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下) ...

  •   威尔逊专员的话如同淬毒的冰锥,瞬间刺穿了刚刚燃起的炽热氛围。阿海额角青筋暴起,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就要冲上去理论,却被陈志远一个凌厉的眼神死死按住。张师傅等老伙计们脸色煞白,眼中充满了愤怒和绝望——刚从日寇铁蹄下挣脱,英殖民者的手又伸了过来!
      怀瑾脸上的激昂如潮水般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海般沉静。她缓缓松开紧握的玉算珠,任由它们滑入旗袍侧襟的暗袋,那温润的触感紧贴着肌肤,带来一丝奇异的镇定。她上前一步,挡在愤怒的伙计们与殖民官员之间,身姿挺拔如修竹,目光平静地迎向威尔逊那张写满优越感的脸。
      "威尔逊专员,"怀瑾开口,声音清越平稳,用的是流利而标准的牛津腔英语,这显然出乎对方的意料,"依据贵国政府颁布的条例,接收'敌产'确有其法。不过,"她话锋一转,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我能否请教,贵委员会计划如何'处置'这批设备?是公开拍卖,还是另有他用?"
      威尔逊没料到这个看似柔弱的东方女子英语如此地道,更没想到她没有被"敌产"二字吓住,反而直指核心。他微微一愣,随即掩饰性地清了清嗓子,扬起下巴:"处置方案属于政府内部事务,无可奉告。沈女士只需执行命令即可。"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怀瑾微微一笑,那笑容清浅,却带着洞察一切的锐利:"专员先生,容我提醒您两点。第一,这批设备发现于我金玉商行合法拥有的产业废墟之上,其权属问题,在最终法律裁定前,恐怕不宜简单粗暴地定义为'敌产'并强行转移。我司保留通过法律途径申诉的权利。"她顿了顿,看到威尔逊眼神闪烁了一下,显然对"法律途径"有所忌惮。毕竟战后秩序初立,殖民政府也不愿轻易惹上棘手的产权官司。
      "第二,"怀瑾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悲悯而沉重的力量,目光扫过周围衣衫褴褛、满眼期盼的伙计和工友们,"您看看这片废墟,看看这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同胞!他们需要工作,需要食物,需要重建生活的希望!这些设备,是他们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将它们移走,无异于掐灭他们最后一丝生机!贵国政府一向标榜自由、人道,难道要在和平降临伊始,就亲手制造一场人道主义危机吗?"她的话语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个在场者的心上,也巧妙地裹挟了"人道"这面大旗。
      威尔逊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怀瑾的英语太流利,逻辑太清晰,句句切中要害。法律上的模糊地带和人道主义的压力,让他一时语塞。他强作镇定,色厉内荏地反驳:"危言耸听!政府自有救济措施!这些设备具有潜在军事价值,必须由专业部门管控!"
      "潜在军事价值?"怀瑾像是听到了一个笑话,她优雅地侧身,指向那几台布满灰尘的机床,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嘲讽,"专员先生,您或许该请一位真正的工程师来看看。这些是通用性极强的民用精密车床和铣床,主要用于机械加工。它们能造螺丝,也能造枪栓。关键在于,掌握在谁手里,用于什么目的。"她目光炯炯地逼视着威尔逊,"我们,一群只想用它们生产织布机零件、抽水机水泵、重建家园和支援故国建设的商人和平民,在您眼中,难道比昔日的日本侵略者更具'军事威胁'吗?"
      "你!"威尔逊被噎得说不出话,脸涨得通红。周围的人群爆发出压抑的嘘声和愤怒的低语。
      怀瑾不给对方喘息之机,语气转为诚恳而务实:"专员先生,与其强行接收这批设备,让它们在仓库里生锈,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人道指责,我们何不寻求一个双赢的方案?"她抛出了精心准备的诱饵,"金玉商行愿意以合理的价格,向政府'租赁'这批设备的使用权。我们承诺,设备将严格用于民用生产,接受政府定期监督。同时,我们生产所得的部分利润,将优先用于安置战争受难者,改善社区设施,这也算是为殖民地的稳定与繁荣贡献力量。您意下如何?"她将"租赁"、"监督"、"利润"、"稳定繁荣"这些殖民官员最关心的关键词,不动声色地嵌入了提议中。
      威尔逊的眼神明显动摇了。强行没收固然简单,但怀瑾指出的法律和人道风险是实打实的。而"租赁"方案,不仅能避免麻烦,还能给殖民政府带来一笔稳定的收入(租金)和改善民生的政绩(利润分成),更能体现政府的"开明"与"高效"。这笔账,怎么算都更划算。
      他故作矜持地沉吟片刻,用手帕擦了擦额角并不存在的汗:"嗯.沈女士的提议,倒也不失为一种…折中的考虑。不过,具体的租赁条款、租金数额以及监管细则,需要详细拟定,报委员会审批。"语气已然松动。
      "这是自然。"怀瑾微微颔首,礼仪无可挑剔,"我司会尽快提交正式的租赁申请方案,并随时配合专员先生的工作。"她伸出手,姿态从容而自信。
      威尔逊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伸出手,象征性地与怀瑾一握。一场看似无法化解的危机,在怀瑾以玉为刃、以理为盾的斡旋下,暂时被拨转开致命的锋芒。殖民官员带着卫兵悻悻离去。
      人群爆发出劫后余生般的欢呼!阿海激动地挥舞着拳头: "小姐!您太神了!几句话就把那红毛鬼给打发了!"
