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番外六 复国坊主 ...

  •   积云道观的琉璃飞檐在暮色中泛着熔金微光。我蹲在屋顶,指尖拂过瓦片接缝处新补的灰浆。这是第六日了,道观年久失修的斗拱结构如一团乱麻,沉沉压在我心头。
      「殿下,该用晚膳了。」阿景在檐下喊。
      「说了几回!工地上喊我玄公子!」我不耐烦道,「再等等。」我展开绢布,就着最后的天光勾勒檐角榫卯。士农工商,我贵为亲王,却排第三。怕言官在朝堂上给皇兄添堵,勘察监工,我便化名玄公子。
      厢房方向陡然传来木料断裂的脆响!浓烟裹着猩红的火舌,瞬间窜上房梁。
      「走水了!」惊呼四起。混乱光影中,我瞥见廊柱阴影里蜷缩着两个身影。纵身跃下屋檐,青砖地面震得脚踝发麻。一根燃烧的横梁轰然坠落,灼热气浪掀飞了我的玉冠。
      「抓紧我!」左手抱起吓呆的女童,右臂揽住那年轻女子,我冲入翻腾的热浪。背后,是木结构轰然坍塌的闷响。
      「糟!」冲出火海刹那,我才惊觉——那卷画了六日的营造图,还搁在禅房案头!
      三日后,我在焦黑的废墟里翻找残卷。一片素白衣角掠过满地瓦砾,抬头,正是那日救下的女子。她俯身,小心拾起散落的图纸残片。朝阳映着她鬓边的白玉簪,在烟灰满面却难掩清丽的小脸上投下一抹清辉。
      "此处昂栱,当用双杪双下昂制式。"女子指尖点在我补画的斗拱结构上,"《营造法式》卷二十八有载,玄公子可要核对?"
      我瞳孔微缩。头回遇见能随口道出《李明仲集》章节的姑娘。
      「玄公子,多谢你救了我和妹妹。」她盈盈施礼,「我叫唐棣。你是在测绘道观么?我能……一起么?」
      青石板路上晨露未晞,唐棣提着装满工具的藤箱,追上了小梁王府的马车。自那日废墟论道,她便随我丈量这座古刹。此刻她正扶着罗盘立于塔顶,狂风撕扯着素纱披帛,猎猎作响。
      "塔身倾斜三寸七分。"她将测绳抛给下方的我,"东侧地基下陷,需用糯米灰浆加固。"
      竹篮载着热腾腾的梅花糕升上塔顶时,唐棣正伏在阑干上描绘塔刹结构。我倚着朱漆立柱,看她用齿梳蘸墨,细细勾画莲花基座。暮春的柳絮飘进车窗,悄然落在她睡着的肩头。我轻轻取下她指间的炭笔,瞥见藤箱里露出半截泛黄书册——《考工记注疏》,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字字滚烫,灼得我心头发颤。原来废墟中的对答,是她熬了整宿查证的心血。
      古刹丈量完毕,我问她:「玄公子只是化名。我真名魏玄栋,小梁王就是我。唐姑娘,我……可以去府上提亲么?」
      她面上绯红,低头轻声道:「家父是京兆府尹唐之退。我是家里小六……提亲时,莫弄错了。」
      「嗯!」我重重点头,转身便策马入宫。眼巴巴瞧着唐夫人的车驾进了宫又离去,我急忙冲进建章殿:「阿娘,如何?何时纳征?」
      母后抬眼:「唐夫人说,唐家六姐已许了礼部尚书赵言家的三公子赵释意。六姐自己,也颇满意。」话音如冰水,兜头浇灭了我满腔炙热。
      出宫直奔唐府。梁王的名帖递入,唐之退亲自出迎,礼数周全,话语却冷硬如铁。
