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7、汉和帝与邓绥(六) ...

  •   “阿绥,快过来。”古稀之年的太傅夫人,鹤发苍颜,但仍是精神矍铄,语声虽微带了苍老,却并不低沉。

      “是。”邓绥闻言上前,走到室中东面那张鹤纹鸟足漆案前,先向祖母、母亲各施了一礼,而后才姿态恭谨地敛衽坐在了祖母右下首的沉青色绣绢褥席上。

      满意地打量着眼前出落得愈发品貌拔俗的孙女,眸光不由得更温和了几分:“下月初六,便是阿绥的生辰了。”

      “是呢,过了这个生辰,便满十三了。”身为母亲的阴氏,亦带笑看着这个清姿玉质的女儿--早几年的时候,这孩子不肯在女红下功夫,她暗地里不知操了多少心。

      近年以来,到底是长大懂事了,针黹烹饪,样样进益飞快,几乎赶得上自己的手艺……毕竟是个极聪颖的孩子。

      如今这般的样貌,这等的妇工,再及邓氏嫡长女的身份,定能在京中议一门好亲。舅姑她方才提及阿绥的生辰,是终于打算说这茬儿罢?

      “转眼,都这般高了呢。”太傅夫人眸光里带了微微的慨叹,还有爱怜“记得小时候,阿绥就是个粉团儿般精致漂亮的女娃娃,族中的长辈皆疼爱极了她,就是相熟的人家见了,也稀罕得很,各样儿的点心衣饰收了不知多少。”

      七旬年纪的太傅夫人,神色极为柔和,语声里也透出蔼然的暖意:“只是,这孩子幼时性格儿便与别的女娃娃不同,不热衷吃食饮馔也就罢了,竟连花粉衣裳也不怎么上心,丁点儿不爱打扮。”

      “那时候,老身便意外得很,所以,一众孙辈里,便格外留心她些……”仿佛一个喜欢说道家长里短的暮年老妪般,老人家有些絮絮叨叨地细念着孙女幼时的事“阿绥五岁那一年,老身见她额发长了也不知修剪,便亲自动手替她剪发,谁晓得……老眼昏花,竟划破了孩子后颈,血口子有半寸长……”

      “可阿绥这孩子,分明已疼得额汗滚珠,竟是生生忍住,一声也不吭。就这么温顺地任我剪完了头发,直到进来伺候的侍婢惊呼出声……”时隔八载,但此事在太傅夫人的心底里却是历久弥新,不由神色感慨又叹了一声“我活到如今这把年纪,这辈子经见的人.事也算不少,但似阿绥这般灵慧又坚忍的孩子……却只独独见过这么一个。”

      “是呵,阿绥她一向便是再懂事孝谨不过的。”阴氏听着都是些夸赞女儿的话,心头尽是喜意,于是柔和恭谨地带笑接话道。

      但邓绥,听到此处,垂敛着的眸光已是渐渐凝重了起来——祖母,究竟是要同她说什么事?

      片时后,邓绥神色沉静地抬眸,看向面前亲和蔼然的长者,神情柔婉顺和,却并不说话。

      见她这副模样,太傅夫人心下暗暗一叹……这,实在是个太过剔透的孩子呢。

      “说起来,京中近日最大的热闹恐怕便是正旦朝宴了,这是圣上亲政后头回主礼这般大事,想必会极为隆重。”太傅夫人面上不动声色,仍是闲话一般,提到了洛阳城中的大事,而后淡淡笑道“说起来,圣上的生辰也在三月,只是年纪比阿绥长了一岁,如今将满十四。”

      “天子已近志学之年,所以,如今朝中已经在议选妃之事。”她终于说到了正题上,虽然语态仍是随意温和,但看着邓绥的目光却是已然带了丝郑重。

      本朝选妃,依制乃是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择品貌端正者遴选入宫。但实际上,真正能入选的少女,一向少有出身微贱的,每逢了选妃,京中各家公卿莫不是挤破了头将自己适龄的女儿往宫里送,门第稍低些的人家都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

      依例,入选的女子需是十三至二十岁的童女,但这一回,因着天子才十四岁年纪,所以选妃必然也是择年纪相若的……这样一来,条件便苛刻了许多。

      而邓家这个品貌出众、颖悟剔透的嫡长孙女,便是个难得的上上之选。

      而此时,阴氏闻言却是立时缄默了下来。

      她出身五大外戚家族之一的阴氏,与邓氏家世相当,而自小性子便温顺柔婉,结缨出阁,嫁入邓家之后,不仅与夫婿邓训伉俪相偕,更对舅姑曲尽和敬,恭谨已极。

      而在阴氏心底里,对这位历世颇深,刚明善断的舅姑,其实一向都是存着几分敬畏的……所以,现下她神情犹豫,双唇几翻翕动,似乎是想说些什么,却不知当如何开口。

      太傅夫人看着儿媳这般神色,心底里也暗暗叹了口气……

      入宫为妃,在旁人看来大约是无上荣耀的,但像他们这样的人家,焉能不明白其中艰辛?才不满十三岁的小姑娘家,其实还是个半大孩子呢……

      若非情势所迫,她身为祖母,又哪里值得这个一向最得她心的孙女去遭这份儿罪?

