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解放 ...

  •   《解放日报》的报道,如同一颗投入南洋死水的惊雷,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滔天巨浪!沈怀瑾的名字,"星火纪念馆"的壮举,以及那枚承载着天地意志与华侨血泪的"三痕算魂珠",瞬间成为整个南洋华人社会最炽热的图腾。金玉商行那片废墟之上,不再是孤军奋战的堡垒,而成了万千南洋赤子心之所向的圣地!
      "星火"焚枷锁:殖民官员威尔逊和监工道森的日子,变得前所未有的难熬。工棚外,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华侨前来"参观",他们带着敬意,更带着审视的目光。道森那本记录"敌产"的黑色笔记本,在众目睽睽之下成了最刺眼的讽刺。一位来自槟城的陈姓老侨领,拄着拐杖,当着道森的面,指着轰鸣的机床,声若洪钟:"道森先生,你记!好好记!记清楚这些机器是怎么把鬼子的刀,炼成给祖国母亲暖身的衣裳的!记清楚我们华人,是怎么在你们洋人的眼皮子底下,挺直腰杆做人的!"道森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手中的笔重若千斤,再也落不下去。无形的枷锁,在民心汇聚的烈焰中,开始寸寸崩裂!
      ."金玉"汇百川:支援的浪潮已非涓涓细流,而是奔涌的江河!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正式通过决议,将"星火纪念馆"列为全侨重点支持项目,号召会员认捐砖瓦、梁木、玻璃!吉隆坡的华侨学校发起了"一人一砖"运动,孩子们捧着积攒的零花钱,兑换成一块块象征心意的红砖,由专人护送至星洲。远在暹罗(泰国)、安南(越南)的侨胞,虽路途遥远,也纷纷汇款而来。金玉商行的废墟工地,彻底变成了沸腾的海洋!各种方言的号子声、不同口音的指挥声、材料的运输声交织在一起,共同演奏着一曲震撼人心的交响!纪念馆的主体结构以惊人的速度向上生长,那恢弘的轮廓,如同南洋华侨不屈的脊梁,刺破殖民地的天空!
      ·"征衣"化长龙:通往祖国的秘密运输线,在巨大的需求和华侨网络的全力支撑下,已从涓涓细流拓展为相对稳定的地下动脉。第二批、第三批精密零件、甚至根据国内反馈紧急赶制的专用工具和图纸,源源不断地从金玉工棚走下生产线,打上"南洋特产"的伪装,驶向香港,再通过地下交通网,输送到祖国最急需的地方。每一艘货轮离港,码头上都自发聚集起送行的侨胞,他们沉默地挥舞着简陋的纸旗,目光追随着远去的船影,直到消失在海平面。那目光中,是期盼,是牵挂,更是无言的誓言-﹣祖国,我们与你同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