      「王爷,小女蒲柳之姿,难与天潢贵胄相配。请您……莫再费心了。」他躬身施礼。
      这可是我老丈人!我慌忙躬身回礼:「唐伯父,我心悦六姐已久,定会……」
      他再次施礼,端上茶盏:「王爷,我唐家清流门第,而您的声名……」未尽之言,刺耳锥心。
      当我备足厚礼,决心再闯唐府时,赵府迎亲的唢呐已响彻长街。花轿帘子被风掀起一角,我看见了唐棣的红盖头,金线绣的并蒂莲刺得眼眶生疼。花轿经过刹那,她竟猛地掀帘而出!凤冠珠串撞击出清越碎响。
      "魏玄栋!"她赤足奔来,嫁衣金线在日头下淌成一道光河,"是我父亲逼我嫁他!"发间步摇缠上我的幞头带子。在围观人群惊愕的抽气声中,我紧紧握住她冰凉的手。
      「跟我走!」我脱下外袍裹住那身刺目的红,在漫天撒落的铜钱雨中跃上马背。身后是老丈人气急败坏的怒吼,而我耳中,只余怀中人急促的心跳,震得胸腔发疼。
      母后指尖轻抚紫檀案上的营造模型时,我正跪在冰凉的青玉砖上陈情:「母后!唐之退不就是自诩清流,嫌我是权贵,怕污了他名声么?我堂堂亲王,还要看他脸色不成!」愤懑难平。
      「亲王?这爵位是你自己挣来的么!」母后指尖一顿,忽然将那精密模型推落在地。二十八根木构件叮当散开,一如当日道观坍塌的梁柱。
      我一时语塞。梁王……是二叔收复故土、还都汴梁、中兴大楚换来的爵位。
      母后沉声道:「唐卿视其官位为真才实学所得,赵释意的榜眼亦是十年寒窗苦读。他们,自然瞧不上你。但母后信你,这体面,你必能凭本事挣回来。」
      回到王府,见唐棣脸上泪痕未干,靠在床边小睡,身上还沾着泥点的嫁衣未曾换下。拔步床旁的几案上,摊开一纸文书——唐氏除籍书。前半段冗长陈词,后半段字字诛心:「族谱勾销名讳。自此尔婚丧嫁娶与唐门无涉,生不得祭清明,殁不得入祖茔。凡族中田产屋舍、营造典籍、金石图谱,皆与尔永绝。望尔好自为之,慎勿以唐姓自居,免累故旧蒙羞。」心,猛地一沉。难怪她哭得如此伤心。我将除籍书仔细收好,为她盖上锦被时,她睁开了眼,勉力挤出一丝笑:「你……何时回来的?」
      「棣儿,你是我的王妃。他们不要你,我要。」我拥住她,脱口而出。她非但没笑,反而埋首于我胸前,泣不成声……
      中兴十三年夏,黄河浊浪如困瓮黄龙,咆哮着拍打汴梁城墙。
      "大人!曹村埽决口了!"通判撞开雨幕,蓑衣滴水成洼,"水头离西水门仅三十里,城西八坊百姓正涌向宣德门!"
      唐之退手中朱砂笔"啪"地折断。上月女儿指着汴渠淤沙建言"当用木龙分水",自己斥她"妇人妄议河防"的情景骤然浮现——那些被他弃如敝履的营造图,此刻在记忆中灼灼燃烧。
      城头戍鼓骤急,十二道鼓点震落梁上积尘。老仆哆嗦着捧来朝服:「宫里传旨……」
      "接什么旨!"唐之退掀翻满案水文图,"速寻前朝苏子瞻修筑备堤之图!"指甲掐进泛黄宣纸,只见前朝治水名家所绘束水冲沙法,关键处竟被元祐党人案的朱批墨迹覆盖!
      雨箭射入支摘窗,打湿了庆历年间所绘汴渠剖面图。唐之退徒劳地用手去捂那化开的墨迹,忽闻朱雀门外传来瓦器碎裂声——是百姓在摔陶瓮制浮囊求生。
      "大人!陈桥驿急递!"门房举着淋透的文书跪倒,"河北路都水监急报…此洪峰,比景德年间高七尺!"
