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青云劫 ...

  •   永和十七年,春。
      金陵城南的松涛书院内,一树梨花正开得烂漫。花瓣随风飘落,洒在石桌上的棋盘间,也落在对弈二人的衣袍上。
      "云兄,这局你又输了。"谢临执白子轻叩棋盘,凤眼中含着浅笑。他身着月白锦袍,腰间玉佩流光,一派世家公子的矜贵气度。
      云澈盯着棋局看了半晌,忽然将手中黑子一抛,大笑起来:"谢临啊谢临,你这般步步为营的棋路,倒真像你们谢家的做派——明面上温润如玉,暗地里杀机四伏。"
      谢临不恼,反而为他斟了杯茶:"云兄此言差矣。我谢家世代忠良,何来杀机之说?倒是你,一个寒门子弟,偏要在这金陵城里搅动风云,就不怕..."
      "怕什么?"云澈接过茶盏一饮而尽,眼中锋芒毕露,"怕你们这些世家大族联手打压?怕我一介布衣终究难登庙堂?谢临,你可知我云澈平生最恨的,就是你们这些生来就在青云之上的人,还要假惺惺说什么'寒门亦可出贵子'的漂亮话!"
      春风忽地转急,吹散满树梨花。谢临望着眼前这个衣衫简朴却傲骨铮铮的少年,忽然正色道:"若我说,我真心敬重云兄的才华,愿与你同登青云,你可信我?"
      云澈怔住了。他与谢临相识三月,知他是谢氏嫡子,金陵城里最耀眼的世家公子。而自己不过是北方逃荒来的寒门学子,靠着给书院抄书才能勉强糊口。这样的两个人,本该泾渭分明。
      "为何?"云澈听见自己干涩的声音。
      谢临拾起一枚黑子,在棋盘上轻轻一点:"因为这天下,需要云兄这样的'乱局者',也需要我这样的'守成者'。缺一不可。"
      那一刻,满树梨花簌簌而落,如同命运撒下的谶言。
      ## 五年后·永和二十二年冬
      御史台内,炭火将尽。云澈裹紧身上已经洗得发白的青色官袍,就着最后一点火光审阅案卷。五年前那个狂傲的少年,如今已是朝中寒门官员的领袖。虽只是七品御史,却因屡次弹劾权贵而声名鹊起。
      "大人,谢大人来访。"书童在门外轻声禀报。
      云澈手中朱笔一顿,墨汁在奏折上晕开一片殷红。他与谢临同年金榜题名,一个入了御史台,一个进了翰林院。昔日同窗,如今一个是寒门翘楚,一个是世家代表,朝堂上针锋相对已非一日。
      "请他进来。"云澈合上案卷,整了整衣冠。
      谢临踏入室内时带来一阵冷风,他披着狐裘大氅,眉目如画,只是眼下有淡淡的青影。"云兄好雅兴,这么晚还在办公。"他的声音依旧温润,却多了几分朝堂历练出的沉稳。
      云澈示意书童添炭,淡淡道:"谢翰林深夜造访,不会只是为了关心下官的公事吧?"
      "云兄何必如此生分。"谢临解下大氅,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明日朝议,这是家父拟的科举改革方案。我想先请云兄过目。"
      云澈展开竹简,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方案看似增加了寒门子弟的录取名额,实则设置了更多世家可操控的环节。他冷笑一声,将竹简掷于案上:"好一个'改良'!谢临,你们谢家这是要把科举变成世家的后花园吗?"
      谢临不慌不忙地拾起竹简:"云兄,改革需循序渐进。若按你们寒门官员所请,骤然废除门荫制度,只怕会引起朝野动荡。"
      "动荡?"云澈猛地站起,眼中燃起怒火,"这天下已经被你们这些世家把持得太久了!寒门学子苦读十年,不及你们一个姓氏值钱。谢临,当年在松涛书院你说要与我'同登青云',如今你的青云路,是要踩着多少寒门士子的脊梁?"
      谢临静静看着他,忽然轻叹一声:"云兄,你变了。当年的你虽然狂傲,却懂得权衡利弊。如今怎么..."
