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7、【雍怡】闰七夕 ...
-
初七再进圆明园,允祥还是这样说法,胤禛颁下赐婚旨意,吩咐内务府按和硕淑慎公主旧例预备嫁妆。兆佳氏福晋随行,陪伴女儿在皇后所居的“杏花春馆”过了最后一次“乞巧节”,回到交辉园中怏怏不乐。
当晚一切安置好已经夜深,两口子躺在床上,允祥劝慰福晋道:“女儿大了总有这么一天,成亲以后还可以再见嘛。”福晋转过身垂泪:“你少哄我,却到哪里见去?几年能见一回?”
允祥道:“咱们在京中买一套宅院做陪嫁,其余的东西都由内务府出。婚后不急着归牧,先留和惠在京中住一阵子,以后就算去了草原,也可以偶尔回京居住。”福晋转回脸来,允祥续道:“我跟皇上说过了,大事他都答允,小事他不管。”
兆佳氏福晋心中略感安慰,至于“住一阵子”到底是多久,以后“偶尔回京居住”又是什么频次,那毕竟是后话,因说道:“好,买房子的事儿我来办。”
允祥道:“你别怕花钱,内外都置办齐全了,做成一个‘安乐窝儿’,好教那蒙古小子舍不得去!”福晋道:“我什么时候怕花钱了?那是你以前穷得叮当响,我想花也没有嘛。如今家里宽裕了,岂有舍不得陪嫁的道理。”
事情说办就办,十天之内宅院买好,院门斜对着怡亲王府北墙,一顿饭的工夫能走两个来回。然后是修缮房屋、增添家具、安排仆人等事,一个月也都办完,没用允祥操一点儿心。
这日又到七月初七,因为雍正七年闰七月,所以有两个七夕。第二个七夕比较冷清,女眷们不再拿它当“节”,而且外头一直断断续续下雨,阴霾天儿。
允祥正在自己寝室外间炕上半躺着看公文,他如今也不去南湖后头书房了,腿不好爬不动楼梯。苏培盛冒雨过来,允祥问:“什么要紧事儿,值得你亲自跑一趟?”
苏培盛笑道:“造办处今天交来两件荔枝盆景,皇上见了连连称好,问谁让做的,结果知道是王爷给的荔枝皮和花样子,高兴得不得了呐!又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命奴才也给王爷送两件儿来。”说完向后招手,两个小太监把罩子打开,两件盆景放下。
允祥定睛细看,见是一件糊蓝地寿字錦面桃紅裡紗罩葡萄色圓玻璃盆荔枝盆景、一件糊蓝地寿字錦面紅綾?紗罩葡萄色圆玻璃盆荔枝盆景,点点头赞道:“挺精细,倒比我给的花样子好。”
苏培盛道:“这还是六月里皇上吩咐做的,改了两回一直搁着,就等王爷同看呢。可惜王爷来御前的时候少,竟没看见。”
允祥上次觐见是在七月底,到今天闰七月初七,堪堪又快十天。苏培盛这样的贴身近侍,说出这样话来,当然是皇上的意思。允祥道:“我收拾收拾,进园子谢赏。”
苏培盛又笑:“要不然怎么说咱皇上料事如神呢!”从怀中拿出黄笺,双手递上。
允祥以为是上谕,但它没有封壳,外面也没写字。打开一看,没题头没落款儿的两句话,似乎只是一个便条,写作:“下雨天你大约腿疼,等晴了再来。”
后面空两行,又写一首诗:
沉李浮瓜乞巧筵,银河今夜渡仙軿。
鸳鸯楼看霞成锦,翡翠屏开月上弦。
滴露梧桐秋影薄,凌波菡萏晚香鲜。
彩盘针线年年事,一瞬欢期万劫缘。
允祥出声诵读一遍,默然良久,待要应和,病中精神不济,一时间写不出来,心头莫名酸涩。想来想去,将苏轼的一阕《南乡子·双荔枝》抄在背面,递回给苏培盛。
“请苏公公上覆万岁,说我琢磨两天再写,写好了自己捧去御前献丑。”
苏培盛回:“是,奴才告退。”出来在屋檐下撑好伞,翻过先看。
只见背面写作: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他久读诗书自然看得明白,暗自叹道:“苏子瞻大才,大江东去吟得,小儿女心思也吟得。”揣入怀中,冒雨返回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