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姜柔 ...

  •   我的计划很简单。

      凶手轻视女人,却又渴望得到女人的认同与顺从,我以他最为期盼的形象出现,足以接近他、让他卸下防备。
      相处时,我将成为完完全全的另一个人,体贴温柔,天真友好,随时随地保持善意的笑。
      听起来很耳熟对不对?

      我也是在计划成型后才发觉,这像极了陈幼宜。

      ……

      我太孤僻了。
      社交不是我的强项,我只想和逻辑打交道,这辈子没交过几个朋友。
      这样的我,要怎么创造出一个鲜活的、富有亲和力的、能迅速博取信任的形象?

      陈幼宜是最温柔的人。
      我身体不好容易着凉,她在冬天养成了习惯,出门前必须检查我的围巾戴没戴好,如果没有,就一边帮我把脖子捂得严严实实,一边无可奈何地劝诫:“又想感冒吃药吗?你不是最怕苦?”

      陈幼宜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她记得我的喜好、忌口和小癖好,降温的日子,我能得到几片她送的暖宝宝。
      聚在一起看恐怖片,她见我害怕,总要在我耳边放《好运来》一类喜庆的歌。

      陈幼宜是最讨人喜欢的人。
      和她待在一起,哪怕只坐着发呆,我也不觉得腻烦。

      我本能地亲近陈幼宜,因而在潜意识里认为,没人不会亲近她。

      嘴角上扬的弧度要更柔和,说话的语气要更有朝气,待人接物的态度,要更亲切大方。
      在尝试接近凶手的过程中,我也渐渐接近了她。

      这很难。

      曾有几十上百遍,我站在宿舍的镜子前,观察自己面无表情的脸,回想有关陈幼宜的一切。

      高中跑操,我被冷风吹到感冒。
      是陈幼宜扶我去医务室打针吃药,把手贴在我额头上:“头疼吗?有眩晕感吗?身体发烫吗?”

      我像她一样拧眉,镜子里的人刻意又冷漠。
      不行。
      失败了。

      来生理期,我疼得趴在课桌上。
      陈幼宜从书包里翻出止痛药给我,脸上的笑,是一点关切,一点心疼。
      “送你的。”
      她说。

      面对镜子,我试着笑一笑。
      最难的不是嘴唇,而是眼睛。陈幼宜笑起来,瞳孔像在发光,我却习惯不了情绪外露,显得尤其空洞。
      又失败了。

      还有喂猫的时候。
      陈幼宜的声调总是很柔,一边抚摸猫咪脑袋,一边仰头对我说:“你不摸一摸吗?猫很爱干净,会自己做身体清洁,不脏。”

      ……

      不像。
      不像、不像、还是不像。

      我成不了陈幼宜,只能拙劣地模仿,祈祷不要被看出端倪。

      走进便利店,看见那群混混找茬,我迅速后退两步,藏进阴影之中。
      这是陈幼宜偶尔会有的动作,高中三年留下的阴影无法抹去,她抵触侵略性太强的男性。
      但很快,理智将战胜她身体的本能反应。在夜市里,她曾保护过一个被醉汉骚扰的女学生,在同样恐惧到极点的情况下。

      混混们骂骂咧咧离开,我佯装心惊地上前,开启我和店员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段对话。
      他不曾料到,我已默默观察他近一个星期。

      原来他叫李怀舟。
      他居然在听江城连环凶杀案的新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来是为评估警方掌握的证据量,从而调整后续行动,二来可以重温犯罪时的支配感,认为自己“凌驾于社会规则之上”。

      我觉得,李怀舟更倾向于第二种。
      说不定他背地里最大的兴趣,是一遍又一遍翻看案件相关的评论区。

      我故意提起那桩案子,骂凶手是个“变态”,李怀舟挑了下眉。

      交换姓名后,我需要对他释放一点善意,加深彼此的联系。
      一串脆骨丸子不多不少,刚刚好。

      随后几天,我邀请李怀舟一起干些别的。
      速写,聊天,送他护手霜,和他讨论凶杀案的细节……
      我凝视他,研究他,分析他,知道他会被什么吸引,又会被什么取悦。