      此刻朱雀大街上,逃难牛车撞翻米铺笸箩,金灿灿的粟米混着泥水流入沟渠。妇人抱着婴孩攀爬虹桥浮雕,石缝间蟋蟀的哀鸣淹没在更夫绝望的铜锣声里。
      「京兆府令!丁男上城搬沙袋!」衙役破锣嗓子在巷口炸响。我勒住马车,卷起裤腿跃入齐膝浊流,丈量绳缠臂,身后工匠们扛着的竹笼在雨中泛着冷硬青光。更远处,唐棣手提罗盘立于城阙,襦裙下摆浸在黄汤里,如一杆逆风燃烧的治水旌旗。
      雨点击打城头青砖,我手指沿墙缝水渍上探:"此段防水闸,当年用的是糯米灰浆三合土,可惜……"
      "可惜未算准黄河改道的冲击角。"唐棣踮脚,将油纸伞倾向我头顶,水红披风在狂风中翻卷似火,"看这水痕,洪峰是自城西拐着弯撞来的。"
      城楼下忽起喧哗,京兆府差役举火把冲上:"府尹大人有令!所有工匠即刻撤离!"
      我与唐棣岿然不动。
      "胡闹!"唐之退撑着油布伞自雨幕中现身,官袍溅满泥泞,"王爷!洪峰将至,人命关天!岂能指望……"
      "爹,你看。"唐棣忽将罗盘按在城墙裂缝处,磁针在雨水中疯转,"爹,只需在城西急筑分水鱼嘴,再以竹笼装石拦沙……"
      "如同梳齿分开打结的鬓发。"我猛地抓起唐棣一缕被雨打湿的青丝,"洪峰是纠缠的乱发,鱼嘴便是梳齿——"指尖在雨幕中划出锐利弧线,"将洪峰劈作两股,主河道引向城北沙地,支流绕城南缓释淤田。"
      唐之退的胡须在雨中簌簌抖动:「那竹笼拦沙……」
      "好比筛米时垫底的竹匾。"唐棣解下腰间测绘藤篓,"大石阻于上游拦粗沙,细沙随支流沉淀为沃土。"话音未落,一阵呛咳袭来。
      我急忙揽住唐棣,转向京兆府尹:「岳父大人若不信,明日城西鱼嘴工地,一见分晓!」
      「王爷慎言!」唐之退正色,眼底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
      暴雨第七日,黄河水漫过最后一道残堤。我赤足立于齐腰深的激流中,指挥工匠将装满碎石的竹笼沉入河底。一道惨白闪电撕裂雨幕,照亮对岸——唐之退竟亲率京兆府衙役在搬运沙袋!
      "爹!"唐棣在城楼上失声惊呼。只见老府尹的官帽被浊浪卷走,他却死死按住即将被冲散的竹笼,嘶吼着:"快!编绳!打死结!"
      当最后一道竹笼墙在惊涛中合拢,狂暴的洪峰恰如被驯服的青丝,温顺地分作两道清流。我抹去脸上泥水,望向城楼那抹水红身影。
      庆功宴上,唐之退慨叹:"这竹笼拦沙之法,暗合《周易》'柔能克刚'之至理。"
      母后莞尔:"如此,唐大人可愿将女儿许予这'奇技淫巧'之徒了?"
