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赤心连烽火 ...

  •   时光荏苒,怀瑾在"丰裕"橡胶园已近十年。昔日的"内务助理"已成长为陈景澜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瑾姑娘"也变成了受人尊敬的"瑾掌柜"。她协助陈景澜:
      .革新工艺:引进更科学的割胶方法,建立简易的清洁凝固棚,提升胶块品质(寅木财星,提质增效)。
      ·拓展销路:利用语言天赋(已精通英语、闽南语、马来语)和诚信口碑,绕过哈里逊洋行,直接与槟城、马六甲乃至荷属东印度的华商橡胶厂建立稳定联系,掌握了部分议价权。.改善劳工待遇(有限): 在怀瑾持续的建议和影响下,陈景澜逐步提高了基本工钱,改善了工棚条件,设立了简单的医疗点。虽然剥削依然存在,但"丰裕"园工人的生活已比其他园好上许多。
      怀瑾也积累了可观的个人财富(陈景澜支付的丰厚薪水和分红)。但她生活依旧简朴,住在园内一间干净的小屋里,大部分钱财都秘密存着。腕间的玉算珠温润依旧,那一点红痕,如同永不熄灭的星火。
      她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和"墨"先生的嘱托。通过牛车水隐蔽的联络点(一家名为"思源"的旧书店),她一直与组织保持着若断若续的联系,定期匿名捐款,资助国内进步学生和罢工工人(印星戊土,润物无声)。她知道,国内局势愈发艰难,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革命的火种在血雨腥风中艰难传递。
      噩耗与惊雷:
      民国十五年(1926年)深秋的一天,一封没有署名、辗转多手的密信,通过"思源"书店,送到了怀瑾手中。信纸被摩挲得发软,字迹是"墨"先生特有的清峻小楷,却带着一丝从未有过的颤抖与悲怆:
      "怀瑾同志:
      沪上一别,十载沧桑。君之作为,隐有耳闻,'金玉算盘',名不虚传,心甚慰之。
      然今国事维艰,远逾往昔。北伐烽火虽起,魑魅魍魉反扑更烈!四月十二日,沪上血流成河,志士头颅悬于市井!“泥鳅”、大勇……诸多同志,已殉道成仁!吾亦负伤,辗转南粤,恐时日无多...
      东南沿海,药械奇缺,尤以盘尼西林(青霉素)为甚!伤者因无药而殁者,日以百计!此乃救人性命之神药,亦为反动派严控封锁之禁物!
      闻星洲有地下渠道,可自欧陆少量购得,然价逾黄金,且风险极大。怀瑾!同志之血未冷,同胞之命悬丝!盼君念家国之情,以商贾之便,筹措资金,觅购此药,秘密输回!渠道已附(信末密写,需以显影药粉)。万难千险,付君手!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珍重!
      墨绝笔"
      信纸从怀瑾颤抖的手中滑落。她踉跄一步,扶住桌案,才勉强站稳。泪水模糊了双眼,心如同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沪上喋血!"泥鳅"、大勇牺牲!"墨"先生身负重伤,命悬一线!同志们的鲜血染红了黄浦江!
      巨大的悲痛如同海啸般将她淹没(亥水奔涌,哀恸难抑)。但下一刻,一股更加强烈的、混合着愤怒与决绝的火焰,从心底轰然燃起(丙午烈火,为信念而燃)!她抹去眼泪,眼神变得如同淬火的寒冰,锐利而坚定(辛金之怒,化为行动)!
      她捡起信纸,找到密写部分,用珍藏的显影药粉小心涂抹。一行地址和一个联络代号显现出来。
      盘尼西林!价比黄金的救命药!封锁禁运的军管物资!
      这任务,比当年在永泰货栈窃取合同更加凶险百倍!一旦暴露,不仅是个人生死,更会牵连整个橡胶园和陈景澜!但是…想想"墨"先生信中描述的惨状,想想那些因缺药而痛苦死去的同志和同胞…怀瑾没有任何犹豫!
      她走到窗前,望向北方。星洲的夜空繁星点点,但在她眼中,却仿佛倒映着故国大地上燃烧的战火和流淌的鲜血。腕间的玉算珠紧贴肌肤,那一点红痕灼热如火。
      "墨先生,同志们…怀瑾,定不负所托!"她低声呢喃,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金玉算盘,沉寂十年。
      今闻故国烽烟急,再鸣只为一﹣济苍生!
      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