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辙废 ...

  •   “如今宫门已经下钥,公主打算怎么去东宫?”杜衡问。
      按照我朝规矩,宫门下钥之后,任何人不得开宫门。前朝皇后崩逝,在宫外开府居住的前朝皇太子夜扣宫门不得开。高疏桐作为在外开府的公主,没有皇帝的手谕,等闲进不了宫。
      “谁说此时太子在东宫?”高疏桐说,“今夜全城大索,准太子妃出奔,必然惊动太子,以他的为人,如何会乖乖在东宫等消息。”
      杜衡想了想,说,“原来如此,上元佳节是与民同乐的日子,皇帝和文武百官在城墙上观百姓过节,皇太子殿下想必也在皇帝身边。下半夜,众人都寻乐子去了,皇太子殿下这么年轻,想必也在皇城某处赏灯。”那么此刻,永宁公主要去何处去见皇太子殿下?杜衡没有再问。
      高疏桐吩咐马车夫开始驾驶马车。
      杜衡躬身把长袖子一甩,一礼:“公主殿下小心。”为妨府中有事,将杜衡留在府内,今夜由谢至陪同出门。
      深夜出行,轻装简行,除高疏桐坐的马车和几个侍卫外,没有带更多的随行人员。谢至骑在高头大马上,环顾四周,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高疏桐不免有些奇怪,掀开车帘问:“怎么了?今天有什么事,看起来如此烦忧?”
      谢至凑到高疏桐车窗前:“被公主看出来的,臣只是忧心,上次在江湖中招募武林高手,还没有人来应召。如今公主深夜出门,没几个身手好的,着实不放心。”在谢至眼中,跟着的侍卫,武艺都不过关,特别是上一次在长公主府淮南郡王示威,更需要武艺高强的贴身护卫。
      “武林高手想必眼高于顶,等闲看不上黄白之物。”高疏桐偏过头,有意转换话题,“转眼,春闱和武举都要开考,若是你去参加武举,能拿到名次?”
      自从开府以后,杜衡提出永宁公主树敌太多,必须要多带侍卫,谢至本身也爱舞刀弄枪,寻了有名的师傅来教授武艺,可是毕竟比不得从小开蒙学艺的。
      谢至说:“不行,无论有怎样因材施教的武学师傅,我开蒙太晚,难以与这些青年才俊在赛场上争锋。”
      高疏桐担心谢至妄自菲薄:“不要这样看,时日还长,咱们不争一时长短,十年、二十年之后,我相信你不比任何人差。”
      谢至露出一个笑容,正要说些什么,这时,前面传出一阵人声响动,马车也骤然停下。高疏桐身形晃动,不免向前倾倒,连忙扶住车窗壁,额头差点撞上车门。
      谢至连忙问:“公主,怎么样?”
      高疏桐扶住额头,道:“没事。”又将脑袋伸出车窗,向前张望。谢至拦住道,“公主,稍安勿躁,臣去前面探一探。”
      高疏桐靠在车内休息,耳边能听见马车前一些不小的动静,有人交谈的声音,也有重物挪动的“吱呀”声。
      不多时,谢至回转过来,说:“公主,前面马车的车辙断了,不知何故,现在一时半会修不好,若是请人来,恐怕费时长。”
      现在是深夜,去哪里请修马车的师傅?“没时间了。”高疏桐想也不想,掀开车帘,从马车上跳下。
      高疏桐站稳后向前走几步,看了看损坏的车辙,陷入沉思,不禁想起前朝有“车辙废,王不返”的典故。
      车夫还在说车辙无法修好的事情,谢至见高疏桐眉头紧锁,问:“公主,怎么了?”
      高疏桐似乎想要将不祥征兆的念头从脑袋里甩出,对谢至说“没什么”,认真听车夫的建议,明白过来:今夜想要靠马车去往皇太子殿下所在地是不行的。四处环顾,又问:“这里是哪里?聚德坊?”
