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研究之始 ...
-
清晨的阳光透过数学系大楼走廊的窗户洒进来,将白喻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站在206办公室门前,右手悬在半空,迟迟没有敲下去。左手紧紧攥着那本《非线性代数模型》,书脊已经被他的手汗浸得微微发潮。
三天了。从那个雨夜起,白喻几乎废寝忘食地研读沈晏舟借给他的书。第78页的批注确实为他指明了方向,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待解的难题。昨晚凌晨三点,他终于鼓起勇气给沈晏舟发了邮件,询问能否当面请教几个问题。
"站在门口能解出答案吗?"
身后的声音让白喻浑身一颤。他猛地转身,鼻尖差点撞上来人的肩膀。沈晏舟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距离近得能闻到对方身上淡淡的檀香混着墨水的气息。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衬衫,袖口挽到手肘处,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
"教、教授早。"白喻向后退了半步,后背贴上了办公室的门,"我收到您的回复邮件..."
"我知道。"沈晏舟唇角微微上扬,从公文包里取出钥匙,"进来吧,正好我今天煮了咖啡。"
办公室比白喻想象中更加生活化。除了整面墙的专业书籍和堆满论文的办公桌,角落里还有一个小型咖啡机和一套茶具。窗台上摆着一盆长势喜人的绿萝,藤蔓垂下来,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沈晏舟将公文包放在椅子上,转身问道:"加糖和奶吗?"
"不用,黑咖啡就好。"白喻局促地站在办公室中央,不确定该坐哪里。
沈晏舟递给他一个马克杯,杯身上印着"√-1 2^3 Σπ"的数学梗图案。"坐沙发上吧,那里舒服些。"他指了指窗边的小型会客区。
白喻小心地坐下,从背包里取出笔记本,翻到做了标记的一页。"是关于德文森特变换的收敛性证明..."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里,沈晏舟以惊人的清晰度解答了白喻积累的所有问题。不同于课堂上教授们的照本宣科,沈晏舟的讲解直指问题核心,时不时在白喻的笔记边缘写下简短的补充证明。他们的头越靠越近,当沈晏舟的手臂不经意间贴上他的时,白喻感到一阵微妙的电流从接触点蔓延开来。
"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很特别。"沈晏舟放下笔,向后靠在沙发背上,"大多数学生会沿着标准路径走,但你总能在看似无关的概念间建立联系。"
白喻不确定这是夸奖还是委婉的批评,他低头盯着自己绞在一起的手指:"我只是...觉得那样更自然。"
"这是天赋。"沈晏舟的声音里带着不加掩饰的赞赏,"我下周要开始一个关于非线性代数在密码学中应用的新项目,需要一名研究助理。你有兴趣吗?"
白喻猛地抬头,嘴唇微微分开。数学系每年有无数学生挤破头想参与教授们的研究项目,尤其是沈晏舟这种学术明星的项目。而他,一个几乎不参与任何课外活动、社交能力堪忧的大三学生,竟然被主动邀请?
"我...我不确定自己够格。"白喻最终挤出这句话,耳尖发烫。
沈晏舟啜了一口咖啡,目光落在白喻笔记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推导过程上:"学术研究不看资历,只看想法和能力。你的笔记本已经证明了你具备这两者。"他停顿了一下,"当然,你可以考虑几天再答复我。"
"不用考虑。"白喻脱口而出,随即为自己的急切感到羞耻,"我是说...我很荣幸能参与。"
沈晏舟笑了,眼角泛起细小的纹路:"那下周一上午九点,数学楼412会议室,项目启动会。"他站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叠论文递给白喻,"这些是背景资料,有空可以看看。"
白喻双手接过,纸张边缘轻轻擦过沈晏舟的指尖,那一小块皮肤突然变得异常敏感。他匆忙起身道谢,差点碰翻咖啡杯。
"小心。"沈晏舟稳稳扶住杯子,他们的手指在杯柄处短暂相触,"对了,项目有少量津贴,不过更重要的是,优秀成果可能会发表。"
白喻点点头,心脏在胸腔里跳得厉害。直到走出数学楼,站在初秋明媚的阳光下,他才允许自己露出一丝笑容。路过的同学好奇地看着这个平时面无表情的数学系天才抱着厚厚的论文资料,嘴角挂着罕见的微笑。
......
周一早晨八点四十分,白喻已经坐在412会议室里。他提前了二十分钟到达,选了最角落的位置,反复翻阅着自己周末准备的资料。为了这个项目,他几乎牺牲了整个周末的睡眠时间,不仅读完了沈晏舟给的所有论文,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走了进来。白喻认出她是研究生一年级的黎娜,数学系有名的才女,去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过金奖。
"早啊,你也是沈教授新项目的成员?"黎娜在他对面坐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沉默的学弟。
白喻点点头,不太习惯与陌生人交谈:"白喻,大三。"
"我知道你,"黎娜笑了,"上学期抽象代数唯一一个满分。"她的目光落在白喻面前厚厚一叠手写笔记上,"哇,你已经做了这么多准备?"
