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11章 进退 ...

  •   谢青云此前内息全无,即使在湖边洗淘筋脉,也只能稍微舒缓毒性发作,此时许安平灌进来的那一缕内息,便像是枯木上的一个火苗,谢青云以其为推力,吐纳呼吸,清澈的内息像是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渐渐被毒素浸透的经脉又全浸泡在清澈的内息之中,二者互相博弈,搅得谢青云体内真气左突右撞,一时间似乎是五内俱焚,一时间又如坠冰窖,整个人一边汗流如瀑,一边冷颤连连。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的功夫,体内气息渐平,才总算觉得好些。若是一般人,好容易熬过去了这一番折腾,肯定要收敛些,先想办法出去了,再寻医生、做打算,可是现在经过这一番折腾,毒素已经排除大半,眼看便可根除,谢青云如何肯放弃这个机会,当下双掌平伸翻扣,并排向地面推去。

      刚刚积聚在气海,还没来得及喝口茶,歇一歇的内息,又排着队,从双掌,向他们二人脚下地面,再向四周蔓延开来,最后消失了身影。谢青云气海又空,脱力坐在地上。

      许安平先前四处探索,内力耗损严重,又多处受伤,此刻也在打坐静养,正默念法决之时,却觉得膝下一阵微风吹过,还当是出口透出来的,双目如电,向风口处望去,却见谢青云将好容易攒入的内息,眨眼间又用了个干净。

      许安平愤愤地想,天下竟有如此败家之人。袖子一翻,便将人一把抓过来,要再给他输送些。

      谢青云截住他手腕,“不必,过些时辰,内息便可恢复,还请……许兄弟,讲讲此处情况吧。”

      许安平自己所剩内息也不多了,并不勉强,只开口陈述二人分别后经历。

      许安平先入竹林,竹叶虽密,却伤他不得,这竹林阵是太湖初代掌门所创,名为“定风波”,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之意。

      外人入阵,这竹叶便从四面八方密集打来,无定则,无法论,进入这竹阵之中,一切取巧之术尽皆无用,只能任凭干扰,却依旧一往无前,向着一个方向一直走去,才能出阵。若是犹犹豫豫,在里面转圈子,反而要多吃些苦头。

      这竹阵东面临水,许安平便先去了西北方向,正是谢青云未去的第六宫乾向。那处是一片沼泽,许安平只向里面扔了一节竹子,眨眼功夫,竹子便被吞没其中,无奈他只能再向西南方向走,遇见那太湖石,便知道自己找对了地方。

      这太湖石机关,也是初代掌门所创,名为“万古痕”。

      香山居士曾为太湖石赋诗,说其“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他取这第一句,做其名。“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这第二句,便是它的结构了,截断碧云根,他将解法正设在脚下,这块太湖石周围土质特殊,只要按顺序和方位踩下,便可解开这个机关。“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是说这石头所用,正是守护洞门,我便猜想,此处下去,定是一个地洞。至于最后一句,“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便该是其解法。

      三峰具体小,将峰字拆做三字,是山、文、丰,具体小,便应是与峰同音而占位更小之丰字。应是华山孙,若华为祖,则化为父,十为子,而丰正是三个十上下叠加,又隐约暗喻其祖孙含义,是以我在那太湖石周围踩出一个‘丰’字,一个‘十’字,果然洞门便开,便坠入其中。

      谢青云听到此处,才知竟然有这么多门路,自己误打误撞,能够进来,实在是侥幸。

      入洞之前,已经做过准备,是以许安平仓皇坠落,仍不至于摔得太狠,甫一落地,便开始四下探索。从此处往四个方向都有路,只是此处地下,不辨南北,许安平便首先向前走去。越过一段长廊,是一个铜铸的大门,门未上锁,一推便开。许安平防着暗器,便只将门半开着,里面却一片安静,似乎是什么也没有。

      许安平随身也无蜡烛,要再看清,只能走近些,谁知还有一条腿卡在外面挡着门的时候,门的正上方便落下一把铡刀来,许安平急忙抽腿,铡刀落空,门却也轰然关上,这时从里面无论是推还是拉,已经难以再开了。

      屋子正中,一个石鼓从天而降,直向许安平荡来。那石鼓足有两三百斤之重,若是砸在人身上,骨头要被敲碎不说,人也要被压成肉饼。石鼓被房间四角的八根铁链吊住,上下左右,移动自如,速度极快,只要许安平稍一停下,便立刻向他撞来,更让他无暇应对那关紧的铜门。

      石鼓既大且沉,许安平的鞭刃斩不断劈不开,玄铁链子也十分结实,无从下手。许安平只能在躲避时尽量向铜门靠去,待到石鼓撞开了铜门,才得以脱出,此时才不过一个屋子,他已经十分疲惫。