      "如今我明白了,有些事不能权衡!"云澈打断他,"明日朝堂上,我会呈上寒门官员联名的改革方案。谢临,道不同不相为谋。"
      屋外风雪渐急,炭盆中最后一颗火星熄灭,室内陷入黑暗。谢临的声音在黑暗中格外清晰:"云兄,朝堂如棋局,落子无悔。你...保重。"
      ## 三日后·宰相府密室
      "云大人果然不负所托。"当朝宰相李淳风抚须微笑,将一杯热茶推到云澈面前,"昨日朝议,谢家父子脸色难看得紧啊。"
      云澈没有碰那杯茶:"相爷答应下官的事..."
      "放心,只要寒门官员支持老夫推行新政,你提出的科举改革,老夫自会助力。"李淳风眯起眼睛,"不过谢家树大根深,单靠朝堂上的争论难以撼动。云大人可有良策?"
      云澈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谢临三日前秘密会见了北境使者。这是密探记录的对谈内容。"
      李淳风展开信笺,眼中精光一闪:"通敌叛国?好大的罪名。云大人,你与谢临不是至交吗?"
      云澈面无表情:"下官心中,唯有社稷。"
      ## 同日深夜·谢府书房
      "公子,查清楚了。"黑衣侍卫单膝跪地,低声道,"云大人近日频繁出入宰相府,而且...与北境使者确有接触。"
      谢临手中的茶盏"咔"的一声出现裂痕。他想起三日前朝议上,云澈看他的眼神——冰冷而陌生。那个曾与他同榻论道的少年,何时变成了这样?
      "继续盯着,不要打草惊蛇。"谢临声音平静,却让侍卫不寒而栗,"另外,查查云澈身边那个书童的来历。"
      侍卫退下后,谢临从暗格中取出一卷画轴。展开来,是当年松涛书院里,他与云澈对弈的场景。画中梨花如雪,少年意气风发。
      "云澈..."谢临指尖抚过画中人的面容,喃喃自语,"你到底想要什么?"
      ## 七日后·刑部大牢
      云澈独自走在阴冷的地牢通道中,手中灯笼投下摇曳的光影。最里间的牢房里,谢临一袭素衣,正在地上勾画棋局。听到脚步声,他头也不抬:"云兄,你来了。"
      "你知道我会来?"云澈站在铁栏外,看着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谢家公子。短短七日,谢临就被冠以通敌叛国的罪名下狱,谢家势力土崩瓦解。
      谢临终于抬头,眼中竟带着笑意:"就像我知道,那些所谓我与北境使者密谋的证据,是你一手策划的。"他指了指地上的棋局,"就像这盘棋,从一开始,你就布好了局。"
      云澈握紧拳头:"谢临,你不该阻挠科举改革。寒门子弟的出路,不能被你们世家垄断。"
      "所以你宁可投靠李淳风那个老狐狸?"谢临轻笑,"云澈,你以为他真会推行你的改革?他不过是在利用你打击世家势力罢了。"
      "那又如何?"云澈声音嘶哑,"至少这是一次机会!谢临,这世道必须改变,哪怕...哪怕代价是你我。"
      谢临静静看着他,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在你将我下狱前,我已经将你与北境使者往来的证据呈送御前。明日早朝,李淳风会亲自揭发你。"
      云澈如遭雷击,踉跄后退:"你...你早就知道?"
      "我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多。"谢临站起身,隔着铁栏与云澈对视,"包括你那个书童其实是北境细作,包括李淳风答应你改革科举的条件是除掉我谢家。云澈,你被人利用了。"
      地牢外传来更鼓声,已是四更天。云澈忽然大笑起来,笑声中带着疯狂:"那又如何?现在你我都是阶下囚,明日同赴黄泉,倒也痛快!"
      谢临却摇了摇头:"不,只有我会死。"他从袖中取出另一道密旨,"我用谢家全部势力换了你一命。陛下开恩,将你流放岭南。"
      云澈不可置信地看着那道密旨:"为什么?我明明..."