      速写是为观察李怀舟的双手和面庞,寻找和案件相关的线索,可惜,我没找到近期的可疑疤痕。
      聊天是为拉进距离,塑造我单纯无害的形象,让他掉以轻心。

      至于对着李怀舟分析案情——
      是我存心挑衅他。

      听我说完“凶手是个心理扭曲、现实不顺、软弱至极、活该下地狱的混蛋”,李怀舟的脸色差到了极点,十分耐人寻味。
      他的反应,进一步加深我的怀疑。

      计划并非一帆风顺,接近李怀舟的期间,我也有过疏漏。

      第一次是面对混混的寻衅滋事,我帮了他一把,本想搏一搏好感,结果弄巧成拙,反倒让李怀舟不开心。

      为什么?
      李怀舟自卑又自负,怎么可能在身处劣势时,心甘情愿接受女人的施助。
      我撼动了他岌岌可危的自尊心。

      没关系,换一个方式从头再来。
      李怀舟想维持上位者的姿态,那就如他所愿。

      回宿舍后,我特意冲了个冷水澡,第二天发起低烧。
      让自己生病,不难。

      “外面太冷了,今天我也在这多待一会儿,可以吗?”
      “如果没认识你,也许我现在正孤零零躺在宿舍的床上,一杯热水都喝不上,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谢谢你愿意照顾我。”

      我病怏怏坐在角落,每当李怀舟递来一杯温水,就向他投去一道感激的目光。
      毋庸置疑,李怀舟受到了取悦。

      第二次纰漏,是和李怀舟喂猫时,我险些掉了眼泪。

      ……

      我没办法控制。
      在过去,闹闹、鱼丸、巧克力这些名字,一直是从陈幼宜嘴里喊出来的。
      那是她带我去的小巷,是她教我喂的猫。

      陈幼宜的死,我习惯不了。
      习惯之后,不就意味着一天天忘却、没人在意了吗?
      生命残留的痕迹,本来就只有那么一星半点,如果不被谁记住,和从未存在过有什么差别?

      有一刻,我想把李怀舟狠狠摁倒在地上,直截了当地问他,到底是不是真凶。
      但最后,我只能用谎言开脱,宣称想到死去的猫。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仅仅这样,程度还不够。

      感冒痊愈后,我又一次邀请李怀舟去喂猫。
      这是由我安排的情感转折点。

      我提前找到那群混混,付了他们不少钱,让他们尾随我和李怀舟,在合适的时机出现。
      至于说服他们的理由,可以随意信口胡诌:
      “我喜欢那个在便利店工作的小哥,可他对我冷冷淡淡的,能不能麻烦你们,帮我助攻一下?千万别告诉他,事后结清尾款,拜托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
      喂猫当晚,我顺利约到李怀舟,用手机发去定位,告诉混混交易开始。
      冤家路窄狭道相逢,巷子里很快乱作一团,情急之下,李怀舟挡在我的身前。

      在心理学上,这叫“吊桥效应”。
      人走过吊桥,会不由自主心跳加速,类似心动的错觉。
      高强度刺激下,人们很容易把恐惧和紧张误以为是身边某人的吸引力,对其产生情愫。

      成果显而易见,李怀舟被围殴得脚步不稳,我提出送他回家。

      在路上,我装作义愤填膺地谈及报警,李怀舟拒绝了这个建议。
      什么样的人,会如此抗拒见到警察?
      无论再怎么掩饰、再怎么警惕,这种下意识的微小破绽都没法隐藏,我对他的怀疑再涨几分。

      总之,这就是我当晚的全部计划:
      雇佣混混大打出手,送受伤的李怀舟回家,借机观察他的住所。
      在李怀舟家里,我希望找到更多线索和失踪的徐静茹。

      他居然提前睡着了。
      我用手机软件检测过,房子里没有监控摄像头,本想四处搜一搜,突然意识到,我在日复一日试探李怀舟,他会不会,也想试探我?
      李怀舟睡得太快太突然了。

      真有意思。

      我决定先当一段时间的“善良朋友”。

      没想到,在“体贴”帮李怀舟盖被子、整理外套时,白猫挂坠落了下来。
      一场乌龙。
      我紧张得要命,嘴里还要茫然又做作地说一声“咦”。

      其实这个决定性线索出现之前,我有时会自我怀疑。
      我所做的一切到底有没有意义?真的能为陈幼宜复仇吗?李怀舟究竟是不是凶手?
      他藏得太好,看上去太平凡了。

      可我没别的办法,继续调查他,是唯一能走的路。

      多幸运。
      我赌赢了,李怀舟的确是杀害陈幼宜的真凶。

      连环杀手收藏受害者的遗物,在犯罪心理学上并不罕见,但像他这样大胆,居然把它大摇大摆随身携带的,屈指可数。
      想想也是,这款挂坠随处可见,远远不够成为定罪的证据。

      那一夜,我坐在桌边,一动不动看了李怀舟很久。

      为什么选中了陈幼宜?为什么要杀害那三个女人?囚禁她们的地下室,究竟在哪里?
      我发了疯般想要知道真相,然而每一个问题,都没法说出口。

      注视着李怀舟,我忽然意识到——
      他与陈幼宜的姨父,很相似不是吗?

      一个是让她生不如死的恶棍。
      一个是彻底夺走她性命的人渣。

      我想起陈幼宜哭着对我说过的话:
      “有时候,我真恨不得他早些死了。”

      ……
      你憎恨他们,想让他们付出代价,对不对?

