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旧书店启蒙 ...


  •   凌晨五点半,温念被楼下的洒水车惊醒。她摸到枕边的手机,屏幕上还亮着许明辉的最后一条消息:“笔试九点开始,带上身份证。”窗外的天空泛着青灰色,像一张被揉皱的草稿纸。

      她轻手轻脚地爬下床,生怕惊醒装睡的林小雨。床底的行李箱半开着,露出那本《假面告白》的一角,烫金书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刺眼。温念用脚尖把它往里推了推,却不小心踢翻了吴莉留下的矿泉水瓶。水渍在地板上蜿蜒,像一条透明的蛇,爬向散落的退稿信。

      洗手间的镜子上还残留着昨夜的口红印。温念用冷水拍了拍脸,水珠顺着下巴滴在医院手环上,条形码的黑色线条晕染开来,像一行模糊的代码。她盯着镜中的自己,眼睛下方的青黑色阴影像是被谁用钢笔狠狠戳上去的。

      “你要去?”林小雨的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吓得温念差点打翻漱口杯。

      “嗯。”温念含混地应了一声,吐掉嘴里的牙膏沫。薄荷味在口腔里炸开,刺激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林小雨靠在门框上,手里捏着一包速溶咖啡:“许明辉昨晚打了三个电话。”

      温念的动作顿了一下,水龙头的水哗哗流着,冲走了最后一点泡沫。她关上水龙头,甩了甩手上的水珠:“我知道。”

      “你知道什么?”林小雨突然提高了声音,又赶紧压低,“他爸是文化局副局长,这次招的是临时工,转正名额早就内定了!”

      温念扯下毛巾擦脸,粗糙的纤维摩擦着脸颊,微微发疼。她想起昨晚镜子上那个用口红写的问号,还有红裙女生锁骨处的淤青。“总得试试。”她说,声音闷在毛巾里。

      林小雨叹了口气,撕开咖啡包装:“至少吃点东西。”

      温念摇摇头,抓起书包。书包的肩带已经磨得起毛边,里面装着她的简历和那本《职场成功学》。走到门口时,她回头看了一眼桌上的咖啡,黑色的液体表面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像极了昨晚垃圾桶里那些被揉皱的稿纸。

      清晨的校园安静得像一座空城。温念抄近路穿过图书馆后的小路,露水打湿了她的帆布鞋。路过文学院公告栏时,她瞥见最新张贴的就业光荣榜,许明辉的照片排在第一个,西装领带,笑容标准得像是用尺子量过的。

      文化馆在老城区,要转两趟地铁。早高峰的车厢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温念被挤到一个角落里,鼻尖几乎贴着车窗。玻璃上倒映出她苍白的脸,和身后一个男人手机屏幕上的内容——某知名文学网的排行榜,《蜜爱99天》赫然在列,作者署名“温蒂”。

      地铁突然急刹车,温念的额头狠狠撞在玻璃上。疼痛让她眼前一黑,恍惚间看见车窗外的隧道墙壁上涂鸦着一行字:“文学已死”。

      出站时,天空飘起了细雨。温念没带伞,只好把简历夹在《职场成功学》里顶在头上。雨水浸湿了书页,油墨味混着潮湿的空气钻进鼻腔,让她想起大一那年和许明辉在雨中奔跑去听文学讲座的场景。那天他脱下外套罩在两人头上,她闻到了他身上淡淡的墨水味。

      文化馆的招牌在雨中显得黯淡无光。温念在门口抖了抖身上的水珠,突然注意到隔壁有一家小小的旧书店,橱窗里摆着一排泛黄的《巴黎评论》。她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挪了过去。

      书店里弥漫着纸张和灰尘混合的气息。温念的手指拂过书架,指尖沾上了一层薄薄的灰。最里侧的角落里,一个白发老人正踩着梯子整理书籍,他的动作缓慢而专注,像是正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找什么书?”老人头也不回地问,声音沙哑得像被岁月磨砺过的砂纸。

      温念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她的目光落在老人手中的那本书上——是《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的合订本,和她床底下那本一模一样。

      “随便看看。”她最终说道。

      老人这才转过身来,眯着眼睛打量她。他的眼白泛黄,但眼神却异常清明。“文学院的?”他问,指了指温念书包上已经褪色的院徽。

      温念点点头,雨水从她的发梢滴落,在地板上形成一个小小的水洼。

      老人慢慢从梯子上下来,膝盖发出咔咔的响声。他走到柜台后面,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牛皮纸包着的包裹:“昨天刚收的,可能适合你。”