      「梁王殿下拯全城于倾覆,实乃国之栋梁!臣昔日……有眼无珠!」唐之退面有惭色,深深一揖。
      「甚好。」母后笑意更深,「哀家便为他们赐婚。」
      我紧握唐棣的手,心头滚烫。栋梁!我这十八年来头一遭被唤作栋梁!激荡之情化作热泪,夺眶而出。
      新婚之夜,红烛高烧。我与唐棣的婚床忽地「咔嚓」一声巨响——床柱竟生生断裂!两人惊呼着滚作一团,跌进锦被堆里……
      三日后神机营,我指着鎏金卡扣详解:「此处弧角,须精确至毫厘……」
      直至暮色四合,方从火炮工坊归来,衣襟沾满铁锈与松墨。我将改良的卡扣装在新制的床榻上,笑道:「此床,当不会再塌了。」
      谁知她耳尖倏地飞红,伸手便放下了重重床幔:「那……总要试过才知。」
      「小王定当竭尽所能,叫夫人满意,才好交付这批新铸火炮。」帷幔之内,我笑着朝她扑去。
      这次,床榻稳如磐石。
      清晨,枕畔已空。我撩开床幔,见她身着素白里衣,伏在书案前疾书。拿起外裳为她披上,她抬头道:「官人,工坊匠人大多目不识丁,识图者寥寥。小小一个机括,你我尚需费时讲解。日后造那巨炮楼船,万千构件机括纷繁,你我二人,如何顾得周全?」
      「所以,你想奏请开设工院?招揽秀才研习匠作?」我问道。
      她点头,将案上纸笺推来:「官人,我拟了个章程,你看可成?」
      纸上墨迹清晰:「工科试分营造、算术、火器三科……」
      十年光景,工院桃李已遍植天下。晨起,四个小子正在工坊里围着火炮模型捣鼓。
      她对镜细细描眉:「皇后娘娘说,此次工院有女子应试,邀我去监考。考毕,还要赏花吃茶。」
      「好,夫人。不必急着回,与三嫂尽兴赏花饮酒便是……」说话间,我正给五妹系着襻膊。
      「你可知官家会如何对皇后娘娘说?」她嗔道,「人家会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哪像你,天一擦黑就催着熄灯……」
      我心道,酸得牙都要倒了,有何好?自从冰蓝表妹回来了,阿哥是越发附庸风雅了,他以前不这样啊。不过夫人嘴上虽怨,心里定还是喜欢我这般实在。
      「夫人,我新制的弹簧床垫,已在工坊打好样了,等你回来看。」
      积云道观的琉璃飞檐在暮色中泛着熔金微光。我蹲在屋顶,指尖拂过瓦片接缝处新补的灰浆。这是第六日了,道观年久失修的斗拱结构如一团乱麻,沉沉压在我心头。
      「殿下,该用晚膳了。」阿景在檐下喊。
      「说了几回!工地上喊我玄公子!」我不耐烦道,「再等等。」我展开绢布,就着最后的天光勾勒檐角榫卯。士农工商,我贵为亲王,却排第三。怕言官在朝堂上给皇兄添堵,勘察监工,我便化名玄公子。
      厢房方向陡然传来木料断裂的脆响!浓烟裹着猩红的火舌,瞬间窜上房梁。
      「走水了!」惊呼四起。混乱光影中,我瞥见廊柱阴影里蜷缩着两个身影。纵身跃下屋檐,青砖地面震得脚踝发麻。一根燃烧的横梁轰然坠落,灼热气浪掀飞了我的玉冠。
      「抓紧我!」左手抱起吓呆的女童,右臂揽住那年轻女子,我冲入翻腾的热浪。背后,是木结构轰然坍塌的闷响。
      「糟!」冲出火海刹那,我才惊觉——那卷画了六日的营造图,还搁在禅房案头!
      三日后,我在焦黑的废墟里翻找残卷。一片素白衣角掠过满地瓦砾,抬头,正是那日救下的女子。她俯身,小心拾起散落的图纸残片。朝阳映着她鬓边的白玉簪,在烟灰满面却难掩清丽的小脸上投下一抹清辉。
      "此处昂栱,当用双杪双下昂制式。"女子指尖点在我补画的斗拱结构上,"《营造法式》卷二十八有载,玄公子可要核对?"
