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天枢试炼3 ...
-
江霖并未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冷眼旁观,让局势按照他的意志自行崩溃——粮道被断,兵员流失,曾效忠的将领暗中寻求退路,甚至连临川的百姓也开始倒向义民联盟。在这场无声的战争里,晋廷残军的权威正在一点点瓦解,而江霖,则如同看客一般,在阴影中悄然等待。
最终,晋廷残军走到了绝境。他们试图突围,却发现四面皆敌——虎贲军趁机挖走了一部分战力,义民联盟在江霖的引导下,将他们视作阻碍倾尽全力围剿,而归衡军虽然未曾主动出兵,但却像一头潜伏的猎豹,死死盯住每一个想要逃脱的漏网之鱼。
城破之日,昔日不可一世的晋廷残军终于崩盘,一部分将领投奔虎贲军,试图寻求新的庇护;另一部分人选择死守,但不过数日,便因粮尽援绝而举旗投降。
晋廷残军的覆灭带来了短暂的权力真空,义民联盟虽然有所壮大,但战后的损耗同样严重。他们虽然赢了战争,却无力消化胜利的果实。许多战士在战斗中折损,城内资源短缺,百姓的生活仍旧困苦不堪,甚至因为战火波及,局势比战争前更加混乱。江淮深知,这个时候临川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义民联盟虽暂时胜出,但缺乏严密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管理体系,难以真正稳固局势。如果放任不管,临川很可能陷入比战时更可怕的混乱,甚至会被其他虎视眈眈的势力吞并。
江霖确实明白,过早高调崛起,会引来虎贲军和燕北铁骑等势力的忌惮,甚至可能成为他们下一步的猎物。因此,他有意让归衡军的存在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不让外界过早察觉它真正的威胁性。他将归衡伪装为一支民间自卫队,对外宣传上,只是说明归衡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难民、维持城内秩序,而非争霸。如果真的到了引人注目的时刻,必要时带领归衡加入义民联盟,避免被视为新的割据势力。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江霖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因人制宜,充分利用手下的能力,让不同的人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各展所长。他深知,自己既不是骁勇善战的统帅,也不会亲上战场厮杀,甚至在某些细节上,他的眼光未必比魏风更为精准。但他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见识——作为一个华国人,他熟知历史,知道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王将领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基业、稳固权势的。
他不需要亲自成为英雄,他要做的,是借鉴历史,让所有的棋子按最优解落下。
在归衡军的建立初期,江霖清楚,他们最缺的并不是武力,而是精准的布局和对人心的掌控。强行征服会激起更大的反抗,而真正的胜利,是在对手未曾察觉之时,便已悄然收网。这场权力更迭,他要的不是血腥的刀剑相向,而是一场无声的收编——当局势稳定下来,人们回过神时,才会发现,临川已经牢牢掌握在他手中,而这一切,仿佛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真正的统治,是攻心。
大战后月余, 临川已经开始混乱, 百姓还沉浸在晋廷残军覆灭的震撼中,甚至有人天真地以为,局势会因此迎来转机。可一个月后,他们才发现, 情况比战争时期还要糟糕。
城东的商贾们按兵不动,市场迟迟不开张,粮商囤积居奇,眼见着物价飙升,一袋粗粮的价格翻了三倍。而城西的军营则成了另一个隐患,投靠义民联盟的败兵要军饷、要口粮,义民联盟本就捉襟见肘,根本无力安置。更别提那些无主的晋廷残兵和城内的地痞恶棍,他们趁乱劫掠商铺、霸占民宅,甚至当街抢夺粮食,闹得人心惶惶。
更糟糕的是,临川的混乱并不会只停留在内部。
虎贲军与燕北铁骑在观望着。
他们不像义民联盟那样缺粮少兵,也没有刚刚经历战争的消耗。对他们来说,临川是一块肥肉——此刻无主、局势混乱、谁都能插手。义民联盟若无法在短时间内稳定局势,等来的不是百姓的倒戈,而是更具威胁的吞并。
尤其是虎贲军,他们在临川北部活动已久,城破之后,就有意派人前来□□,打着保护百姓的名号,实则试探义民联盟的反应。
燕北铁骑虽然还未动作,但他们的骑兵游弋在边界,像是一群等待良机的狼。
江霖知道,临川现在看似属于义民联盟,实际上却处于随时可能被人接管的局面。
如果义民联盟无法展现出足够的统治力,虎贲军和燕北铁骑就会找准机会介入,将这座城收入囊中。
义民联盟必须在短时间内撑起一副政权稳固的架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至少让虎贲军和燕北铁骑在短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
但问题是,义民联盟内部四分五裂,根本没有稳定的领导核心,更缺乏可以直接抗衡外敌的军事力量。
他们需要一个能站出来的人,一个能让所有人暂时安静的人——至少在虎贲军和燕北铁骑进城前,义民联盟不能显得像是一盘散沙。
这个人选......是谁呢? 江霖思索良久, 才放下茶杯。
义民联盟内部显然也意识到了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因此,联盟内部开始紧急商议,试图推选出一位能够稳定局势的领导者。
冯适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领导者。作为义民联盟的元老,他在临川城内德高望重,深受百姓信赖。城破之后,他本想退居幕后,担任顾问之职,安度晚年。然而,眼下局势混乱,联盟内部的各派系纷纷推举他为代表,认为只有他才能服众,稳定人心。
“ 冯老德高望重,百姓信服,由他出面,大家都能安心!”
“ 冯老一生清廉,深得民心,若由他领导,定能凝聚人心,稳定局势。”
“ 在座诸位,谁能比冯老更了解临川?他的经验和威望,正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
“ 如今内忧外患,唯有冯老这样的德高望重之士,才能服众,带领我们走出困境。”
“ 冯老的仁德与智慧有目共睹,若他不出面,恐怕难以平息众人的疑虑。”
面对众人的期望,冯适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他自认没有治世之才,更不愿卷入权力的漩涡。然而,现实却不容他退缩。联盟内部,各派系之间相互牵制,任何一个年轻的将领上位,都会引发激烈的反对和内斗。而他年长且无野心,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人选。更重要的是,城中的粮食短缺、治安混乱、败兵滋事等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站出来主持大局。如果他拒绝, 义民联盟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内斗,给虎贲军和燕北铁骑以可乘之机。
然而,冯适并未察觉到,在推举他的声音中,有一些是江霖的归衡暗中推动的。江霖深知,直接插手义民联盟的事务会引起反感,甚至导致联盟内部的分裂。因此,他选择在幕后运作,通过安插在联盟内部的亲信,悄然引导舆论,鼓吹冯适的贤德和威望。同时,归衡军在民间散布言论,强调冯适的领导能够带来安定和繁荣,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他的支持。
在这种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冯适逐渐成为众望所归的领导人选。面对如此局面,他深知自己已无退路,只能接受这一沉重的责任。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江霖早已悄然布下棋局,静待时机,以实现他更深远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