      有京城出身的侍卫对京城街坊很熟,回答道:“回禀公主,是聚德坊。”
      不远处有高大建筑物,此地正是聚德坊。
      高疏桐对谢至道:“马借给我。”翻身上马,又说,“留下几个人将马车送回府中,剩下的人,随孤来。
      “公主!”谢至第一反应是反对,然而高疏桐都已经坐在马背上,牵起缰绳,只能将自己的担心压下,去吩咐哪些侍卫跟随,哪些随从送马车回府,不多时便安排妥当。来的人少,马匹也少,一些人骑马,一些人步行,好歹府上的侍卫都是身强体健之人,奔跑也勉强能够跟上。
      “这里是聚德坊,离太子居处不远,咱们快马加鞭,不多时便能赶到。”高疏桐回过头说完便策马疾驰,不多时,连影子也快看不见。
      谢至忙着追赶,同时对同行的侍卫吩咐:“噤声,今夜有宵禁,大家小声些,不要说话,招来巡逻之人就是自找麻烦。”
      “明白。”众人轻声应道,之后一齐人马狂奔,在月亮照耀的深夜,除阵阵马蹄声与脚步声之外,竟然没有发出半点声音。
      高疏桐一个人骑马在众人前面,不一会儿便觉得吃力,无可奈何地将速度降下来。众人渐渐追上来,谢至与高疏桐并肩策马,问:“皇太子殿下到底在何处,难道是王国舅府上?没听说皇太子殿下在皇城有私宅。”
      高疏桐回过头看谢至一眼:“成年皇子在皇城都有宅院,不然就是庄子,总有些不方便的事情要地方处理。”
      谢至又问:“公主知道,既然众人不知,公主又是怎么知道的?”
      “自然有消息来源。”高疏桐含糊其辞的回答,两人说话间,转眼到一处所在,四处偏僻,环境清幽,看起来像文人的宅院。高疏桐翻身下马,停在宅院门口,对众人说道:“到了。”
      一众侍卫也翻身下马,笔直地站成一排,高疏桐上前一步,拉起铜环叩门。
      不多时,有一老叟来应门,见到高疏桐背后一排侍卫,声音沙哑地问:“姑娘,你找谁?无论是谁,如今天晚了,还请回。”
      “我找王家哥哥。”高疏桐一笑,“我知道哥哥今夜在此,难道连自家妹子也不肯见?”
      那老叟见高疏桐说得笃定,于是说:“还请稍后,等老翁回禀主人家。”吱呀一声把门关上。
      谢至听见高疏桐和老叟对话,王国舅是王皇后的亲兄弟,按照规矩,高疏桐也应该跟着皇太子殿下叫王敏之一声,“表兄”。
      高疏桐抬头看一眼月亮,此时月亮正挂在中央,不远处传来更夫的打更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原来已是三更天。深夜,安静得除人的呼吸声之外,只能听见风吹叶落的声音。
      我朝惯例执行宵禁,今夜高疏桐一行人出行,没有遇见巡逻的队伍。今夜是上元佳节,百姓欢庆的日子,不该这么安静,更何况今夜还发生全城大索的大事,犹记得花灯树下卫队鱼贯而入,四散而出的景象,马靴踩地的声音大得都怀疑是地震。可是此处却这样安静?
      卫队没有结束全城大索,宵禁也在继续查看,只是没有一个人来到这座文人宅院旁边罢了,似乎生怕打扰此间主人的清净。
      高疏桐嘴角浮起一丝笑意,听见一声大喝:“谁是你哥哥!”
      门吱呀一声开了,站在门边的不是之前应门的老叟,而是身着常服、文人打扮的皇太子殿下。皇太子殿下一张俊朗的脸蛋,一身文人打扮,增几分风流气质,再加上怒目的神情,整个人显得格外飘逸潇洒。
      见到皇太子殿下发怒,身后站着的侍卫有几个胆子小的,不免后退几步,脚步声额外明显,惹得谢至回过头来看一眼,将该记下的一一记下。
      高疏桐露出一个毫不畏惧的笑容,正要开口说话,这时,一阵疾驰的马蹄声响起,黑衣人翻身下马,将头巾一取,露出一张能与月华争辉的脸来。黑衣人穿着夜行衣,一双眸子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看看怒目的皇太子殿下,又看看身着白狐狸毛围脖鹤氅的高疏桐,再对皇太子殿下拱拱手:“见过皇太子殿下。”
      黑衣人又转过身对高疏桐略低头行礼:“见过永宁公主。”然后从袖中摸出一把折扇,打开折扇,在寒冷的冬夜扇扇,露出一个温和无比的笑容。
      皇太子殿下见到黑衣人,脸上没有那么生气,对黑衣人点点头,道:“你来了。”月光照在黑衣人俊朗的脸上,高疏桐眼也没眨,看得清楚。
      来人正是陆封仪。
      陆封仪鲜少穿夜行衣,平日多是身着白衣,如今身着黑衣,在月光的照射下,更显得雪白的脸,靛青的头。头戴椎帽,身着黑色的夜行衣,宵禁深夜独自行走,手中的折扇,是苏杭精品,扇面一副山水画,兼有题诗,画与字与诗都是陆大公子亲笔题写。高疏桐看不出扇面山水画的寓意,不过曾经听沈太傅说过,大概是“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之意。
      美色在前,赏心悦目,皇太子殿下该暴躁的还是暴躁,对陆封仪招招手,示意其进门,却仍旧挡在门前,对高疏桐抬抬下巴:“这里没有你的哥哥,永宁公主请回。”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