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不上朝了 ...
-
流民惨伤,水坝的堤坝被压断,李茂被找了回来,但是钱丰年因为夹在中间,刀枪无眼,竟是死了。
.....。
这几日无暇朝政,更无暇顾及事件的前因后果,只是途中问过若花放水当天去了哪儿,怎的没有接上姚真。
若花便道那日她去接姚真的路上被一股散烟迷晕,醒来之后天色已黑,才知道了出了大事。
温昭心道在若花这也问不出个所以然,这事儿想问姚真,温昭又犹豫了些,一来她怕姚真回忆起当日之事,有所惧怕,二来,姚真神精异于常人,就算了指正了是谁打的她,将她推入坝中,想来也会被别人嘲弄一番。
一个傻子的话也能信?
温昭绝对不允许别人再这样说姚真,故而温昭至始至终都未曾同姚真提及此事,只是履行她自己的诺言,同姚真同吃同睡,未曾离开过她半步。
说来奇怪,姚真不管发生过任何事,都是一副呆若嬉笑的模样,伤好些便起床日日练字读书,从公鸡打鸣开始,直到子时月挂中天结束。
温昭都感叹,姚真好比那头悬梁锥刺股的古代学者,只是她不需要悬梁刺股,便可学的很认真了。
有时候看着她的侧面,小小的一团身影在看些她或许并不认识的字,温昭不禁一阵心酸,倘若她是个正常的孩童便好了,这么热爱学习,将来必定是国之栋梁。
有自己的思想,痛了知道说,饿了知道喊,难过知道哭,而不是只有一味的笑。
她可以与其她孩童一般,爬山滑坡,嬉笑打闹,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知道天空的云是怎么飘的,地上的蚂蚁是如何爬的,河中有鱼虾,山林有鸟兽,从不去数时间如何度过,便已知道世间自然万物。
或者是小孩儿装扮成大人模样,玩玩泥巴野野炊,闲情来的自在,方可是好童年。
温昭突然觉得姚真如此闷得慌,迟早会生病的。这日她依旧告病在家,见姚真食过饭后开始读书习字,不能去学堂,功课却不能落下。
温昭垫着脚,轻脚轻手散步至姚真后方,只见姚真在字帖上认真地写着:“人之初,性本善”。
温昭心颤:“都会三字经了”?
接着往下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养不教,母之过”。
温昭:“......”。
温昭正纳闷女人国为何还有三字经,结果一看眼睛差点没有掉下来,养不教,母之过.....。
温昭一口气闷在胸腔,侧身凑近了看,身体贴于姚真的身后,气息在姚真的耳旁打旋,“养不教,母之过”?
姚真缩了缩身子,转头冲她笑笑,点了点头。
温昭头一次觉得自己是否是个文盲,她翻阅了女人国四书五经,均是什么:唯男子与小人难养也。
什么《男诫》《夫德》《男儿经》《烈男转》......,温昭看得眼睛发直,女人国的书还能这般齐全的吗?这书让姚真看了,还不得生出什么歪理的三观。
虽说这姚真还没有学到那一步去,温昭已经想象出以后可怕的模样,自己的乖女儿,以后要娶一个嘤嘤嘤的络腮胡男人,她着实有些受不了。
于是乎温昭坐下,用袖盖住姚真的字帖,一本正经地对着姚真道:“今日秋高气爽,可愿与姑姑出去玩玩”。
这书再这么读下去,恐怕是只会越来越傻。
温昭细细地看着姚真,见她眼大鼻子尖,脸白偏瘦,嘴唇犹似小樱桃一般可爱,长大后定是个美人坯子,便忍不住用手去弹了弹她那鹅蛋似的脸:“姚真,出去玩”。
姚真眼睛眨了眨,睫毛纤长浓密,头不曾偏,瞳仁却朝温昭移了移,紧闭的双唇开了一个小口,但没一会儿上唇吻住下唇,摇了摇头。
“嘿......”,温昭弹脸的手一顿,心里纳闷:“这孩子,居然还会摇头”。
温昭换了一个姿势,正坐与姚真面前,双眼直直逼她:“怎的?不想出去玩”?
小孩子哪儿有不贪欢的,恐怕是个傻子,温昭又想,她本就是个傻子。
但也不能一整天埋在书里,净学些封建毒瘤,温昭见姚真不答话,低头认真写字,便又问了一句:“还是不想同姑姑出去玩”?
