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谷雨前的新绿 ...


  •   谷雨的雨丝细得像丝线,斜斜地织着,把院角的薄荷浇得发亮。许清安蹲在画案前整理画具,傅时夜正往竹篮里装写生本,篮沿还挂着去年的薄荷方巾,被雨水浸得透绿,像块吸饱了春的布。

      “老张头说后山的竹笋冒尖了,去画写生?”傅时夜把那支刻梅钢笔塞进笔帘,笔尖在布面上蹭出点淡墨,倒像故意留的记号。

      许清安抬头时,看见窗台上的民国钢笔正映着雨光,笔杆内侧的“安”字被磨得越发清晰。他忽然想起上次去市集,老爷子说这钢笔的前主人也爱画山水,想来是和自己一样,偏爱用老笔描新景。

      “再带点薄荷水。”许清安往瓷瓶里灌了点凉白开,加了两片新摘的薄荷叶,是今早刚从暖炉边掐的,嫩得能掐出水。

      王奶奶在厨房烙饼,听见动静探出头:“带两张家常饼,笋尖炒肉的馅,热乎着吃才香。”她把油纸包往竹篮里塞,围裙上的粉色塑料扣沾了点面粉,像落了颗小星。

      后山的雨雾还没散,竹笋果然冒得热闹,紫褐色的笋壳裹着嫩白的笋尖,像被谁按在土里的玉簪。许清安支起画架时,傅时夜就在旁边剥笋,竹壳裂开的脆响,和钢笔落纸的沙沙声竟格外相和。

      “往左边点,”许清安忽然抬笔,“笋根处的青苔被雨泡软了,颜色比墨还润。”

      傅时夜依言挪了挪,指尖沾的笋汁滴在裤腿上,像洇开的淡绿墨痕。许清安看着他低头剥笋的侧脸,忽然在画角添了只手,指缝里还夹着半片笋壳,笔尖轻扫,把指腹的薄茧都画得清清楚楚。

      “这是把我也画成景了?”傅时夜凑过来看,眼里的笑意比雨雾还软。

      “嗯,”许清安把笔帽扣好,“王奶奶说,再好的景没人气,就像画缺了魂。”

      下山时,傅时夜在溪边捡了块鹅卵石,上面布满青苔,像被春染透了的墨石。许清安把它塞进竹篮,和那支新钢笔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

      “回去养在薄荷盆里,”他笑着说,“也算给新绿找个伴。”

      王奶奶正坐在廊下纳鞋底,看见竹篮里的鹅卵石,忽然说:“这石头磨得光,正好压你的速写。”她把鞋底往许清安面前递,针脚走得密密实实,像把谷雨的雨丝都缝进了布里。

      “您这针脚比我画的线还匀。”许清安接过鞋底,忽然发现鞋帮处绣了片小小的薄荷叶,绿线在布上闪着光,像刚从院里摘的。

      “偷学你的画,”王奶奶笑得眼角堆起细纹,“你画的叶子有生气,绣在鞋上,走路都觉得踩着春呢。”

      傍晚的雨停了,月光把薄荷盆照得透亮。许清安翻开写生簿,用新钢笔把后山的竹笋和剥笋的人影画了下来,画角的空白处,添了行小字:“雨润新笋,笔蘸春,身边人是画中人。”

      傅时夜凑过来,在他写的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竹篮,篮子里装着钢笔、饼、鹅卵石,像把这日的春都收了进去。“等立夏,”他把下巴抵在许清安肩上,“我们去看荷塘,把竹笋画成荷叶。”

      “好啊。”许清安把钢笔放进笔帘,听见院角的薄荷在风里轻轻摇,新叶碰着旧叶,像在说悄悄话。他忽然觉得,所谓谷雨,不过是把春天的润收进墨里,把日子的暖缝进布中,等夏风拂过窗棂,这些润与暖就会顺着笔尖的光,漫进长长的岁月里,一年年,都带着新绿的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