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二十八章 ...
-
卧室内,刘海珍吃了止疼药,感觉头痛好一点了,但头晕还是没有减轻,她努力笑了笑,“建安哥,我没事儿了,你快去吃饭吧。”
乔建安轻轻抚摸着她耳边的碎发,“海珍,明天咱们再去一趟医院,好好检查一下。”
刘海珍不同意,“前些天不才去了,毛主任说没事儿,等过一阵子再说吧。”
乔建安盯着她很认真的说,“你要不去,那我今天就不吃饭了。”
刘海珍很坚持,“那我也不能去,明天厂里事情特别多。”
乔建安也很坚持,“成,那我今晚和明天早上都不吃饭了。”
两个人加起来都八十多了,此刻却特别像各持己见的小朋友。
刘海珍最先笑了,“但明天真的不行,下周吧。”
乔建安点点头,“好,那就下周一,说好了啊,不准反悔。”
刘海珍瞪他一眼,“那还不赶紧去吃饭?”?
乔建安没有立即出去,而是担忧的看着她,“海珍,我知道你不舒服,但你也不能一点儿不吃,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刘海珍诧异的问,“你还会做饭啊?”
乔建安笑了笑,“会。”
“我这会儿真的没胃口,等想吃了再说吧。”
乔建安还是没有走,而是继续问,“想不想吃荠菜馄饨?”
“你还真会做啊?”
乔建安笑了笑,“那还能骗你啊,你等着吃吧。”
此时乔程阳等三人都已经吃完饭了,乔程辉去了楼上,乔程阳刷碗,陈雨叶正在擦桌子。
“乔伯伯,我妈,好点儿没有?”
乔建安说,“你妈是累着了,已经吃了药,休息一下就好了。”
陈雨叶听了还是不太放心,“那,我妈睡着了?”?
“没有,你去陪她聊聊天也行。”
乔程阳正要热一下饭菜,乔建安却摆了摆手,“程阳,你去院子里割点儿荠菜去。”
本来院子里只种了花草,但前一阵子刘海珍特别想吃荠菜小馄饨了,找了好几个菜场都买不到荠菜。
那会儿保姆王婶还在,她说拿玩意儿是野菜,哪有卖的,等到开春,提着篮子去天坛里头挖去就行了。
现在不是季节。
这事儿被乔玉琴知道了,也不知道她从哪儿淘弄到了荠菜的种子,送来了一小包,刘海珍给种到院子里了,没想还真长出来了。
而且长势还不错。
乔程阳去拔了荠菜,回屋看到父亲乔建安挽起了衣袖,正在吭哧吭哧的和面呢。
他惊讶的问,“爸,您这是干嘛呢,擀面啊,有现成的挂面。”
乔建安说,“不,我包馄饨,你再去买点肉,要瘦一点儿的。”
乔程阳洗了把手,去了,很快就买回来了。
乔建安剁肉剁菜,又擀皮,一个人忙活了一个多钟头,总算把馄饨给包好了,下锅一煮,没想到还挺好吃的。
他赶紧的盛了两碗,一碗给刘海珍,一碗给自己。
两口子关上卧室的门,美美的吃起来馄饨,刘海珍说,“建安哥,你做的这个真太地道了,比有些店里的还好吃。”
她说的有些店里,指的是记忆中小时候的南京饭馆,北京公私合营的饭店不少,可好像哪家都不卖荠菜馄饨。
当然了,如果皮再薄一点儿就更好了。
乔建安很得意,说,“做饭其实很简单,我只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刘海珍笑了笑,低头喝了一口汤。
乔建安早就饿透了,一连吃了两碗之后,再次去厨房盛的时候,发现
急匆匆吃了一大碗,又去厨房盛满了,等他第二碗又吃完了,他去了厨房
乔建安很得意,也是饿坏了,急匆匆吃完了一大碗,端着碗去厨房盛呢,发现锅里已经没有了。
这可真太气人了。
没办法,他只能把之前留下的饭菜热了热,虽说这些味道也不错,但总还是比不上自个儿做的馄饨。
还没吃完,听到有脚步声,是乔程辉拿着一只空碗下楼了,他看到乔建安先是一愣,然后嬉皮笑脸的说,“爸,您做的馄饨可真好吃,什么时候再做一次啊?”
乔建安哼了一声,“你都多大了,是没手啊还是没脚啊,不会自己做?”
乔程辉没回答,把空碗一放,就溜回楼上了。
马上要去医院检查了,刘海珍心里特别忐忑,上次那个毛主任说了,让她少劳累多休息,她在这方面特别注意,上班因为不当主任了,本身也轻松了不少,回到家她也不像以前抢着干家务了。
反正孩子们都大了,吃饭也有食堂。
这么着过了几天,还真觉得身体似乎好了一些,那可能她真的想错了,也许她的病并没有复发,而是毛主任说的,就是太累了?
周一上午,乔建安也没吃早饭,陪着刘海珍一起到了天坛医院,这次是廖副主任值班,大概因为当初的手术是他做的,所以他问诊的特别详细,最后说,“先去抽血,然后再做一个CT检查,看一看里面什么情况。”
刘海珍慌了,“什么检查?”
