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保送生 ...
-
宋峥的小黑屋子里迎来了十年里最最崭新的家具。
一张私营幼儿园里淘汰下来的单人床,是姜爸花五十元淘来的。
他看见一堆垛起来小山一样高的木板床的时候突然就想起来小女儿经常绕在耳边的那个人。
他对宋峥的印象很深刻,第一次跟着女儿走进那个只能称之为窝棚的地方,他觉得那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但除了可怜他并没有其他的想法。
作为成年人,他更多是想着要培养女儿善良的美好品质,因此以身作则经常送饭菜。
后来,为着姜敏幼升小择校的事,他与调往小学任副校长的前同事吃过几顿饭。
两杯酒一下肚,副校长就开始大舌头,海天胡地的吹嘘自己学校的教育资源。
“老姜,小敏是自家孩子,交给我你放心……那谁你知道吧,就住你们家附近菜市口的那个困难的孩子,要不说我们教师资源好呢。二年级升三年级,两位数的加减法都算不明白啊。”
“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个寒假,孩子回来苦学,令人感动啊!这次期末,年级前三!咱们小敏,你的孩子那还能有差?”
酒一共喝了两顿,对宋峥突然争气的夸奖就听了两遍。
姜爸上下班经过菜市场,不经意间扫一眼那件黑黑的小屋子,和以前已经大不相同。
缺了一角的门前一块立着一把半人高的拖布,拖布上零零散散的几根布条,饶是这样的工具,借着公共厕所拎的水,将屋门前的陈年泥垢拖得干净。
以往碎裂的玻璃窗上糊着已经演算过的草稿纸。
这个可怜的孩子有了希望,老同事那个小学确实有点东西,姜爸这样想着。
如果他靠近一点就能发现,在满是铅笔演算草稿的糊窗户纸边上有黑色油墨笔写着擦不掉的小字--赚钱、赚钱、赚钱,都是他年幼可爱的女儿教的。
从那次以后,不只是姜敏日日念叨的原因,还是处于一个教师对于身世可怜又品学兼优孩子与生俱来的欣赏与怜爱,姜爸经常带着女儿去看宋峥,有时送饭,有时是几件时令的衣服鞋袜。
姜爸常唠叨:小敏以后也要这样努力读书。
姜敏小声唠叨:多读书,以后赚大钱,保持感恩之心。
宋峥:猛猛吃饭,好好赚钱,都给她。
这张淘来的二手小破床进了宋峥的屋子立刻就占去一大半的位置,剩下的地方就只剩下那张瘸了一条腿的书桌,只要人一趴上去写作业就开始慢悠悠的晃着。
姜爸懊悔的一拍脑袋,“当时还有二十块一张的小桌子,忘了给你买一张。”
宋峥不说话,静静走到凳子上坐好,那张瘸腿的桌子在他手底下像是被驯服了一般,保持着平衡。
“写字的时候用点力,就不会动了。”
小床摆好,姜敏跟着后面捧着一盏小台灯进来,这是她跟姜爸提的。没灯还怎么读书,不读书还怎么出人头地,怎么给她赚钱。
姜妈跟在身后,怀里抱着一床改制的被子。新买的珍珠棉灌进姜敏幼儿园时的被套改的大被面里,虽然不是很美观,但足够暖和。
张若英来之前只是出于同情,想要为女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人们会同情脏兮兮、胆小畏缩在角落里的孩子,可以为此付出一两桶泡面或者一两件旧衣服,但这样的恻隐之心并不足以让她动长期照顾一个孩子的心思。
宋峥不一样,他干净沉默,就大方的站在那里展示他所拥有的一切。
张若英是跟着姜勇峰嫁到南方的,北方人的基因作祟,她尤其喜欢这样敞亮的孩子。
她戳戳姜爸,“永锋,我觉着我们小敏有个哥哥也不错,你觉得呢?”
姜勇峰正给宋峥收拾床铺,突然被老婆薅到一边,脑子还没明白过来。
他一顿,面上闪过红意,略显娇羞。
“老婆,咱们回家再说这事……再说小敏这么大了也塞不回去,咱生个弟弟妹妹吧……”
张若英嫌弃的锤了他一下,“我说的是宋峥!”