      向前不行,便改道向后退去,向后也是一条长廊,走到最后面前却是一个巨大石墩,石墩顶天立地,只靠墙留出一个人的小缝,让他能够进入。进入后前方亦是一个巨大石墩。许安平尝试推前方石墩向前,石墩却纹丝不动,推左边石墩向左,只要施加内力,却可成功。推开后,前面又露出一个一人宽窄的缝隙,他进入缝隙,左边右边前边,又是三个石墩,此番左右的石墩都只能向中间拖拽,却不能推远,可若是推向中间,他又无处可去。

      许安平便将前面的石墩击出一个掌印,将手掌嵌入,缓缓向侧面平行推去,果然又露出一条小道来。他在这石墩见推拉许久,内力耗尽,才走出,走出后才发现,正是其去路。

      谢青云听他描述,倒像是小时候玩过的一种积木游戏,叫‘华容道’,只要按照一定的方向推行木块,便能将最内一块缓缓推出。

      前后两路不通,许安平仍未气馁,向左路探去。左路长廊走到尽头是一个池子,下面是不知道是什么的液体,中间悬着一条锁链。只要沿着铁索走到中间,便可拿到悬挂于正中的钥匙,再向前便是另一道铜门。许安平不敢轻易信任那铁索,那铜门又光秃秃毫无依赖,无法攀附,只得勉力将自己鞭刃插入锁孔,一手控制鞭刃,让自己不掉入池子,另一手便去取钥匙。

      哪只刚拽下钥匙,铜门的锁孔竟凭空消失,许安平直直坠向池子,他再去抓那悬锁铁链,果然铁链便即刻坠下,瞬间许安平半个身子火烧似的痛。许安平生死上走过多遭,经验极是丰富,在铁链松动的一刻,便将其勉力向下一甩,借力打力,缓了自己下沉之势,又猛地一个鞭刃抽向铜门,直将自己反身弹回廊道,才捡到一条命来。

      一检查,自己左肩及左臂已经鲜血淋漓,看不到半块皮肤了。也就是仗着自己体内的蛊虫,受外伤恢复起来比别人更快一些,才捡回命来。许安平又不死心的去探右路,他想着其他三条已经是死路了,这一条总该是对的。

      哪里知道这右路走进去,竟然是堵光秃秃的墙,再无其他,摸索许久也不见机关,只能原路返回。又听见洞上方响声,便猜到是谢青云来了,在下方扯着脖子喊,指点他解法,却听上方脚步依旧凌乱,显然是听不到洞内声音,便也只能准备在下面接他,再之后,便是二人相遇了。

      谢青云听罢,道“我刚刚发散内息,顺便也将这里情况探了一下,至前、左、右三个方向,均有阻滞之感,唯有后方,内息游走顺畅,未曾回返,想是真正的路,便在右侧了。”

      许安平从未听说过这样的探路功夫,这内息又不是属耗子的,还能挖门盗洞的知道向哪出走,半信半疑道“可是我只在那池子中,见过一扇门,莫不是那扇门是假?反而是后方房间有其他入口,我没找到其解法,才未能通过?”

      谢青云站起身来,摇摇头道“我也拿捏不准,要过去看看才知道。你还撑得住么?”

      谢青云刚散了自己全身内力,他一人若去那石墩处,挪不动又有什么用,许安平虽觉得撑不住,也只能一同前往。

      到了石墩前,谢青云便双手用力,果然石墩纹丝不动。谢青云灵光一闪,问道“我记得你曾经说过,太湖排虽然后来显赫一时,可是其发家却并非靠武功,而是宴客收入。那是否便可猜测,太湖武功起初并不优秀。”

      许安平不知他为何突然提起这个,答道“确实如此。”

      谢青云又问“我记得你说这‘定风波’与‘万古痕’,皆是出自初代掌门的手笔。”

      听到此处,许安平也浑身一颤,想到,正是如此,既然那竹林和太湖石都是其所设阵法,那么这地洞也必然如此。若其自己武功本就并不卓绝,其所设置机关,自然不是靠卓绝武功得解,否则岂不是造了自己用不了的东西。可是竹林并无巧解,只能是身法轻盈有所占优,一般武功不得大成者,身法轻灵,内功便难厚积,刀法快者,便不能持久,都是此消彼长,有所取舍的道理。

      太湖派靠近湖水,其身法轻灵并不奇怪,但要同时要求其内力强劲,力拔山兮,就有些过了,若有解法也不当是蛮推。

      谢青云道,“‘华容道’有一解法,便是以退为进,以进为退。”

      “石鼓!”二人同时道。

      沿着长长的廊桥望去,石墩正对着的正是那上下左右,不费丝毫力气,便可活动自如的石鼓。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11章 进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