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宋法官,您看看这个。"
周一早晨,宋听澜刚走进办公室,书记员小王就急匆匆跟进来,递过一份都市晨报。社会版头条赫然印着《富二代网络诽谤案今日开庭,受害者家属质疑主审法官背景》。
宋听澜眉头微蹙,快速浏览文章内容。报道暗示他与本案被告方存在"特殊关系",理由仅仅是被告代理律师与他毕业于同一所法学院。文章末尾还引述所谓"知情人士"的话,称他"一贯偏袒权贵"。
"荒谬。"宋听澜将报纸放在一旁,声音平静如常,"准备开庭材料吧。"
"可是..."小王欲言又止,"法院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记者,还有受害者家属请来的'群众演员'举着牌子..."
宋听澜整理法袍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按正常程序处理即可。"
办公室门被轻轻叩响,穆唯承探头进来,手里晃着一份相同的报纸:"看来我们今天要审理的不只是案件,还有舆论法庭啊。"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衬衫,没打领带,领口随意地敞开两颗扣子,显得慵懒而不羁。
宋听澜没有接话,只是问:"你审过被告代理律师陈明代理的案件吗?"
"陈明?"穆唯承歪头想了想,"那个总爱在法庭上引经据典的家伙?审过两三次吧,没什么特别印象。"
"媒体暗示我可能偏袒他,因为我们是校友。"
穆唯承嗤笑一声:"按这逻辑,我和陈明还都是男人呢,是不是也该回避?"他走到宋听澜桌前,拿起那份报纸粗略扫了一眼,"'知情人士'?连个名字都不敢署的垃圾报道,理它做什么。"
宋听澜整理好法袍领口:"我没打算理会。九点开庭,别迟到了。"
"遵命,庭长大人。"穆唯承做了个夸张的鞠躬动作,临走时顺手从宋听澜桌上顺走一支钢笔,"借我用用,今天忘带了。"
宋听澜刚要反对,穆唯承已经溜出了办公室。他摇摇头,从抽屉里取出备用钢笔,却在拿起时发现笔杆上贴着一张小便签:"别让无聊报道影响心情——穆"。字迹潦草却有力,像是匆忙间写下的。
法院门口果然如小王所说,挤满了记者和抗议者。宋听澜从法官专用通道进入法庭,远远就听到旁听席上的嘈杂声。受害者家属——一位知名企业家的女儿——坐在前排,周围簇拥着律师和亲友,不时向被告席投去愤怒的目光。
被告徐阳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长相俊朗,穿着考究,表情却异常轻松,甚至在与律师交谈时笑出了声。这起案件的起因是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系列不实信息,称受害者与其有"不正当关系",并附上经过处理的照片,导致受害者遭受网络暴力而最终自杀。
"现在开庭。"宋听澜敲响法槌,法庭立刻安静下来,"被告人徐阳涉嫌诽谤罪一案,由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
庭审过程中,徐阳的态度引起了宋听澜的注意。面对公诉人出示的证据,他时而嗤笑,时而摇头,完全没有悔意。当受害者家属情绪激动地站起来控诉时,他甚至小声对律师说:"演得真过火。"
"被告人,请注意法庭纪律。"宋听澜冷冷地提醒,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徐阳的脸。年轻人这才稍稍收敛,但眼中的轻蔑依旧。
休庭合议时,穆唯承跟着宋听澜走进法官会议室,关上门就忍不住道:"这小子真让人火大,典型的被惯坏的富二代。"
宋听澜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案情本身并不复杂,证据链完整,关键是如何平衡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你担心媒体那些胡说八道?"
"我担心的是舆论对司法独立的干扰。"宋听澜重新戴上眼镜,"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判决只能基于事实和法律。"
穆唯承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所以你打算怎么判?"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最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考虑到被告毫无悔意,犯罪后果严重,我认为应当顶格满刑。"
穆唯承挑眉:"不考虑他父亲是徐氏集团董事长?不考虑那些媒体的聒噪?"
宋听澜的眼神骤然冷了下来:"你是在质疑我的职业操守?"
