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十八 ...
-
经过灵漪周旋、交涉,校方很痛快地将一间半山腰的空房批给新成立的剧社供排练之用。这天下午无课,宋灵漪们和剧社招募的几个同学提着水桶、粉刷,忙着整修房子。
冬阳惨淡,屋里一抹实实在在的亮色却不由人不去注意:灵漪将两条长辫盘头,蒙以手绘梵高向日葵图案的大方巾。月白旗袍外则套了藕荷色掐腰素袄。追随她扫涤墙角灰尘的倩影,几个小伙子都不自觉地围拢过来,忙前忙后。
方超、王永勤和另外几人卸运道具。这几乎是赵余心第一次参加集体性行动,所以她很高兴,甚至不知所措。这群人无不热情、朴实,让她欣喜。他们对她,虽然仍脱离不了惯有的漠然和忽视,但毕竟还是善意的。其中王大姐和几位女士,当然还有灵漪,不时招呼、关照她。她挤在各个人堆里干活,虽然动作并不麻利,却没招致数落或嫌厌,人人宽容。在挂窗帘时,她站在凳子上,怎么也不能把帘子套进环里去。甚至还有一个男同学主动让她下来,一句话没说,拿过她手中的窗帘挂上后,又无声走开。虽然他们自始至终没说过一句话,但余心对那注意到自己有困难并伸以援手,甚至还向自己点了一下头的男生产生莫名的感激,这感激使得她的脸上也带了一种朝气。
王大姐一边搬椅子一边叫:“赵余心,把剧社的牌子挂到门外去!”这信任又使得她两眼放光。她小心翼翼地搬起木牌,走到户外,先站在门口,对着一望无际的稻田,深吸一口清新的冷气,这才转过身。风吹得她飘飘欲仙。
土墙上有个钉子,她踮脚想把牌子挂上,却差了点距离。正一筹莫展,忽然一双手从她后面接过木牌,端端正正地挂在钉子上。
余心回头,惊喜道:“肖先生,你出院了?”
肖川微笑向她点头:“没想到,新剧社这么快就成立了!”他一字一句念道:“黎、明、学、生、剧、社!是个好名字。”
余心也笑着,立刻转身向屋里跑,有些慌张地拉住正搬道具的王永勤:“王大姐,肖先生回来了。”
“真的?!”王大姐直起腰,喊起来,“在哪儿咧?”
“在门口.......”余心的声音被王大姐的招呼声淹没了,王大姐已经拉着几个人向门口,迎着踏进门来的肖川奔去了。
余心站在人群后面,贴着被粉刷的墙壁,第一次感到为人所需的幸福。
方超过去,猛捶肖川一拳:“好伙计,这一周少了你,可把我们忙了个四脚朝天!”
肖川卷袖:“有什么活,赶快分配!”
“别忙,先看看咱们的排练室。怎么样,别看它小,可是我们的心血所在哩。”
王永勤也指着在场人等:“对排《回春之曲》,同学们都很踊跃!”
肖川笑道:“你们的速度真快,这下旧剧社可要败下阵来了。”
方超显然十分得意:“那当然。尤其是,我们还拥有杜小姐这样的名角!好戏,好角,他旧剧社哪个比得上?”大家都跟着笑,王永勤也赞道:“灵漪可立了汗马功劳。”灵漪默立一边,脸色微微泛红。在她身上,永不缺爱慕的眼光。
方超道:“书归正传。照这个进度,〈〈回春之曲〉〉明天就可上马排练!”
于是王永勤拿出剧本,向肖川一一介绍:“老方和灵漪任导演,灵漪还兼女主角梅娘一职。男主角维汉则由这位艺术系高才生付翔先生扮演。”随着介绍,一位面容清俊,风度不凡,穿白西装的青年走过来,略带几分随意地伸出手,和肖川轻轻一握。
肖川笑道:“这么强大的阵容,真是无话可说。”他看看四周,俯身扛起一个木箱:“我就负责后台吧!”说笑声中,工作紧锣密鼓、井然有序。
仅半月过去,为援助华北水灾灾民而举行的募捐义演《回春之曲》就在春江校礼堂正式公演了。台上,学生演员忘情表现,台下更是座无虚席。连许多外校大学生及报社记者也挤在礼堂过道静观。
戏近尾声,高潮迭起,梅娘坐在参加一二八抗战,受伤失忆的男友维汉前,吟唱凄婉抒情的《梅娘曲》:“哥哥,不要忘了我啊,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弹着那动情的歌谣......我要用我的眼泪,治好你的创伤......”
“真美,谁作的曲?”方超和王永勤也坐在台下,旁边一学生悄问。“聂耳。”“哦!”“没听说过?”“陌生。”“多看几部上海联华公司的电影,就熟悉了!”“哦!”
方超老练的眼光随时观察周边反应,感到满意。“这就是好戏、好演员的功力!”他不绝赞叹。王永勤也注意到,一些来自东北的流亡学生已泪流满面。
最后一幕徐徐落下,全场观众仍浸于悲壮的气氛中不能自拔。老方正有些担心,突然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响起,全场沸腾如火。接着,有人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地喊出了抗日救亡的口号。
“成功了!”老方差点跳起,赶快奔向后台。王永勤不作声,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