      "因为当年在松涛书院,我说过要与你同登青云。"谢临的笑容温柔如初,"如今青云路断,至少...保住你的命。"
      ## 次日午时·刑场
      大雪纷飞,天地缟素。云澈戴着镣铐站在围观人群中,看着刑台上的谢临。一袭白衣的谢临从容不迫,仿佛不是赴死,而是去赴一场诗会。
      刽子手举起鬼头刀的那一刻,谢临忽然转头,在人群中精准地找到了云澈。他嘴唇微动,说了什么。雪花模糊了视线,但云澈看得分明——
      "保重。"
      刀光落下,鲜血染红白雪。云澈跪倒在地,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哀嚎。直到此刻,他才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
      ## 三月后·岭南荒村
      "云大人,京城来的密信。"驿卒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递给这个形销骨立的流放官员。
      云澈展开信笺,上面只有寥寥数语:
      「云兄,见字如晤。谢临死前曾托我转告:他所收集的北境细作名单及李淳风通敌证据,藏在松涛书院你们常对弈的石桌下。谢家已倾,唯望云兄不忘初心。——谢临挚友 陆明远」
      一滴泪水落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云澈抬头望向北方,那里有他们共同的少年时光,有梨花如雪的誓言,有一个再也回不来的人。
      他攥紧信纸,在岭南的烈日下,第一次痛哭失声。
      永和二十三年秋,一场轰动朝野的冤案平反震动金陵。
      流放岭南的云澈突然现身都察院,呈上确凿证据证明当年所谓"通敌叛国"案实为宰相李淳风构陷。证据中不仅有李淳风与北境往来的密信,更有一份详尽的北境细作名单。
      更令人震惊的是,云澈在朝堂上当众揭露:当年谢临早已察觉李淳风的阴谋,故意与云澈反目以麻痹李淳风,暗中收集证据。最终谢临为保社稷安稳,不惜以自身性命为饵,换得云澈活命以揭发真相。
      金銮殿上,年迈的皇帝看着这个瘦削如鬼的年轻官员,沉声问道:"云爱卿,谢临既知真相,为何不早揭发?反而要赔上性命?"
      云澈伏地而拜,声音嘶哑却坚定:"回陛下,谢临曾言:'治国如弈棋,有时需舍车保帅。若当时揭发,李淳风必狗急跳墙,联合北境起兵造反。不如以臣一死,换其放松警惕,待时机成熟再由云澈揭发。'"
      朝堂上一片哗然。李淳风面如土色,厉声喝道:"荒谬!陛下明鉴,这云澈分明是谢临同党,如今又来构陷老臣!"
      云澈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此乃李相爷亲笔所书,约定北境大军压境时开城献降。笔迹可请翰林院诸位大人鉴定。"
      皇帝命人取来李淳风平日奏折对比,果然笔迹相同。李淳风瘫软在地,被御林军拖出大殿。
      退朝后,皇帝独留云澈在养心殿。
      "云爱卿,朕有一事不明。"皇帝目光如炬,"谢临乃谢家嫡子,世代簪缨,为何会支持你那些...激进改革?"
      云澈取出那本《治国十策》呈上:"陛下明鉴,这实为谢临所拟。他表面反对改革,实则是为控制节奏,防止被李淳风之流利用引发动荡。"
      皇帝翻阅良久,长叹一声:"好一个谢临...好一个'舍车保帅'。"他抬眼看向云澈,"爱卿今后有何打算?"
      云澈重重叩首:"臣请续任御史,完成谢临未竟之志。"
      ### 第四章孤灯密谋
      李淳风被处斩的那天,云澈独自来到谢临墓前。
      谢家已经败落,墓园荒草丛生。云澈跪在坟前,将一壶梨花白洒在墓碑前:"谢兄,李淳风已伏诛,北境细作也已肃清。《治国十策》我已呈交陛下,第一条科举改革今春就会施行。"
      暮色渐浓,远处传来打更声。云澈从怀中取出那枚白玉棋子,轻轻放在墓碑上:"但这盘棋还没下完。李淳风背后还有人,那个真正想引北境入关的人...我会找出来。"
      他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墓碑上"谢临"二字,转身走入夜色中。风吹起他的官袍下摆,露出腰间挂着的一支折断后重新接好的毛笔。
      回到御史府,一个黑影从梁上跃下,单膝跪地:"大人,查到了。李淳风死前见过太子少傅周衍。"
      云澈眼中寒光一闪:"果然...继续查,我要知道东宫与北境的所有往来。"
      黑衣人迟疑道:"大人,若真牵涉东宫..."
      "那又如何?"云澈冷笑,"谢临能舍命保社稷,我云澈难道还怕一个太子?"
      窗外,一弯新月如钩,恰似当年松涛书院里,那盘未下完的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