姜勇峰沉默,表情略显可惜“这件事恐怕不行,上次喝酒老于就说他档案里是有一个母亲的,娘家那边也有亲戚,所以他也进不去福利院,更不用说走领养流程。”
张若英不语,她确实听说过这孩子有些极品亲戚。
从宋峥幼年到现在,不乏一些家庭想要收养他,但没有哪个家庭愿意为一个孩子黏上臭虫似的亲戚。
最后领养都无疾而终。
姜敏爬上板凳,将那盏小台灯放好,向宋峥招招手,“宋峥你过来。”
原本沉默寡言的男孩像是得了奖励一样,听话的小狗一般奔过去,到了姜敏面前又慢起来,然后等她吩咐。
“我爸爸下午给你来装电灯,电费并在我们家了,你要省着点用哈。”
宋峥点点头,眼神在自己那张新床还有姜敏身上来回切换,不自然的语气中透着隐隐期待,“那个被子是你盖过的吗?”
“只有被面是我用过的,妈妈已经用开水烫过晒过了,里面的棉花是新的,你不可以嫌弃……”
宋峥那双眼睛黑得发亮,急忙道,“不嫌弃,不嫌弃。”
他怎么会嫌弃呢?
从这日以后,姜敏家的周末小饭桌从两个孩子增加到三个孩子。
本来张若英只邀请了宋峥周末来家里吃饭,但赵恒谦知道了,在家里哭闹了三天,于是父母亲自上门,愿意每周买好所有食材送过来,再把孩子丢这里吃一顿饭。
姜家的饭桌总是最吵闹的,两个男孩子左右护法一样围坐在姜敏的两边。
她是有私心的,夹一个鸡翅放宋峥碗里,然后在赵恒谦吵闹之前送一个凉凉的白眼过去。
一切阻挡她赚钱的都是浮云。
这时候姜勇峰就会充当那个和事佬,公平的夹一个鸡翅放到赵恒谦碗里去,毕竟桌上这一桌菜都是出自于赵家父母的钱包。两大一小,荤素搭配的菜钱,一次就得一两百,不能亏待人家孩子。
晚上关了灯,姜勇峰就和张若因吐槽,“你看小敏身边两个小孩像什么?”
张若英翻身把床头柜的灯关掉,“像什么?”
“一个不说话,尽会装可怜的小狗似的。一个会哭会闹,像是深闺怨妇。”
--
姜家的小饭桌很快减了人数,宋峥小升初,他没有选择姜爸推荐的那所重点学校,而是选择了另一所寄宿型重点。
他小升初全校第一,副校长交接档案的时候特意提了一嘴。
孤苦伶仃,勤奋刻苦,成绩优异。
几个词,减免了宋峥三年的学杂费,一日三餐破例跟着学校里的老师一起吃教师食堂。
但这还远远不够,他得自己挣钱,除开每学期的助学金,每年买新衣裤的钱并不够。
像样的临时工不收他这样半大的孩子,只能找些发传单的散活,一天八十,需要爬楼把传单发到每个楼层。
工钱日结,他买了一双八十块的鞋,白色的,平底略有弹性。
他将那一卷沾了汗水发黏的钱递给小摊贩,那人对着路灯照了又照才放他走。
他换上鞋,在路灯下慢慢走去姜敏家。
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射到路面上。他已然长成了一个少年,洗了几水的新校服短袖罩住快速生长中的身体,在夜晚的微风中袖口微微鼓起。
仅仅是一个背影,就能让人知晓他的年纪,与电视里常放的青涩的加了柠檬一般的汽水不一样。
他是一棵莎草,勤快生长。
宋峥走得很小心,避开周边小吃店泼出来的脏污。八十块的鞋这三年他只打算买一次,他特意买大了点,要小心地撑到中考。
他心疼这双鞋,但走向姜敏,他不心疼。
下一次的工资要留下来,给姜敏还有叔叔阿姨都买礼物,再给那个胖胖小朋友买糖……
到姜家的时候,门是掩着的,从里面透出长长的一道亮光,一直延伸到他的脚下。夏季客厅里的电风扇呼哧呼哧的转着,声音让人安心。
“……等一下!不准吃!”
一周未见,他一下就听见了姜敏的声音。门后的阴影罩住他微微上扬的嘴角,心脏像是被温软的面纱包裹擦拭着,将夏日的黏腻与劳累一扫而尽。
回家了。
宋峥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