廖副主任笑了,“不用紧张,是一种进口的检查机器,刚刚才调试好,你大概是前二十几位用的病人。”
一个多小时之后,刘海珍拿着胶片来复诊。
廖副主任用手电照着,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确认手术的原发灶没有异常,但在附近有异常的肿块,而且边界不太清晰。
这是百分百复发了,而且预后不会太好。
刘海珍其实已经猜到了,但她不想问,也不想让大夫说,“廖主任,您赶紧的给我开点儿要吧,我们单位还挺忙的,我下午还得去上班呢。”
廖副主任没有犹豫,直接给她开了药。
脑部肿瘤,或者说任何部位的肿瘤病人,跟一般的病人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已经做了手术的,会比之前更忌讳病情复发。
而且开颅手术也不是拔牙,拔了第一颗,还可以再拔第二颗,第三颗,脑部肿瘤如果已经复发,再次手术的意义不大。
因为会这么快复发的,往往是偏向恶性的,即便二次手术,也还是会二次复发,而且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说不定多次手术,反而会让病情恶化的更快。
出了医院,乔建安说,“海珍,你还是别去厂里了,回去歇歇吧。”
刘海珍本来就是请了一天假,刚才那样说不过是为了堵住廖副主任的嘴,她点了点头,“好,我还真有点儿累了。”
她现在真的太经不起累了,总觉的要多躺一躺才舒服。
第二天上午,刘海珍去上班了,乔建安也去了,但在办公室待了最多一个钟头,就跟司机老徐说,“出去一趟。”
赶到天坛医院的时候,廖副主任刚刚查完房,不等询问,他直接说道,“刘海珍的病情复发了。”
乔建安尽量保持着冷静,“那接下来应该怎么治疗,单纯吃药效果不行吧?”
“是不是上次手术没有摘除干净,需要再次手术?”?
廖副主任心里叹了口气,“从CT片子上看,虽然肿块不算大,但形状不规则,这种可能会偏向恶性,二次手术的风险太大,而且没有意义。”
乔建安皱眉,“那就,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了?”?
廖副主任说,“刘海珍的情况,可以尽快使用化疗。”
对于化疗,乔建安还真知道一点,大院里刘副军长的妻子,生前得了肺癌,军区医院给她用了化疗,整个人都变样了,脸浮肿得厉害,头发都掉光了,撑了两年,后来还是去世了。
乔建安回到办公室后,一言不发的抽烟,抽了一支又一支,司机老徐看不下去了,“政委,您别再抽了。”
他笑着摆了摆手,用命令的语调说,“老徐,没事儿了,你今儿就下班吧。”
战场上木仓林弹雨过来的,乔建安什么都不怕,当年他远赴千里去打仗,很多人都死了,不是冻死就是被打死了,有他的下属,也包括很多和他同级的军官。
好几次他都是死里逃生。
那个时候他都没怕过。
但现在,他却十分害怕,甚至害怕到,都不愿意去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
乔建安抽完了一整盒烟,下班的时间也到了。
他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先拿着饭盒去食堂打了饭,回来的时候乔程阳下班了。
刘海珍已经起来了,将饭菜都拨到盘子里,说,“我再做个汤吧。”
乔建安点点头,“好。”
简单吃过饭,乔程阳上楼了,二人还是跟以前一样,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天。
乔建安说,“我今天联系到赵婶子了,她家里的事儿忙完了,明天就能过来。”
陈雨叶高考结束后,就从燕来胡同搬回来了,但这边儿呢,王婶还在,所以只能让赵婶子先回去了。
但特别不巧的是,前一阵子,赵婶子家里出了点儿事儿,她的婆婆摔伤住院了,幸而没有大碍,现在已经好了。
刘海珍高兴的说,“真的呀,那可太好了。”
王婶是乔玉琴帮着介绍的,当然也不错,但她跟赵婶子更熟,也更聊得来,还是觉得赵婶子好。
日子就这么如常过着,因为有了保姆,刘海珍不需要做任何家务了,她现在一个人的时候,不怎么看电视,也不怎么做毛活儿了,而是喜欢躺着。
托人从香港买来的止疼药,需要吃两片了。
有时候她会忽然因为闷痛抱住头,作为枕边人,乔建安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假装不知道。
但瞒是不可能瞒住的。
一开始,刘海珍借口自己感冒了,后来又说胃肠不好,但说过两回,就不好使了。
这些理由,陈雨叶都不信,可她偷偷翻了妈妈的复诊病历,上面写的很简单,开得药也没什么异常。
难道是她多心了??
周六中午,乔程阳去学校接她,她说了自己的疑虑,“我妈手术之后,我特意问过,廖主任说,也不排除有复发的可能性。”
“我妈最近,看起来不太好。”
乔程阳安慰她,“刘阿姨做了那么大的手术,身体肯定会受影响,人的抵抗下降,就很容易感冒和肠胃不好。”
其实他也注意到了,刘阿姨最近特别不好,爸爸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少。
也就周末,雨叶和程辉回来,他们才强撑着装一装。
乔建安已经撑不住了,他已经在跟刘海珍商量化疗的事儿了,本来他以为刘海珍会不同意,没想到她立马就答应了。
“好,明天就联系医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