"恰恰相反。"穆唯承突然笑了,"我很期待看到你顶住压力,给那小子一个教训。不过..."他话锋一转,"我建议在判决理由部分着重分析网络诽谤的社会危害性,这样既能彰显法律威严,又能回应舆论关切。"
宋听澜略微惊讶地看了穆唯承一眼,没想到对方与自己的想法如此接近:"正有此意。"
宣判时刻,法庭内鸦雀无声。宋听澜清晰有力地宣读着判决书:"...被告人徐阳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且拒不认罪悔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旁听席上一片哗然。受害者家属掩面而泣,而徐阳则瞪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真的会被判实刑。记者们争先恐后地冲出法庭,抢着发稿。
退庭后,宋听澜刚回到办公室,周院长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听澜啊,判决我看到了,很公正。不过徐家已经放出话来要上诉,媒体那边也不会消停,你要有心理准备。"
"明白。"宋听澜简短回应。
挂断电话,他站在窗前,望着法院门口越聚越多的人群。几个记者正对着摄像机激动地说着什么,想必是在渲染这场"富二代重判"的新闻。他知道,接下来几天自己将成为舆论焦点,各种揣测和攻击将接踵而至。
果然,第二天各种报道铺天盖地。除了客观报道庭审情况的,更多的是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文章。《法律还是仇富?》《从徐阳案看司法公正》《法官宋听澜的强硬立场背后》...这些标题下的内容或明或暗地质疑判决的公正性,甚至有人翻出宋听澜多年前审理的其他案件,断章取义地加以分析。
最离谱的是一篇名为《法官宋听澜与徐氏集团的恩怨情仇》的公众号文章,编造了一段根本不存在的"往事",声称宋听澜曾与徐家有商业纠纷,此次判决是"公报私仇"。
宋听澜面无表情地浏览着这些文章,手指在鼠标上微微发紧。他不怕面对法律争议,但这种赤裸裸的人身攻击和无端揣测,还是让他感到一阵冰冷的愤怒。
"别看了。"一杯咖啡突然放在他面前,穆唯承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这些垃圾不值得你浪费时间。"
宋听澜关闭网页:"我只是了解舆情动向。"
"舆情?"穆唯承冷笑,"这叫舆论暴力。"他拿出一份文件,"看看这个,徐家聘请的公关公司名单,还有几家收了钱发黑稿的媒体明细。"
宋听澜惊讶地接过:"你怎么弄到的?"
"自有门路。"穆唯承眨眨眼,"我在政法口混了这么多年,总有几个靠谱的消息源。"
宋听澜快速浏览文件,眉头越皱越紧。名单上赫然包括几家颇具影响力的媒体,甚至还有一位法学教授的名字——此人昨天刚在某电视台节目中对他的判决提出"质疑"。
"这些资料..."
"足够你起诉他们诽谤了。"穆唯承拉开椅子坐下,"当然,我知道你不会那么做。"
宋听澜放下文件:"确实。法官起诉媒体,无论理由多么正当,都会被扭曲成打压言论自由。"
"所以我替你做了点别的。"穆唯承拿出手机,点开一个链接递给宋听澜。
那是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公众号刚刚发布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从徐阳案看网络诽谤罪的司法认定》,作者署名"省高院刑三庭穆唯承"。文章以法学专业角度全面分析了徐阳案的判决依据,高度肯定了合议庭的法律适用,并严厉批评了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猜测和误导"。
"你..."宋听澜一时语塞。
"别误会,我不是为了你。"穆唯承收回手机,语气轻松,"只是看不惯那些法盲对司法指手画脚。再说,这案子我也是合议庭成员,他们攻击你就是攻击我。"
宋听澜深深看了穆唯承一眼,没有道谢,但眼神中的冰冷已经融化了些许:"文章引用的几个观点很精准。"
"那当然,我可是认真研读过你所有关于名誉权的论文。"穆唯承站起身,"对了,今晚别安排其他事。"
"为什么?"
