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

  •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特性
      (1)心理健康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心理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可能表现出不健康的心理,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
      (2)心理健康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心理健康是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适中
      (3)意志品质健全
      (4)人格稳定协调
      (5)自我意识正确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良好
      (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三、中学生的障碍性问题
      1.抑郁症
      (1)概念: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精神症
      (2)治疗:①对于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应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成功给与人交往的乐趣
      ②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以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恰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更为积极的看法
      2.恐怖症
      (1)概念: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为多见)
      (2)治疗:①情境治疗。让学生在假想空间内不断模拟发生社交恐怖症的场景,不断练习和重复,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②认知疗法。不断灌输正确观念
      3.焦虑症
      (1)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治疗: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的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缓解考试焦虑
      4.强迫症
      (1)概念: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的思考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2)治疗:①森田疗法。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
      ②暴露与阻止反应
      5.网络成瘾
      治疗:
      ①强化干预法: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奖励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有的减少上网的行为,就给予奖励或肯定性评价
      ②厌恶干预法: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不良行为
      ③转移注意力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
      ④替代、延迟满足法
      ⑤团体辅导法:将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体,指导者以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方法,使得团队成员整体解除网络成瘾
      6.入学适应不良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心理辅导的目标与途径
      1.目标: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2.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二、心理辅导的内容
      ①学习辅导②人格辅导(社会适应)③生活辅导④生涯辅导
      三、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发展的、变化的、乐观的眼光看待学生)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基本条件)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克服教育工作片面性)
      四、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良好行为出现,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出现频率
      2.代币奖励法
      3.惩罚法
      4.消退法(不理睬)
      5.系统脱敏法
      6.来访者中心法(罗杰斯)(倾听)
      7.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艾利斯)
      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指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B是直接起因)
      非合理信念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五、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试
      1.自我激励法: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同不良情绪进行斗争
      2.自我暗示法:“预言自动实现”原则,进行积极自我暗示
      3.情境迁移法:转移环境,将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移到积极方面
      4.情绪宣泄法
      5.行为补偿法:把某些情绪化为行动的力量
      (二)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教师个别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渗透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
      (三)与家长合作建构社会支持网络
      班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家长提供支持/国家采取切实措施
      第三节压力和挫折
      一、压力
      (一)压力的来源
      1.躯体性压力源
      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
      3.社会性压力源:个人生活中的变化、社会中的重要事件等
      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迁移,面临新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从而产生压力
      (二)压力的调节方法(处理困扰-直接/减轻不适感-间接)
      ①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可行目标
      ②劳逸结合
      ③加强体育锻炼,保证生活规律
      ④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⑤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
      ⑥改变不合理观念,有意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
      二、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
      1.挫折情境
      2.挫折认知: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识、态度、评价(产生挫折和如何应对挫折的关键)
      3.挫折行为:个体伴随着挫折认知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二)挫折的应对
      1.升华:将心理欲望从社会不可接受的方向转向社会可接受的方向
      2.补偿:用另一种目标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
      3.退行
      4.幽默
      5.宣泄
      6.认同(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身上)
      7.文饰:也称合理化,包括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推诿三种形式
      8.投射
      9.认知重组: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评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