵,挑起人的争胜心和好奇心,引的她们姐妹自己好好学规矩的。却不曾想陆念珺自己并不看中这些——她每日该怎样还是怎样,只是又稍稍多做了些面子,叫严嬷嬷挑不出刺儿来。
只是严嬷嬷却不是个好打发的人物,陆念珺姐妹五个之中,她原先对陆念莹最严格,后来不知是不是看不惯陆念珺的态度,又或是得了谁的叮嘱,看陆念珺也越发的严了。其他姐妹三人做不做得好她不去说,却只先挑陆念莹与陆念珺两个人的错处,一遍又一遍的让她们去重复,直到动作完美的没有一丝不恰当之处才作罢。
原先只有陆念莹这位长房嫡长女才能享受到待遇,突然被陆念珺也一同享受到了,倒是引起了姐妹间的小小摩擦。
陆念莹摸不透祖母意欲为何,又想知道陆念珺为何突然得了祖母青眼,就老实往她的院子跑,找陆念珺说话,想从她话里套出点什么。陆念珺虽然隐隐能猜到祖母的主意,但是这些话怎好对陆念莹去说?于是每日也只是打马虎眼罢了。
只不过,陆念莹对陆念珺隐隐约约的敌意,倒是给陆念珺招来了一个盟友。那就是陆念薇。
陆念莹虽说是长房嫡女,身为高贵。但陆念珺,陆念薇谁不是各房的嫡女呢?特别是陆念薇,从小也是受父母疼爱长大的,她的父亲陆云展虽说远在青州不曾回府,但是每年也会给府里捎来丰厚的年礼。三年清知府,都十万雪花银呢。更何况青州也算富庶之地,陆念薇的首饰,有些精巧华贵之处,不比陆念莹得到的差。
再加上陆念莹总是自持长姐的身份,对下面的几个妹妹多有挑剔,陆念珺等三个小的还没觉得什么,陆念薇就老看陆念莹不顺眼,两个人基本上是互相斗嘴,见面了总要说上几句。
于是一日陆念莹来找陆念珺探口风,闲晃悠,过一会儿,陆念薇就会施施然的过来,对着陆念莹冷嘲热讽几句,陆念莹受不住,就反驳回去……陆念珺的小院子最近别提多热闹了,热闹的,她甚至有好几天都赖在母亲的院子里睡午觉,不回自己的房间去受耳根子聒噪的苦。
一日,却有信从淮安来。
柳氏的娘家就住在淮安。她的外祖父也曾是朝廷上的高官,在雍京居住的,所以柳氏才嫁到了陆府。她几位哥哥的学问也都做的不差,只不过在柳氏老父亲辞世后,柳家在雍京混的颇为艰难,就举家迁回了老家淮安。
柳家本就是淮安大姓,地方望族,哪怕家中没人做高官了,也是财富势大,不容人小觑的。
信是柳氏远在淮安的哥哥写来的,一为叙旧,二是柳府有些事情要托京中官员办理,让柳氏托人帮帮忙。
娘家来信,让柳氏欢欣不已,也勾起了她的思乡之情。想到陆念珺长到现在十二岁都还没见过自己的外祖母,还有舅舅们,柳氏心中猛然就冒出了个主意,想要带陆念珺回一次娘家。陆念珺这时候回去年岁刚好,不大也不小,如果等再过两年她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开始议亲了,更是连出府的机会都没了。
于是第二日,柳氏去给婆婆侯氏请安的时候,就带着信去了。在侯氏用完早饭后,就小心翼翼的提出来,想回娘家淮安一次,带着陆念珺。
侯氏与柳氏婆媳关系不深,柳家现在在京中势落,更是不入她眼,还没听柳氏说上几句话,她就淡淡的拒绝了。
柳氏被拒后,有些不满,但是却不敢发作,只能自己跟自己生闷气一般的回了院子。到了晚间在房里,一家四口用饭的时候,她才将这件事提出来。
“去淮安外祖母家?”陆念珺没想到自己还有能出远门的机会,自然很是同意这个提议,也觉得欢喜。陆府虽然大,也漂亮,生活更是舒适惬意,可是再美好的地方,一动不动的让人呆上好几年,也会觉得厌倦的。更何况陆念珺性子虽然安静,却不沉闷,她也向往着能够游山玩水,纵情肆意。
“可是你祖母不同意呢。”柳氏一边做着委屈的样子,一边想让丈夫也帮忙去婆婆面前说项一二:“柳家好歹算是我的娘家,那里有珺姐儿和柏哥儿的亲外祖母和亲舅舅!先不说我从嫁到你们陆家后,都多少年没见过母亲了。只说珺姐儿和柏哥儿,难道要他们两个一个出嫁了,一个长大成人了,还不知道自己的外祖母长什么样子么?更何况那是他们俩的亲外家,就是以后柏哥儿长大了,也是能用的着的。更何况,珺姐儿今年都十二了……她还能在这个家待几年呢?”
陆云鹤颇为尴尬的瞅了女儿一眼,有些不习惯于妻子这么直接直白的在女儿面前提出她迟早会出嫁的这个问题。
陆念珺却像没听见一样,面色如常吃着自己的饭,还时不时的照顾一下手舞足蹈的陆柏,用帕子将他嘴角吐出的鸡蛋末给擦掉,然后换只小勺子,将碗里的蒸鸡蛋一点一点的喂给他吃。
关于父亲母亲正在谈论的这个话题,其实早在昨天陆念珺就已经听母亲跟她说过了,父亲的被告知,也是她们二人交谈过后下的决定。
不知是不是因为她这世为人最喜安静,表现也往往淡泊不争的缘故,柳氏经常不把她当做未长大的小孩子,有事就喜欢找她商谈。甚至连柳氏自己嫁妆里的田庄店铺的账簿,陆念珺也是从去年弟弟还未出生开始就在帮她管着了。所以说虽然陆念珺并未像陆念莹一样特意去学管家,实际到手的经验,却是一点都不差的。
柳氏的柔情攻势,陆云鹤自然是抵挡不住的。柳氏只是委委屈屈的跟丈夫提了几句对娘家的思念之情,以及今儿在古华堂里受的委屈,就让陆云鹤拍着胸脯表示:“你们自管准备去淮安的行囊,母亲那边,我去说。”
柳氏满意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