"加班。判决书还有几个细节需要完善,我订了晚餐。"说完,穆唯承潇洒地挥挥手离开了,留下宋听澜对着那杯还在冒热气的咖啡发愣。
晚上八点,当法院大楼大部分办公室都已熄灯时,刑三庭的灯还亮着。宋听澜仔细修改着判决书的事实认定部分,穆唯承则负责法律适用部分的润色。两人时而争论某个用词的准确性,时而讨论某个判例的参考价值,工作氛围竟出奇地和谐。
"这部分关于'情节严重'的认定,我建议引用最高院第138号指导案例。"穆唯承转动椅子面向宋听澜。
宋听澜思考片刻:"不,那个案例与本案有本质区别。我更倾向于引用学界主流观点,将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快速性作为加重情节的考量因素。"
"学界观点?"穆唯承挑眉,"你是指你自己在《法学研究》上发表的那篇文章吧?"
宋听澜的耳根微微发热:"那篇文章被引用了二十七次。"
"噢,我当然知道。"穆唯承笑得促狭,"包括被我引用过三次。"
宋听澜惊讶地抬头,正对上穆唯承含笑的双眼。那双眼睛在台灯下呈现出深邃的琥珀色,闪烁着狡黠而温暖的光芒。宋听澜迅速移开视线,假装整理文件:"学术引用很正常。"
"是啊,特别是当引用对象既英俊又才华横溢的时候。"穆唯承故意拖长声调。
宋听澜选择忽略这句调侃:"我们继续吧,还有二十多页要修改。"
凌晨一点,宋听澜的胃部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疼痛。他下意识按住上腹,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怎么了?"穆唯承立刻察觉到异常。
"没事。"宋听澜强撑着继续打字,"老毛病了。"
穆唯承站起身,走到宋听澜身边:"胃痛?"不等回答,他已经拉开宋听澜的抽屉翻找,"药呢?你平时吃什么药?"
"左边第二个抽屉..."宋听澜的声音有些虚弱。
穆唯承找出药瓶,倒了杯温水递给他:"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学时。"宋听澜吞下药片,"压力大或饮食不规律时会发作。"
穆唯承皱眉看着药瓶上的生产日期:"这药都过期三个月了!"他掏出手机,"我去买新的。"
"不用,这个时间药店都关门了。"宋听澜试图阻止,"过期的也有效。"
"闭嘴吧你。"穆唯承已经拨通了电话,"喂,老陈?我有个急事...对,现在就要...胃药,最有效的那种...我知道时间,所以才找你啊...谢了,改天请你喝酒。"
挂断电话,穆唯承拿起外套:"我朋友在附近开诊所,十分钟后到。你躺会儿,别碰电脑了。"
"判决书明天就要..."
"天塌下来也明天再说。"穆唯承强硬地合上宋听澜的笔记本电脑,"健康第一,这是基本常识,大法官。"
宋听澜想反驳,但一阵新的疼痛袭来,让他不得不弯下腰。穆唯承见状,二话不说将他扶到办公室的长沙发上躺下,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盖在他身上。
"忍一会儿,药马上到。"穆唯承的声音罕见地柔和下来,"你平时都不吃晚饭吗?"
宋听澜闭着眼睛:"忙起来就忘了。"
"典型的workaholic(工作狂)。"穆唯承叹气,"从明天开始,我监督你吃饭。"
宋听澜微微睁开眼:"不必..."
"反对无效。"穆唯承模仿法庭用语,"本法官宣判:宋听澜必须按时进食,穆唯承担任监督官。即刻执行。"
宋听澜想笑,但胃部的不适让他只是轻轻哼了一声。穆唯承的手突然覆上他的额头,温暖干燥的触感让他微微一颤。
"没发烧,还好。"穆唯承收回手,"闭上眼睛休息会儿,我去楼下等药。"
办公室门轻轻关上后,宋听澜独自躺在黑暗中,额头上似乎还残留着穆唯承手掌的温度。多年来,他习惯了独自承受一切——工作的压力、舆论的攻击、身体的病痛。突然有人强势闯入他的界限,替他分担这些重量,竟让他感到一丝陌生的安心。
药很快送到了。在穆唯承的监督下,宋听澜服下新药,胃痛渐渐缓解。两人最终决定各自回家休息,剩下的工作明天早起完成。
第二天清晨,宋听澜提前一小时到达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个保温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份还温热的海鲜粥、两个奶黄包和一盒新鲜水果。旁边的小卡片上写着:"法官大人,请按时用膳。PS:粥里加了山药,养胃。——你的监督官"
宋听澜拿起勺子,尝了一口粥。温度刚好,味道鲜美,显然是精心准备的。他环顾四周,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其他同事都还没来。保温袋上没有标识,看不出是哪家餐厅的。
正当他疑惑时,手机震动了一下。穆唯承发来短信:"早餐收到了吗?"
