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姜芫姐妹两个回了府里,二门上的婆子便对她们说叫她们去前厅见客,说是有客人来了。
她们两个也是要及笄的大姑娘了,有女眷来访,的确是该问候。
换了一身衣裳,便去了前厅,先朝着这些人见礼。
“这是我家的两个女孩儿,两个小姐妹性子活泼了些,就爱出门,这不才刚刚回来,叫你见笑了。”
姜老太太虚虚点点两个孙女,朝着下面坐着的妇人道。
“芫儿,芸儿,这是秦夫人,还不快问好!”两人当即行礼问好。
那妇人从两姐妹进门就开始打量着两人,虽然停留的时间很长,但多年来的交际锤炼下,这样的目光并不叫人觉得厌恶不适。
秦夫人温和地笑了下,向两人招招手,从手腕上褪下两个一模一样的冰种翡翠镯子镯子,套在了姐妹的手腕上。
“不是什么好东西,拿去戴吧。”
两人看看上首的姜老太太,见她没有阻止的意思,便笑着落落大方地道谢。
见客之后,两个小姑娘就被打发了出去,“好了,今日出去,你们二人也累了,快去歇一会儿,芸儿,你生辰日也要到了,这段日子就不要跑出去了,安心地跟着两位嬷嬷学习礼仪!”
在外人面前,姜芸表现得十分乖巧,“是,祖母,芸儿晓得了。”
姜芫拉着姜芸笑道:“祖母,您放心,我帮您看着大姐姐,她不敢偷懒的!更何况还有婶母一直盯着呢!”
“祖母,那我和姐姐就先退下了。”两人盈盈一拜,走了出去。
姜老太太婆媳三人嘴上抱怨,却是满面的笑意,“这两个丫头,性子古灵精怪的,真是拿着没办法!”
秦太太道:“有个女儿极是贴心呢,你们这可真真是叫我眼热,这般好的姑娘,也不知道以后会便宜了哪家!”
婆媳三人心里同时道:正事儿来了!
“其实啊,我今日是受人所托,来向贵府的二姑娘提亲的,”秦太太叹了口气,“我曾经欠过那家的人情,,是以今日才厚着脸皮上门,那家姓孙,祖孙三代都是进士出身,不过……”
说到这儿秦太太有些难为情,上面的婆媳三人却是同时变了脸。
姜芫身子是不好,可也没到如此下嫁给人扶贫的地步!
这个孙家,她们早有耳闻,的确是三代进士,可惜为人太过迂腐,孙家老爷子到乞骸骨的时候,都只是个六品的修撰!
他的长子到现在,都是不惑的年纪了,还是个七品编修。
穷翰林穷翰林,尤其他们家还是寒门出身,可想而知其家境。
他们家的女人倒是会钻营,只可惜总是想结一门贵亲,更是对着京城中有名的官媒放话:想要进门的媳妇就必须有丰厚的嫁妆!这样的人家谁消受得起?
便是姜芫的生父韩恪,从翰林院出来的,也是个五品官儿!更别说姜芫还背靠着姜家这个庞然大物,也真敢想!
姜芫还没到这种程度呢!
秦夫人见了上首三人的脸色,心知人家这是不愿意了,她心里也不觉得孙家那个新科进士配得上姜家这位二小姐,可谁让他们家得还了孙家这个人情呢?那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家,这次过后,两家就真真正正撇干净了。
“我知道有些冒昧,虽然我是受人之托,但孙家却也是协恩图报,当年我夫君受过孙家老爷子的点拨,这个人情便欠下了,这些年我们家没少帮衬孙家,可她们却越发得寸进尺,这次过后,我们家再不与他们来往,孙家这婚事,几位夫人还是莫要考虑的好,此等小人行径,教出来的孩子又能有什么好?”
秦太太咬牙切齿,“退一万步讲,便是个好的,上头两重婆婆压着,孙家又是家境潦倒,一个孝字压下来,还不得拿出嫁妆填补?”
这又要找谁说理去?
人天生同情弱者,若是新媳妇有大笔的嫁妆,却不肯花在家中老老弱弱身上,难免被人说嘴。
谁让这堆老老弱弱里,也有女的呢?
送走了秦太太,姜大太太一拍椅子,“什么阿物?也敢觊觎我们姜家的的女孩儿?若是个家境殷实上进的也就罢了,那都是一家子什么人?逼着人家上门说和!真真是气死我了!”
她拿着姜芫当亲生女儿待的,哪里愿意她嫁给这样的人家?
姜二太太面色不霁,“不要脸面的狗杂碎!去年殿试后大朝会出了榜之后就听到这家放了话,他们家要给儿子求娶名门贵女,不成想,竟打上了咱们家的主意!怕是想着用媳妇嫁妆填补他们家呢!”