      她的夫君邓禹,与光武皇帝刘秀少年求学时相识于长安,乃为挚交。他精擅骑射,勇武过人,当年助光武帝先定河北,复平关中,战绩彪炳,立下不世功勋。

      平靖宇内之后,因着这份从龙之功,官拜大司徒,封酂侯。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居首……何等的威赫荣耀呵。

      可……而今又是如何?

      他们夫妇五个儿子中,前唯幼子邓训子承父业,入了戎行,且政绩卓著,名著一方,算是最出息的一个。

      但,阿骘这个孩子,身为嫡长子,却天资平平,日后恐难有多少作为。她自己已经没多少日子了,儿子邓训也年过五旬——阿骘他,往后如何承得起邓氏家业?

      所以,他必须得有一个得力的助益……阿绥,便是最合宜不过的人选。

      只是……看着那厢儿媳沉沉锁眉的神色,她终究有些不忍。

      “舅姑,阿绥她……”而此时,一向恭谨婉顺的阴氏,终于在几番踌躇之后,咬牙开了口,神色是那张端丽面容上罕见的决然与坚定。

      “祖母,阿绥愿意。”十三岁的少女却在这一刻忽然开了口,阻了母亲接下来的话,而后郑重其事地看着祖母,沉静而清晰地道“此事,悉凭祖母做主。”

      ——自懂事以来,她一直都想着多留心政事朝局,好为阿兄添些助益。其实,哪里还有一个身在宫闱,且得圣眷的妹妹更好的助益呢?

      “唉……好孩子。”太傅夫人看着眼前稚气尚未褪尽的孙女,低低一声叹息,眸光也带出几分心疼来——这个孩子,从来就是再明理,再懂事不过的呀。

      永远四年冬,天子刘肇依制选妃,护羌校尉邓训之长女邓绥亦在备选之列。

      但,那个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一场晴天霹雳会来得这般猝不及防——

      永元四年冬,护羌校尉邓训病殁于陇西,享年五十三岁。

      噩耗传来之时,正在指点女儿针黹的阴氏闻讯当场晕厥了过去,而太傅夫人则旧疾复发,一病不起……阖府上下,哭声匝地,惶乱作一团。

      因是病殁于任上,所以邓训的遗体尚在陇西,只是薄殓,并未下葬。身为长子的邓骘听闻丧信的次日便启程,三个月后,扶棺归京。

      邓训的丧礼是由邓府的太傅夫人亲自主理的,年过七旬的垂暮老人,拖着病骨支离的身子,面容憔悴地一样样安排儿子的丧事,过问每个细处,指点每个仪式,仿佛要将所有的精气神统统耗在这件丧事上……偏执而严苛。

      直到终于入土安葬,此后,邓府之中便仿佛一潭死水似的哀沉阒寂,终日不闻多少声息。

      ……

      这一天,晨间早起的阴氏独坐在室中,手中拈着细针,执着绣绷,却是只静静坐着……目光凝视着目力所及之处一片的素白,半晌也没有动作。

      正是仲夏的薄阴天气,虽是临窗而坐,光线仍是有些昏暗。外头隐隐起了几声闷雷,大约是要下雨了,所以便格外地窒闷难耐,仿佛人的心也被什么沉重的块垒压住了一般,怎样也挣不动,脱不开。

      “吱轧——”原来半阖着的云气纹髹漆木门被人推开了一扇,阴氏微惊,既而抬眸向门外看去——

      少女伶仃的身影孤孑孑地出现在门中,一袭缟素,凄白如雪,外头的天光自门扉透入,在她向前拖着一抹长长的瘦峭单薄的影子。

      未及阴氏自怔愣中回过神来,十三岁的邓绥,便已静静长跪于母亲面前,抬眸对视,字字清晰,道:“阿母,阿绥想为父服三年之丧。”

      “啪……”阴氏原本握在手中的绣绷与蓦地松脱坠地,发出一声轻微的钝响,细针丝钱凌乱地散开一团。而她的脸色,霎时间比身上那一袭缟素麻衣还要白……

      ……

      “舅姑,你说这可如何是好?阿绥这孩子,她怎么这般想不开……”阴氏伏案而泣,在太傅夫人面前哭得几乎哽咽失声,双目是泛红的浮肿,整个人几乎憔悴得黯淡了所有光彩。

      时下,依礼俗,父亲过世,儿女需行孝服丧。但服丧之期,大半人家只是数月时间,时间长些的也有一年之期,至于服丧三年……这是绝少见的。

      行丧时,条件极为苛苦,要孝子在父亲墓旁建“服舍”居住,日日着丧服,饮食无肉,淡食无味,不行房,无歌舞……这般的日子,任是壮年男子熬下来也是形销骨立,落下病根,甚至熬坏了身子的不知凡几,而况阿绥她一个弱质女儿家?

      阴氏看着眼前虽面色较先前似乎苍老了些,但依然眸光深锐的太傅夫人,神色间带了多少乞求……一直作为依靠的丈夫已经不在人世,儿女尚未成年,这世上能做她主心骨的,便是这位一向刚明决断,处变不惊的舅姑了。

      “我晓得阿绥孝顺懂事,可行丧三年……那是一辈子伤身落病的事儿呐,这孩子怎么这般傻?”她伏在案几上,泪水自眸间潸潸滚落,哽着声泣语,多少不解,多少疼惜。

      太傅夫人眸光里带了沉沉的哀意,看着从来庄重端丽的儿媳,眼下涕泗交横的憔悴狼狈,继而想到那个决绝做了决定,不肯移志的孙女儿,心底里尽是叹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