      我瞳孔微缩。头回遇见能随口道出《李明仲集》章节的姑娘。
      「玄公子,多谢你救了我和妹妹。」她盈盈施礼,「我叫唐棣。你是在测绘道观么?我能……一起么?」
      青石板路上晨露未晞,唐棣提着装满工具的藤箱,追上了小梁王府的马车。自那日废墟论道,她便随我丈量这座古刹。此刻她正扶着罗盘立于塔顶,狂风撕扯着素纱披帛,猎猎作响。
      "塔身倾斜三寸七分。"她将测绳抛给下方的我,"东侧地基下陷,需用糯米灰浆加固。"
      竹篮载着热腾腾的梅花糕升上塔顶时,唐棣正伏在阑干上描绘塔刹结构。我倚着朱漆立柱,看她用齿梳蘸墨,细细勾画莲花基座。暮春的柳絮飘进车窗,悄然落在她睡着的肩头。我轻轻取下她指间的炭笔,瞥见藤箱里露出半截泛黄书册——《考工记注疏》,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字字滚烫,灼得我心头发颤。原来废墟中的对答,是她熬了整宿查证的心血。
      古刹丈量完毕,我问她:「玄公子只是化名。我真名魏玄栋,小梁王就是我。唐姑娘,我……可以去府上提亲么?」
      她面上绯红,低头轻声道:「家父是京兆府尹唐之退。我是家里小六……提亲时,莫弄错了。」
      「嗯!」我重重点头,转身便策马入宫。眼巴巴瞧着唐夫人的车驾进了宫又离去,我急忙冲进建章殿:「阿娘,如何?何时纳征?」
      母后抬眼:「唐夫人说,唐家六姐已许了礼部尚书赵言家的三公子赵释意。六姐自己,也颇满意。」话音如冰水,兜头浇灭了我满腔炙热。
      出宫直奔唐府。梁王的名帖递入,唐之退亲自出迎,礼数周全,话语却冷硬如铁。
      「王爷,小女蒲柳之姿,难与天潢贵胄相配。请您……莫再费心了。」他躬身施礼。
      这可是我老丈人!我慌忙躬身回礼:「唐伯父,我心悦六姐已久,定会……」
      他再次施礼,端上茶盏:「王爷,我唐家清流门第,而您的声名……」未尽之言,刺耳锥心。
      当我备足厚礼,决心再闯唐府时,赵府迎亲的唢呐已响彻长街。花轿帘子被风掀起一角,我看见了唐棣的红盖头,金线绣的并蒂莲刺得眼眶生疼。花轿经过刹那,她竟猛地掀帘而出!凤冠珠串撞击出清越碎响。
      "魏玄栋!"她赤足奔来,嫁衣金线在日头下淌成一道光河,"是我父亲逼我嫁他!"发间步摇缠上我的幞头带子。在围观人群惊愕的抽气声中,我紧紧握住她冰凉的手。
      「跟我走!」我脱下外袍裹住那身刺目的红,在漫天撒落的铜钱雨中跃上马背。身后是老丈人气急败坏的怒吼,而我耳中,只余怀中人急促的心跳,震得胸腔发疼。
      母后指尖轻抚紫檀案上的营造模型时,我正跪在冰凉的青玉砖上陈情:「母后!唐之退不就是自诩清流,嫌我是权贵,怕污了他名声么?我堂堂亲王,还要看他脸色不成!」愤懑难平。
      「亲王?这爵位是你自己挣来的么?」母后指尖一顿,忽然将那精密模型推落在地。二十八根木构件叮当散开,一如当日道观坍塌的梁柱。
      我一时语塞。梁王……是二叔收复故土、还都汴梁、中兴大楚换来的爵位。
      母后沉声道:「唐卿视其官位为真才实学所得,赵释意的榜眼亦是十年寒窗苦读。他们,自然瞧不上你。但母后信你,这体面,你必能凭本事挣回来。」
      回到王府,见唐棣脸上泪痕未干,靠在床边小睡,身上还沾着泥点的嫁衣未曾换下。拔步床旁的几案上,摊开一纸文书——唐氏除籍书。前半段冗长陈词,后半段字字诛心:「族谱勾销名讳。自此尔婚丧嫁娶与唐门无涉,生不得祭清明,殁不得入祖茔。凡族中田产屋舍、营造典籍、金石图谱,皆与尔永绝。望尔好自为之,慎勿以唐姓自居,免累故旧蒙羞。」心,猛地一沉。难怪她哭得如此伤心。我将除籍书仔细收好,为她盖上锦被时,她睁开了眼,勉力挤出一丝笑:「你……何时回来的?」
      「棣儿,你是我的王妃。他们不要你,我要。」我拥住她,脱口而出。她非但没笑,反而埋首于我胸前,泣不成声……
      中兴十三年夏,黄河浊浪如困瓮黄龙,咆哮着拍打汴梁城墙。
      "大人!曹村埽决口了!"通判撞开雨幕,蓑衣滴水成洼,"水头离西水门仅三十里,城西八坊百姓正涌向宣德门!"