姜老夫人捶捶胸口,又喝了一口茶水,才缓过来,“我呸!休想!什么阿猫阿狗也配和咱们家结亲?”姜老夫人气极,她倒不是说非得配个家世好的,只要孩子上进,品行好,家中长辈和气,那就没什么不般配的,可这一家子是什么人啊?
比起那个韩恪还不如!
她丝毫不怀疑,若是有一日姜家倒了,他们家会毫不犹豫地一脚踢开姜芫,寻找下家!
这样的人家,就是眼睛占了她的脸一半儿大,她都看不上!
“好在秦太太是个知情知趣的,想来这些年也没少被这一家子烦,一点小恩情,竟是要用一辈子不成?”
姜二太太不由冷声嗤笑。
“老大媳妇,老二媳妇,你们今晚和老大老二都说一声这事儿,把这事儿告诉孙大人,以他清高的性子,被人如此大咧咧说出来,必然是挂不住脸,也可以断了那婆媳的想头。”
回去的路上,姜芸便问姜芫,“你说祖母为什么把咱们两个支开?难不成有什么咱们两个听不得的?”
摸摸手上翠汪汪的镯子,“第一次见面便送了这么贵重的表礼,不会是想要提亲吧?”
“也是,他们家刚刚外放回京,确实需要一门强有力的姻亲帮助,方便在朝中站稳脚跟。”
“我看哪,怕不是给他们家提亲的!”姜芫掐了一朵海棠,拿在手中把着,“你看看,便是母亲,去给大哥提亲也是靠着姑母在中间牵线搭桥,第二次才亲自上门拜访,何况秦家与咱们家素来没有来往,更是第一次上门?若她真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少不了找人说和,至少也要带个咱们家熟悉的人来,但你看现在,她可是独自前来。”
姜芸不自觉地点点头,“你说的是啊!”
“可秦家的家世配咱们家本就勉强,更何况他们家给人牵线搭桥?那门槛得低成什么样儿了?”
一般的人家说和,都是选与被提亲同一层家世的,秦家只能算京城里中上等人家的上流,但现在姜大老爷的官位也不过从三品,没有姜老爷子的加持,也还算好,可若是京城中相熟的人家想要提亲,哪里会找秦家这样刚刚外放回京的?
是以,提亲的人家家世肯定是比不上秦家的。
“不说这些了,”姜芫摇头,“今日查了一下账本,这个月的进账比上个月又多出来了三成,等月底,咱们两个再出去一次,我把分红给你,你不是看中天衣坊的那件霓裳羽衣好久了吗?这个月分红出来,够你买两三件了!”
“你说你,我倒不知道说什么好,衣服这东西,买来就穿好了,偏你就爱收集。”
姜芫想到前世那些走在大街上,穿着汉服的小姐姐,或许在现代是有些扎眼,许多人买了更多是为了收藏,可现在穿着这些繁杂的衣物却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情。
“我看着这些漂亮衣服就心满意足了,穿的话,就有些太张扬了,况且我并不适合这些风格,而且穿着也很麻烦。”
她喜欢收藏不假,但是日常穿着她更喜欢简便一些的。
两人院子挨得近,相互道了别,就都进了院子。
姜芫坐下了好一会儿,被叫出去的阿玉回了来,脸色不大好看,问姜芫在外面玩的可开心,就去找金卜两位嬷嬷,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说什么。
“姑娘,这个月的胭脂水粉采买处的人已经送来了,您瞧瞧?”
末儿捧着一匣子的唇脂胭脂水粉,还有眉黛,花钿给姜芫看。
“竟有这么多的螺子黛,打哪儿来的?这东西可不是咱们家采买处弄得来的!”
“姑娘好眼力,这个啊,是老太太从自己的私库里拨出来的,给了您和大姑娘一人一小盒,但是也够用上个一年了。”
“还有您常用的宫粉,这次采买胭脂水粉的人遇到了个新样式,说是这叫珍珠粉,用紫茉莉花的种子研磨,掺了其他的料制成,轻白红香,四样俱美,听采买的人说,也不像其他的粉一样干涩,很是润泽,又不像铅粉一样对身子有害。”
画屏上前看了看,笑着道:“真是奇怪了,真正的珍珠做成的粉不叫珍珠粉,叫宫粉,叫珍珠粉的,反倒是茉莉种子做成的,真真叫人一个头两个大!”
姜芫听末儿这么一说,顿时就想到了贾宝玉。
摇摇头,“你们最近好好规整一下库房,最近得的东西有些多,再者,过段时间,天气更热了,首饰也该换了,把玉石珍珠一类的备起来,省的到时兵荒马乱。”说罢,还指了指自己头上的金镶玉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