正当白喻不知如何回应时,更多参与者陆续到来。除了几位研究生,还有两位大四的学长,其中包括白喻认识的徐子谦——数学系学生会主席,沈晏舟的得意门生之一。
"小白?"徐子谦走过来,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想到沈老师连你都挖来了。"
白喻不太确定"挖"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是又往椅子里缩了缩。会议室里的谈话声让他有些不适,尤其是当话题转向即将到来的数学建模大赛时——那是个他从未参与过的团体活动。
八点五十五分,沈晏舟准时步入会议室。他今天穿着正式的深灰色西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整个人散发着与那日办公室中截然不同的威严气场。
"各位早上好。"沈晏舟将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投影仪上,"感谢大家参与这个交叉学科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在六个月内,探索非线性代数在新型密码系统中的应用可能性。"
投影仪亮起,显示出项目的详细框架。白喻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当沈晏舟讲到核心算法部分时,他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这个设计与他在独立研究中构思的方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关于第三模块的符号计算优化,"白喻突然开口,声音比他自己预想的要响亮,"传统方法会遇到组合爆炸问题,如果改用几何不变量理论作为筛选机制,效率可能会提高40%左右。"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这个平时几乎不发言的大三学生。白喻立刻后悔了自己的冲动,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笔记本边缘。
黎娜轻笑一声:"理论上是可行,但实际操作中几何不变量的计算成本会抵消效率优势。这个问题去年MIT的论文已经讨论过了。"
白喻的脸烧了起来,他张了张嘴,却不知如何反驳。
"有意思的是,"沈晏舟平静地插入对话,"MIT的结论建立在标准算法框架下。如果采用白喻同学在笔记第15页提到的分层筛选策略,情况会完全不同。"他走向白喻,伸手示意要看笔记本。
白喻震惊地抬头——沈晏舟怎么会知道他笔记第15页写了什么?但他还是默默翻到那一页,递给教授。
沈晏舟将笔记放在投影仪下,白喻那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的推导过程立刻显示在大屏幕上。"看这里。"沈晏舟用激光笔指着一段推导,"通过引入二级筛选机制,几何不变量的计算量可以减少70%以上。这个思路很新颖。"
会议室里响起低声的讨论。白喻的心脏跳得厉害,既因为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也因为沈晏舟居然如此熟悉他的笔记内容。
"不过,我们还需要更严格的证明。"沈晏舟将笔记本还给白喻,他们的指尖再次短暂相触,"白喻,你愿意负责带领这个子课题吗?"
白喻瞪大眼睛,会议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带领一个课题?在这么多高年级学长学姐面前?
"我...我不确定..."
"他可以。"徐子谦突然插话,对白喻鼓励地笑了笑,"小白虽然话少,但数学直觉是我们系最顶尖的。"
沈晏舟点点头,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回答:"那么分组就这样定了。白喻负责符号计算优化,黎娜负责模运算部分..."
会议结束后,其他人三三两两地离开,讨论着午餐计划。白喻留在座位上,还在消化刚才发生的一切。他不敢相信沈晏舟不仅记得他笔记的内容,还在众人面前为他的想法辩护。
"还有问题吗?"沈晏舟关上电脑,发现会议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白喻鼓起勇气:"您怎么知道我笔记第15页的内容?"
沈晏舟嘴角微微上扬:"你借走的那本《非线性代数模型》,第78页的批注是我写的。而你笔记本第15页的推导,正是对那个批注的延伸和拓展。"他拿起公文包,"我期待看到你把这个想法发展成完整的理论。"
白喻站在原地,感到一种奇异的温暖从胸口扩散开来。从小到大,他那些"古怪"的数学想法总是被老师纠正、被同学嘲笑。而沈晏舟,一个世界级的数学家,不仅理解他的思路,还给予了肯定。
"谢谢您,教授。"他低声说,不确定自己是否表达出了全部的感激之情。
沈晏舟在门口停下脚步:"私下可以叫我沈老师,或者直接叫名字也行。"他的眼睛在阳光下呈现出温暖的琥珀色,"毕竟从现在起,我们要一起工作很长时间。"
白喻点点头,看着沈晏舟的身影消失在走廊拐角处。窗外的阳光突然变得格外明亮,照在他手中的笔记本上,那上面不仅有他的笔迹,现在还有沈晏舟手指留下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