宋听澜回复:"你放的?"
"不然呢?法院里还有谁这么关心你?"后面跟着一个笑脸emoji。
宋听澜犹豫片刻,还是回了句:"谢谢。很好吃。"
"不客气。记得全部吃完,我会检查的。"穆唯承回复得很快,"对了,今天有个惊喜。"
"什么惊喜?"
"等着瞧吧。"穆唯承卖了个关子。
今天上午十点,宋听澜终于明白穆唯承所说的"惊喜"是什么了。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徐阳案引发的舆论风波作出正式回应。令所有人意外的是,代表法院发言的不是分管宣传的副院长,而是穆唯承。
"...本院注意到近期有关徐阳案的不实报道,在此郑重声明..."穆唯承身着法官制服,站在镜头前从容不迫,言辞犀利却不失风度,"...对任何试图通过舆论影响司法公正的行为,本院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宋听澜在办公室里看着直播,心情复杂。穆唯承的发言既维护了司法尊严,又巧妙地驳斥了那些针对宋听澜的不实指控,甚至引用了多篇法学论文来佐证判决的正当性——其中就包括宋听澜写的那篇。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穆唯承直视镜头,眼神锐利,"法官宋听澜是我见过最正直、最专业的法律人之一。对他的任何不实指控,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诽谤,更是对司法权威的挑战..."
直播结束后不久,穆唯承神采奕奕地回到办公室,迎接他的是全庭同事的掌声。
"太帅了!"林小芸激动地说,"穆法官,您刚才在发布会上简直像电影里的正义律师!"
穆唯承笑着摆手:"过奖过奖,我只是说了实话而已。"他看向宋听澜,眨眨眼,"怎么样,还满意吗?"
宋听澜站起身,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穆唯承,伸出手:"谢谢。"
这个简单的动作和两个字,在同事眼中却堪比冰山融化。穆唯承愣了一下,随即握住宋听澜的手:"不客气,搭档。"
两人的手紧紧相握,宋听澜能感觉到穆唯承掌心的温度和力量。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这个曾经让他感到威胁和不适的男人,不知何时已经成为了他可以信赖的伙伴。
当天下午,舆论风向开始逆转。多家媒体转载了法院发布会的通稿,几位知名法学专家也纷纷发声支持徐阳案的判决。那几家收钱发黑稿的媒体悄悄撤下了不实报道,而那个在电视上质疑宋听澜的教授,则发了一条模棱两可的微博,称自己的言论"被断章取义"了。
下班时分,宋听澜收拾好公文包,犹豫片刻,走到穆唯承桌前:"晚上有空吗?我请你吃饭。"
穆唯承挑眉:"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宋法官主动邀约?"
"感谢你的帮助。"宋听澜语气依旧平静,但眼神已经柔和许多,"我知道有家粤菜馆,清淡可口。"
"荣幸之至。"穆唯承站起身,顺手整理了一下领带——正是上次从宋听澜那里"借"走的那条,"不过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以后胃药我负责补充,你负责按时吃饭。"穆唯承直视宋听澜的眼睛,"成交?"
宋听澜微微点头:"成交。"
两人并肩走出法院大门,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最终融合在一起。远处,几个还没离开的记者惊讶地举起相机,拍下了这罕见的一幕——"高院冰山"宋听澜与"明星法官"穆唯承,居然有说有笑地一起下班。
没有人知道,在宋听澜办公室最底层的抽屉里,静静躺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剪报——那是七年前一篇关于某中级法院法官受贿案的报道,其中提到了"法官穆唯承顶住压力坚持公正判决"的事迹。剪报边缘已经起了毛边,显然被翻阅过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