      陈幼宜去世后,宋成浩嫌晦气,待在赌馆不回家,拒绝所有的采访。
      李怀舟不可能认出,他是其中一名受害者的家属。

      我有了别的想法。
      李怀舟这个反社会连环杀手,会是一把很好操纵的刀。
      我尝试着,把刀锋对准宋成浩。

      要终结暴力,最好的方式,是终结带来暴力的人。

      吊桥效应十分奏效,经过那一夜,我与李怀舟的关系进了一步。

      他更信任我,准确来说,是更倾向于保护我。
      这种“保护”不像大鸟将雏鸟纳入羽翼之下的无私,更趋近于自我满足的占有,如果要做类比,就是把一只孱弱的小鸟关进笼子里,不令它逃脱。

      为尽地主之谊,李怀舟带我去他家附近的早餐店吃东西。
      在路上,我的计划差一点就泡汤。

      原定吃早餐的地方,是一家羊肉馆。我走到门口才发现,李怀舟的邻居竟然也在里面——
      那个以为我来租房子、告诉我李怀舟家是凶宅的邻居。

      和邻居说话时,我戴了口罩、黑框眼镜和棕色波浪假发,他认出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过保险起见,我还是假意皱眉,声称闻不了太浓的膻味,让李怀舟换了别家。
      在他看来,这只是个不值一提的小插曲。

      去往面店后,李怀舟对我说起他父母的案子。
      作为交换,我也向他介绍了我的高中生活,和我的姨父——

      没错,是“我的姨父”。

      我把自己伪装成一个饱经虐待、不敢反抗的受害者,让李怀舟一点点相信,再一步步诱导他步入陷阱。

      为了更逼真,比起直白向他倾诉,适当的欲盖弥彰能增加可信度。

      在烤红薯摊前,被陌生男人靠近,我惊恐发抖,朝李怀舟的身旁靠拢。
      这个看似无意识的动作,将加深他对我的掌控感。
      最后一步,是掀开袖子,露出疤痕。

      我当然没有疤,那道痕迹是经过不知多少次练习,画出的仿真伤口。
      用肤蜡塑造皮带抽打的条状隆起,颜料模拟陈旧伤口的色泽分层,以假乱真,非专业人士看不出来。

      给他看一眼就足够,我假装难堪收回手,避免被李怀舟发现不对劲。

      至此,我有了把“真实经历”和盘托出的前提条件。

      因车祸去世的父母,瘸腿的姨妈,家暴的姨父,多年来不间断的折磨……

      我对人际交往一窍不通,干脆把心理学当作套用的公式,用起来得心应手。

      类似吸引原则。
      面对与自己相似的人,更容易产生好感——

      “你懂我,对不对?”
      “我们是相似的人,你一定可以共情我的感受。你不觉得,我姨父和你爸爸很像吗?”

      富兰克林效应。
      人会对自己帮助过的对象产生好感。
      向他示弱,向他主动开口请求帮助,是让双方更加密切的有效手段——

      “你愿意听我倾诉,真是太好了。”
      “你会保护我,对不对?”
      “对不起,这么晚了还来打扰你。除了你,我不知道能去找谁。”

      自我暴露效应。
      在交往中,分享个人秘密或脆弱经历,能快速建立信任,催化亲密关系——

      我把被欺凌被家暴的往事原原本本袒露在他眼前,说到最后,再红着眼睛补上一句:
      “尽管问吧,没关系,是你的话……我没什么好瞒的。”

      对了。
      还要趁咖啡馆灯光昏暗,掀起袖子露出伤疤,故作羞怯对李怀舟说:“只给你看。”

      出于对凶手的厌恶,前期与李怀舟来往,我避开了全部的肢体接触,刚好可以解释为,我对男性怀有惧意。
      阴差阳错,又恰到好处,命运使然地,我补全了谎言中最重要的拼图。

      就这样,李怀舟完善了对我的人格定位。
      天真单纯、故作坚强但内心软弱的孤女,多符合他对“女人”的固有印象。

      李怀舟没理由不上钩。

      自然界中,有种鸟叫绿鹭。
      这是一类很有耐心的鸟,外号“渔翁”,它懂得用小虫、浆果、面包屑作为诱饵,在河边安静等待。
      一旦有鱼上钩,绿鹭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扎入河面,快狠准地擒获猎物。

      一种凶猛的、强悍的禽类。
      但大多数时候,它安静而无害,游鱼看见的,只有被它抛进水中的香甜诱饵。

      我想要捕获的那条鱼,已渐渐朝着诱饵靠近。
      紧接着,是关键的一步。
      设计一出狗咬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8章 姜柔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