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 54 章 ...

  •   ——在广州,接待灵漪的同志竟是老方,二人既高兴又感慨万端。老方很体贴地没有问询她离开延安后在大后方那段颠沛流离的日子,或是已从其他渠道了解了。简短交谈后他切入重点,告诉灵漪此次千里调她而来,是因党刚在香港创办了一份英文杂志,拟借这扇窗口向国外民主人士介绍解放区真实状况和国统区反独裁,求民主的运动。主编姓钟,是党内重要干部,曾随周副主席在重庆斗争多年。任务交代完毕,老方似还有心事,沉吟半晌又说:“香港是各方势力盘踞之地,又连接东南亚,更是重要情报的集散与中转站,地位略同于一战前的日内瓦。抗战时期南方局廖承志、潘汉年、李少石等同志在那儿展开过大量工作,它也布满中统、军统严密的情报网。‘珍珠港事变’后,不少同志,包括国民党情报人员都不幸遭到日本宪兵毒手,。折损沉重。”他从皮夹里掏出一张纸:“这,是人们偶然找到的一张宪兵队未来得及销毁的档案。”灵漪不解:“为什么给我看?”“你先读读吧。”
      灵漪接过这一小方纸,见上面模糊印着一个囚徒的正面照及一具血肉模糊的人体,据日文判断似乎是此人被处决后的照片。这是一切宪兵组织的例行规则。正面照上的人头皮铁青,脸孔瘦得只剩下凸起的颧骨,两只大眼睛神经质地向外瞪着,紧抿的嘴角搭拉下来。但这毕竟还是一个生命。到那具尸体照的时候,他已摆脱折磨,魂归九天。
      灵漪忽然双手颤抖。这张脸虽历经风霜雨打,那清晰的轮廓还在。绝望的神情下竟藏着圣洁的,即将解脱的喜悦。她又看看那张宣告这生命已结束的灰色照片,手抖得更厉害了。
      老方轻点一下那串模糊不清的日文:“看出来了?——这是付翔。从档案查明,他在1942年9月与日军一内线秘密接头时不幸被出卖,12月9日就被执行了死刑。我请我们的同志做了调查,原来付翔在抗战爆发后就参加了抗敌演剧队,赴港宣传。他大概是在这之前就加入军统了。因其父一直在南洋行医,很有点名气,他便留在了香港,利用这条件,先以演员后以商人身份活动,寻找一切机会与当地日本人接触,获取情报。不幸........据说,他死前被折磨得很惨。”
      灵漪将那片纸紧贴胸口,捂住眼。
      “灵漪............”
      “不要管我罢,老方。”
      方超默默走出。

      次日,老方接到灵漪口信,匆匆赶到红球坝她的住处。
      灵漪已收拾好行装,下午就要渡海赴港了。老方敏感地发现她换了一袭白裙,似有志哀之意。“老方,陪我到小花园走走吧。”
      南方的春季长,花气早,满园摇动着雪白的云朵。二人漫步在花丛中,谁也不说话。
      半晌,灵漪终于开口道:“老方,那张档案给我保存,可以么?”
      “实际上我就是要把它给你的。你理应知道这个消息。”老方立刻说。
      灵漪感激地握一下他的手,又迅速松开了。
      “八年抗战,身如转蓬,我们这一代变化真大。只是没想到付翔竟是个英雄。”
      “九年前在上海街头我与他见过最后一面。临走时他念了两句义山诗,‘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我真不知他也爱义山诗。那时我们都过于简单更太矛盾了,真没料到他的话竟成谶语。如果当时我能耐心倾听一会儿,或许心中的歉疚就不会这么深了,它压得我的心在滴血!”
      老方侧望灵漪陡然消瘦的苍白的脸,长长叹息:“不必,不必..........那时的你,还是过于年轻了。”
      他忽有所动,看着眼前一汪静湖,低声问:“可还记得春江么?”
      灵漪笑一下,眼泪却喷涌如泉:“怎能忘得了呢!”
      老方从裤兜里摸出一只旧口琴,熟练地吹起《梅娘曲》来............
      灵漪双唇抖动,热泪如注。
      一许终了,飞花如雪。灵漪捧起一抱落花,庄重地洒在湖面。花瓣在湖水中打了几个转,终于飘远了。
      “一路平安!”老方转身,大踏步而去。
      “等等!”灵漪叫道,“他——有家属么?”
      老方站住,不回头:“听说,付翔的父亲带着付翔唯一的骨肉逃离了香港,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也许,你终会找到他们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