      唐之退手中朱砂笔"啪"地折断。上月女儿指着汴渠淤沙建言"当用木龙分水",自己斥她"妇人妄议河防"的情景骤然浮现——那些被他弃如敝履的营造图,此刻在记忆中灼灼燃烧。
      城头戍鼓骤急,十二道鼓点震落梁上积尘。老仆哆嗦着捧来朝服:「宫里传旨……」
      "接什么旨!"唐之退掀翻满案水文图,"速寻前朝苏子瞻修筑备堤之图!"指甲掐进泛黄宣纸,只见前朝治水名家所绘束水冲沙法,关键处竟被元祐党人案的朱批墨迹覆盖!
      雨箭射入支摘窗,打湿了庆历年间所绘汴渠剖面图。唐之退徒劳地用手去捂那化开的墨迹,忽闻朱雀门外传来瓦器碎裂声——是百姓在摔陶瓮制浮囊求生。
      "大人!陈桥驿急递!"门房举着淋透的文书跪倒,"河北路都水监急报…此洪峰,比景德年间高七尺!"
      此刻朱雀大街上,逃难牛车撞翻米铺笸箩,金灿灿的粟米混着泥水流入沟渠。妇人抱着婴孩攀爬虹桥浮雕,石缝间蟋蟀的哀鸣淹没在更夫绝望的铜锣声里。
      「京兆府令!丁男上城搬沙袋!」衙役破锣嗓子在巷口炸响。我勒住马车,卷起裤腿跃入齐膝浊流,丈量绳缠臂,身后工匠们扛着的竹笼在雨中泛着冷硬青光。更远处,唐棣手提罗盘立于城阙,襦裙下摆浸在黄汤里,如一杆逆风燃烧的治水旌旗。
      雨点击打城头青砖,我手指沿墙缝水渍上探:「此段防水闸,当年用的是糯米灰浆三合土,可惜……」
      "可惜未算准黄河改道的冲击角。"唐棣踮脚,将油纸伞倾向我头顶,水红披风在狂风中翻卷似火,"看这水痕,洪峰是自城西拐着弯撞来的。"
      城楼下忽起喧哗,京兆府差役举火把冲上:「府尹大人有令!所有工匠即刻撤离!」
      我与唐棣岿然不动。
      "胡闹!"唐之退撑着油布伞自雨幕中现身,官袍溅满泥泞,"王爷!洪峰将至,人命关天!岂能指望……"
      "爹,你看。"唐棣忽将罗盘按在城墙裂缝处,磁针在雨水中疯转,"爹,只需在城西急筑分水鱼嘴,再以竹笼装石拦沙……"
      "如同梳齿分开打结的鬓发。"我猛地抓起唐棣一缕被雨打湿的青丝,"洪峰是纠缠的乱发,鱼嘴便是梳齿——"指尖在雨幕中划出锐利弧线,"将洪峰劈作两股,主河道引向城北沙地,支流绕城南缓释淤田。"
      唐之退的胡须在雨中簌簌抖动:「那竹笼拦沙……」
      "好比筛米时垫底的竹匾。"唐棣解下腰间测绘藤篓,"大石阻于上游拦粗沙,细沙随支流沉淀为沃土。"话音未落,一阵呛咳袭来。
      我急忙揽住唐棣,转向京兆府尹:「岳父大人若不信,明日城西鱼嘴工地,一见分晓!」
      「王爷慎言!」唐之退正色,眼底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
      暴雨第七日,黄河水漫过最后一道残堤。我赤足立于齐腰深的激流中,指挥工匠将装满碎石的竹笼沉入河底。一道惨白闪电撕裂雨幕,照亮对岸——唐之退竟亲率京兆府衙役在搬运沙袋!