温昭将下巴抵在案牍之上,死死压住姚真想要练字的字帖。
姚真拽了拽字帖,纹丝不动,便抬眼看着温昭,摇摇头。
“嘿.......”,这倒底是不想呢,还不对呢,和她说话,温昭实则□□猜不到一二。
温昭凝眉看了一会儿姚真,见她的眸子里闪着光,好似里边有无限的秘密隐秘其中,孩童的世界,本是一个话多的世界,本是一个为什么的世界,而在姚真这里,她将那些不解与心中所想埋在心里,表达不出来,问也问不出什么。
她与姚真二人,倒成了颠倒。
温昭深深吐了一口气,松开姚真的字帖,见她又开始细细地写着,似乎要将三字经前篇写完。
“也罢,你不愿意出去......”。
温昭正欲起身,姚真正好将字帖的最后一笔落下,她慌忙拉住温昭的手,抬头将字帖举了上来。
温昭楞楞地接过,也不知道她要表达个什么:“写完了”?
姚真笑嘻嘻地点了点头,看上去极其愚蠢。
姚真又用手指了指外面:“玩”。
玩儿?
温昭诧异了一会:“刚刚不是不愿去玩的.......”,她看手中字帖,一拍头,刚刚姚真是没有写完字帖,所以才摇头。
弄得温昭七上八下,还以为自家闺女少了一个童心。
温昭揉了揉她的头,笑道:“好,走吧”。
心里笑着,这孩子还是个强迫症。
遂牵起姚真的手,不到一步,又被姚真拽紧了回去。
又怎么呢?
温昭转身,只见姚真举着字帖,举过头顶,小脑袋仰着,一双眼睛扑闪扑闪望着她,像是在乞求什么一般,没一会儿,温昭才看清,姚真举字帖的手空了一根出来,她朝着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继续看着温昭。
温昭的眼眶差点湿了,这个习惯,姚真至今还记着。
温昭咳了咳嗓子,压回去那些感动的泪,看了看四下无人,快速低头地在自家闺女额头亲了亲,揉揉头道:“这下走吧”。
姚真又要回去放好字帖,摆好笔墨纸砚,看架势是要将桌子板凳都要收好才会走。
温昭看得两眼犯晕,一不做二不休,低身便将姚真抱起,速速朝府门外奔去:“我的小祖宗,等你收拾完,秋天都过了”。
温昭挑的是府北崖山,名曰是山,听上去尤其险峻,可实际上是一个十米高不到的丘,丘陵上疯长着泛黄的野草,道路的两旁落满了银杏,层层堆积。
温昭牵着姚真朝山丘上去,儿时的温昭喜欢爬山滑坡,今日见着丘陵两眼发直,心道自己也要玩弄一番才好。
坡要选斜度够,沙石细腻,周围无杂草,坡下却长着绒绒的杂草,以便滑下去时不会硌着石头受伤。
还要选没有什么人划过的,这样滑起来才不至于控制不住力度。
温昭带着姚真绕了三圈,山丘上有放风筝的,蹴鞠的,捉迷藏的,也有滑滑坡的,她便选了一处人少的。
她坐于滑坡高出,身下垫了一个垫子,便于滑坡。再将姚真抱在怀间,双手环住她,轻轻在她耳边说:“抓紧我”。
开始了。
不知怎的,那日下午过得极其快,温昭仿若是听到二人哈哈哈笑着的声音,温昭仿若回到了孩童时代,那是山中一段无忧无虑的岁月,一也是温昭最喜欢的时光。
岁月就这般过得无意义下去,也挺好。
山中岁月养人寿,人间杂事愁白头。
只是温昭尚不得知。
那年那日那时光,来年忆得断人肠。
黄昏回府,温昭牵着姚真,一手朝天边的云霞一指,“看,夕阳呢”。
姚真顺着她的手看向云霞,小脸儿被暖黄的光照的扑扑通红,一双眼睁都睁不开。
温昭不禁想起一句诗:“夕阳西下,断肠人......”。
此时此刻,尤其不应景,温昭便闭了嘴。
归途之中,远处吹来哀悼的喇嘛声,接着一群身着白衣白服的服丧人路过。
温昭心中生出一股哀凉,这是来女人国第二次听到喇嘛声,同样的乐器,同样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凑合起来,却是牵出不同的情感。
温昭不禁多看了两眼。
也就是那一眼,温昭倏忽了手中的孩童,姚真忽而跑的迅疾,朝着服丧的队伍而去。
“姚真”。
温昭喊了一声,心道不可坏了人家丧事,追上去一看,姚真正手抓着一个双眼肿胀却还在流泪的孩童。
他悲泣地哭着,大声喊道:“姚真,我爹走了,我要替我爹爹报仇”。
那人正是与姚真在国之堂交好的友人。
户部尚书钱丰年大人之子,钱金水。
温昭这才顿住脚步,脑袋被丧葬声音灌满,那日她跳坝时,将剩下的事交由钱丰年.....怎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