      温念接过包裹,拆开一看,是一本《春芽》杂志的创刊号,封面已经泛黄,但保存完好。她翻开扉页,上面用钢笔题着一行字:“给所有不投降的灵魂——周默,1987年冬。”

      她的手指微微发抖。周默,正是那位用紫色墨水写退稿信的周编辑的全名。

      “认识?”老人问,眼睛盯着她颤抖的手指。

      温念摇摇头,又点点头。她翻到杂志的最后一页,发现那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熟悉的紫色墨水字迹:“真正的写作是孤独的修行,不是热门的竞赛。”

      雨声突然变大,敲打着书店的玻璃窗。温念抬起头,发现老人正用一种奇特的眼神看着她,像是透过她在看别的什么人。

      “您……认识周编辑?”她小心翼翼地问。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柜台下拿出一个铁皮盒子,打开后取出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是几个年轻人站在一家书店门口,意气风发。温念一眼认出了年轻时的周默,他手里举着一本书,书名被照片的折痕挡住了。

      “三十年前,这里是地下文学沙龙。”老人轻轻抚摸着照片,“现在,他们都成了‘著名编辑’‘出版家’。”他冷笑一声,“除了我。”

      温念不知该说什么。书店里的钟突然敲响,她这才惊觉已经八点四十了。

      “我得走了,”她匆忙合上杂志,“文化馆的笔试……”

      老人把杂志塞进她手里:“拿着吧,反正也没人买。”他的目光落在她湿漉漉的简历上,“有些路,走上去就回不了头了。”

      温念把杂志塞进书包,冲进雨中。跑过马路时,她回头看了一眼书店的橱窗,老人又爬上了梯子,背影佝偻得像一个问号。

      文化馆门口,许明辉撑着伞站在那里,西装笔挺,与周围灰蒙蒙的景象格格不入。他看见温念,快步走过来,把伞举到她头顶:“怎么不带伞?”

      温念闻到了他身上淡淡的古龙水味,混合着雨水的潮湿。她突然想起旧书店里那股纸张和灰尘的气息,两种味道在脑海中碰撞,让她一阵眩晕。

      “临时决定的。”她避开他的目光,看向文化馆的大门。玻璃门上贴着招聘海报,“新媒体写作”四个字被雨水打湿,边缘微微卷起。

      许明辉跟着她的视线看去:“笔试很简单,就是写篇推文。”他压低声音,“题目我已经知道了,是宣传文化馆的新展览。”

      温念猛地抬头看他,雨水从她的睫毛上滑落:“你……”

      “我只是想帮你。”许明辉的表情很平静,“你妈妈的情况,我知道。”

      温念的书包突然变得无比沉重,那本《春芽》创刊号像一块烧红的炭,灼烧着她的后背。她想起老人说的“有些路,走上去就回不了头了”,又想起吴莉塞给她的那张农行卡。

      “谢谢。”她最终说道,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淹没。

      许明辉笑了笑,伸手想帮她整理被雨水打湿的衣领,温念却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他的手悬在半空,尴尬地停了几秒,最终指向文化馆的大门:“快进去吧,要开始了。”

      温念点点头,快步走向文化馆。推开玻璃门的瞬间,她回头看了一眼马路对面的旧书店。雨幕中,书店的招牌模糊不清,只有橱窗里那排《巴黎评论》的烫金书名隐约可见,像黑暗中闪烁的星辰。

      笔试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温念找到自己的座位,发现桌面上贴着一张纸条:“题目:如何用新媒体语言推广传统文化——以文化馆青铜器展为例。”

      她打开试卷,手指触到纸张的瞬间,突然想起了今早老人递给她的那本《春芽》。创刊号的扉页上,周默的题词仿佛在眼前跳动:“给所有不投降的灵魂。”

      监考老师开始发草稿纸。温念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第一个标题:《青铜时代的网红之路》。写完后,她盯着这行字看了许久,然后慢慢划掉,重新写道:《当我们谈论青铜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敲打着玻璃,像是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门。温念的笔尖悬在纸上,墨水晕开成一个小小的黑点,像一只注视着她的眼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