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还债(2) ...
-
本就带着被逼嫁入李家的委屈,赵小英的日子过得越发憋屈。每次她让李志拿钱给家里,总能听到公婆在隔壁房间压低声音的议论和不满,蛐蛐她又开始救济赵家,这让她在家如坐针毡。等李潇潇断了奶,她毫不犹豫地把孩子丢给公婆,和李志一起外出打工。
她用自己的工资维持李家的生活开销,剩的钱拿出来补贴娘家。李家父母仍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毕竟钱是赵小英自己挣的。她知道李志被父母洗脑,要把钱紧紧攥在自己手里,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上交过工资,还把之前卡里的钱全部转到他手里。
哪怕赵小英无数次和李志说过,她不会动他卡里的工资,那是小家庭拿去在城里买房的资金。
但是李志的做法让她明白,一旦涉及到钱,涉及到利益,信任这个东西真的很难存在。
然而,真正让赵小英和李志原本就不深厚的感情出现致命裂痕的,是赵智民的生意失败。
赵智民在厂里干了多年,早已厌倦了枯燥的流水线生活。看到那几年新兴的足浴养生中心生意火爆,他便辞了工,去一家足浴店上班。干了几年,好不容易存了点钱,在父母一次次“催钱”电话后,他和两个朋友合伙盘下了一个店,结果经营不善,苦苦支撑一年后,亏了十多万。
父母肯定没钱也无力帮他填这个窟窿。走投无路之下,赵智民只能硬着头皮向妹妹赵小英开口借钱。
赵小英的工资都被拿来当生活费。她和李志在外面的开销,要寄回老家的孩子抚养费,偶尔还要补贴赵家。李志和她商量,她的工资作为家用,然后他的钱存起来买房用。所以,赵小英也没有多余的私人钱拿出来。
无奈之下,她只能找李志开口。
李志坚决不同意借钱给赵智民。他认定这钱一旦借出去,短期内根本别想拿回来,甚至很可能打水漂。为此,两人爆发了结婚以来最激烈的争吵,赵小英气得直接提出了离婚。
“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工资出的?你存的那些钱,难道没有我的一份功劳?”
赵小英气得浑身发抖,“当初为了让你吃好点,工作不那么累,我才离开厂子,去母婴店上班!我的工资没你高,就是为了照顾好你!说好是两个人的存款,现在我想用点钱,还得看你脸色?”
这场离婚风波,最终以李志搬出两个孩子作为“人质”,并勉强拿出五万块钱而平息。剩下的五万块,是赵小英和赵智民一起,厚着脸皮去找舅妈借的。
从舅妈家出来,看着舅妈有了自己的包子铺,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兄妹俩心里五味杂陈。他们在路边小卖部买了两瓶最便宜的啤酒,坐在石墩子上,对着孤独的路灯买醉。
“二哥,你说……我们怎么就把日子过成了这样?”赵小英灌下一口苦涩的啤酒,声音带着哽咽。
赵智民低着头,沉默地喝着酒,半晌才闷声道:“不知道……稀里糊涂的……”
看到舅妈的眼神,她无时无刻不在回想当时舅妈对她说的话“小英,你只要自己走出来,舅妈肯定带着你继续干!”可当初,她还是妥协了,她没有勇敢地“走出来”。
如果当初能再狠心一点,抛弃那个令人窒息的家,是不是现在也能像舅妈一样,在广州安了家,有自己的事业,不用像现在这样,找自己男人要点钱都得看脸色、受窝囊气?
可是啊,从小在那种重男轻女、以父母意志为天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又有几个能有勇气真正“走出来”?
虽然婚姻得以延续,但赵小英和李志之间的变得像“陌生人”一般。她不再伸手要钱,除了孩子的必须的抚养费,其他都是两人各过各的。
李家凡是重要的事情,都是他和李家父母关起门来商量决定,最后通知她一声。她在这个家里,彻底失去了话语权。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当初说好存钱在市里买房的,就是为了能把孩子接去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她和李志在外面干不动了也好回梓州找些事情做。结果李家父母一心想重新在村里盖一栋新楼房,李志二话不说,就把存了好几年的钱拿回去盖新房了。
赵小英只觉得无比讽刺和心寒。就因为在市里买房可能会在房产证上加她的名字,李志就听从父母的安排,宁可选择把钱拿回去盖那毫无升值空间、只为父母脸上有光的农村楼房。她再怎么补贴娘家,心里也始终考虑着两个孩子的前途。可李志为了防她,竟然连子女的未来都不顾了!
赵小英觉得很可笑,还能有比自己更目光短浅的一家人!
有时候,赵小英看着李志,无奈又可悲,甚至觉得他和自己是一类人——都是被父母意志捆绑、没有自我的“工具人”。
李志从来就不是赵小英喜欢的人,她是被逼嫁给他的。这个认知像根刺,深深扎在她里。再加上赵家接二连三的出事,李家对她愈发刻薄防备,让她对这段婚姻彻底失去了念想。如今唯一支撑她走下去的,就是两个孩子。
但是,她时常在想,真的需要为了孩子,委屈自己一辈子吗?
她又想起了嫂子,想到王秀梅在当时不顾一切的离婚。她现在有了离婚的念头,却没有勇气,没有抛弃一切、奋不顾身的勇气。
这让她无比唾骂自己。
赵小英心里也很清楚,李志不像大哥,他是绝不会离婚的。他或许从未真正爱过她,他甚至连爱都不知道什么?她有时候也很佩服他,为什么他能在不爱她的情况下誓死捍卫这段婚姻?
也许,他只是遵循着父母那套“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过活。离婚会让他父母蒙羞,也会让他自己抬不起头。更何况,以他的条件和性格,一旦离了婚,再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死死守住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
贫贱夫妻百事哀,柴米油盐终究会蹉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