      怀瑾却没有丝毫放松,她望着威尔逊远去的背影,眼神深邃如渊。"打发?"她轻轻摇头,声音低沉下来,"这仅仅是开始。租赁只是权宜之计,主动权还在他们手里。租金、监管…处处都是枷锁。"她转身,再次望向那几台沉默的机床,掌心隔着衣料感受着那两枚玉算珠的轮廓,冰凉的触感让她保持清醒。"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把它们彻底变成建设祖国的利器。时间紧迫,变数太多,必须争分夺秒!"
      "阿海!"
      "在!"
      "你立刻组织人手,清理场地,搭建最简易的工棚!遮风挡雨就行!张师傅!"
      "老朽在!"
      "您经验最丰富,带几位懂行的老师傅,马上全面检修这几台机床!需要什么零件、工具,列出清单,砸锅卖铁也要尽快弄到!"
      "志远,"怀瑾看向一直默默守护在侧的男人,眼中充满信任与托付,"疏通关节,保障物资运输通道,还有…联络我们在槟城、马六甲的老关系,寻找可靠的工程师,我们可能需要技术支援。同时,想办法打听国内,尤其是上海、武汉那些大型纱厂、机械厂,最急需什么样的设备部件!"
      一道道指令清晰而迅疾地从怀瑾口中发出。刚刚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群,在她的指挥下,如同精密的齿轮,瞬间高效地运转起来。清理废墟的敲打声、检修机床的金属碰撞声、搬运物资的号子声…交织成一首充满生机的战歌,在焦黑的废墟上奏响。
      怀瑾走到那半截断裂的科林斯柱下,背靠着冰冷粗糙的石面。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她身上,也照亮了柱基附近一块相对平整的空地。她蹲下身,用手指在厚厚的积灰上缓缓勾勒﹣﹣那是一个建筑的轮廓,基座厚重,线条向上飞扬,形似一艘破浪的巨轮,又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在建筑的核心位置,她郑重地画下了一个小小的算盘图案。
      陈志远不知何时走到她身边,看着地上的草图,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纪念馆?"
      "嗯。"怀瑾没有抬头,手指沿着算盘的轮廓细细描摹,"就在这里。金玉商行的原址之上。名字就叫'星火.金玉华侨抗战纪念馆'。"她的指尖,重重地点在那个算盘图案上。"这里,将安放林伯用生命守护的电台零件,安放所有为抗战捐躯的南洋华侨英烈的名字和事迹…也安放它。"她终于抬起头,摊开掌心,两枚温润的紫玉算珠在阳光下流转着内敛而坚韧的光华。"它们,是这座纪念馆的'魂',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算魂'!要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知道,南洋华侨的赤子之心,算得清家国大义,扛得起血火担当!"
      陈志远看着怀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侧脸,看着她眼中那份超越个人悲欢、指向历史星空的坚定光芒,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赏与柔情。他伸出手,覆盖在怀瑾按在"算盘"位置的手背上,掌心温热而有力。
      "算魂不灭,金玉长鸣。怀瑾,我帮你,我们一起,把它建起来!"
      两人的手,交叠在象征"算魂"的图案之上,也按在了这片饱经沧桑、却即将孕育新生的土地上。在他们身后,是忙碌重建的身影和轰鸣初试的机床;在他们眼前,是纪念馆的蓝图,是连接故国的长桥,更是一条用商业智慧与赤子之心铺就的、报效祖国的燎原之路。象征着涅槃与永恒传承的刻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