      "爹!"唐棣在城楼上失声惊呼。只见老府尹的官帽被浊浪卷走,他却死死按住即将被冲散的竹笼,嘶吼着:"快!编绳!打死结!"
      当最后一道竹笼墙在惊涛中合拢,狂暴的洪峰恰如被驯服的青丝,温顺地分作两道清流。我抹去脸上泥水,望向城楼那抹水红身影。
      庆功宴上,唐之退慨叹:"这竹笼拦沙之法,暗合《周易》'柔能克刚'之至理。"
      母后莞尔:"如此,唐大人可愿将女儿许予这'奇技淫巧'之徒了?"
      「梁王殿下拯全城于倾覆,实乃国之栋梁!臣昔日……有眼无珠!」唐之退面有惭色,深深一揖。
      「甚好。」母后笑意更深,「哀家便为他们赐婚。」
      我紧握唐棣的手,心头滚烫。栋梁!我这十八年来头一遭被唤作栋梁!激荡之情化作热泪,夺眶而出。
      新婚之夜,红烛高烧。我与唐棣的婚床忽地「咔嚓」一声巨响——床柱竟生生断裂!两人惊呼着滚作一团,跌进锦被堆里……
      三日后神机营,我指着鎏金卡扣详解:「此处弧角,须精确至毫厘……」
      直至暮色四合,方从火炮工坊归来,衣襟沾满铁锈与松墨。我将改良的卡扣装在新制的床榻上,笑道:「此床,当不会再塌了。」
      谁知她耳尖倏地飞红,伸手便放下了重重床幔:「那……总要试过才知。」
      「小王定当竭尽所能,叫夫人满意,才好交付这批新铸火炮。」帷幔之内,我笑着朝她扑去。
      这次,床榻稳如磐石。
      清晨,枕畔已空。我撩开床幔,见她身着素白里衣,伏在书案前疾书。拿起外裳为她披上,她抬头道:「官人,工坊匠人大多目不识丁,识图者寥寥。小小一个机括,你我尚需费时讲解。日后造那巨炮楼船,万千构件机括纷繁,你我二人,如何顾得周全?」
      「所以,你想奏请开设工院?招揽秀才研习匠作?」我问道。
      她点头,将案上纸笺推来:「官人,我拟了个章程,你看可成?」
      纸上墨迹清晰:「工科试分营造、算术、火器三科……」
      十年光景,工院桃李已遍植天下。晨起,四个小子正在工坊里围着火炮模型捣鼓。
      她对镜细细描眉:「三嫂嫂说,此次工院有女子应试,邀我去监考。考毕,还要赏花吃茶。」
      「好,夫人。不必急着回,与三嫂尽兴赏花饮酒便是……」说话间,我正给五妹系着襻膊。
      「你可知三哥哥会如何对三嫂嫂说?」她嗔道,「人家会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哪像你,天一擦黑就催着熄灯……」
      我心道,酸得牙都要倒了,有何好?不过夫人嘴上虽怨,心里定还是喜欢我这般实在。
      「夫人,我新制的弹簧床垫,已在工坊打好样了,等你回来看。」
      「爹爹!」大郎举着一张弹簧床图纸风风火火冲进来,「娘说这减震机关得再加两道……」唐棣耳尖那抹熟悉的绯色又悄然漫开。
      我抄起量天尺佯怒追出。窗外新栽的固堤柳在晨风中轻曳,细看每根柔韧的枝条上,都精巧地系着小儿女们琢磨出来的小小防风机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