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第九章余味

      成都宽窄巷子的茶馆里,盖碗茶的热气混着蜀绣屏风的沉香,在午后的阳光里漫成一团暖雾。林望舒对面坐着的,是川渝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经销商楚长风,他指间的紫砂壶盖“叮”地磕了一下壶身,带着点送客的意味。

      “林少,不是我不给面子,”楚长风的□□带着点辣劲,“你们林氏的冷链物流想进四川,得先过‘蜀道冷链’这关。他们老板是本地地头蛇,跟供销社关系铁,我们这些经销商,谁敢得罪?”

      林望舒没接话,反而端起盖碗,用盖子轻轻撇去浮沫,碧潭飘雪的茶香顿时漫了出来。“楚老板,您喝这茶,第一口是苦的,咽下去才回甘——就像蜀道冷链,现在看着是块挡路石,说不定以后是块垫脚石。”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推过去:“我们在重庆建了个保税仓,专门存放东南亚的热带水果。您知道四川人有多爱吃山竹吗?去年光成都就销了五千万斤,全是从广州转过来的,运费比水果本身还贵。”

      楚长风的眼皮跳了跳。他仓库里的山竹,确实因为运输损耗,每斤成本比同行高两毛。

      “如果林氏的冷链能直接从重庆保税仓送过来,”林望舒继续道,“您的成本能降三成。至于蜀道冷链……我们可以把云南的鲜花冷链业务让给他们——四川的花店都从云南进货,他们做鲜花,比跟我们抢水果赚钱。”

      “让业务?”楚长风放下紫砂壶,“你就不怕他们得寸进尺?”

      “怕就不是喝茶,是拼酒了。”林望舒笑了,“您看这茶馆的老板,从来不会把客人往外赶,反而给熟客留着常坐的位置。蜀道冷链要的是‘本地老大’的面子,我们让他一步,给足面子,他反而不好意思再挡我们的路——就像这茶,第一泡得洗茶,看似浪费,其实是为了让后面的味道更纯。”

      三天后,楚长风带着蜀道冷链的老板王奎,主动约林望舒在茶馆见面。王奎是个彪形大汉,一坐下就猛灌了口茶:“林少倒是会算账,鲜花冷链的利润确实比水果高。但我有个条件——你们的冷链车,得在车身上喷我们蜀道冷链的logo。”

      林望舒立刻点头:“没问题。还可以在车身上写‘联合配送’,显得我们是一家人。”

      王奎愣了愣,随即大笑:“林少这脑子,比我们四川的红油还会勾芡!行,水果冷链你们进,我们不掺和;但你们得教我们的人怎么保鲜鲜花——这技术,你们在荷兰的分公司最拿手。”

      “一言为定。”林望舒举杯,“这杯茶,敬‘各喝各的茶,共用一个壶’。”

      交易成了。楚长风的山竹成本降了,王奎的鲜花业务火了,林氏的冷链物流顺利铺开——没人吃亏,反而像茶馆里的三泡台,桂圆、红枣、茶叶各有各的味,泡在一起却更香甜。

      消息传到苏州老宅时,林砚秋正在晒秋。庭院里的竹匾上,铺满了橘子皮、桂花、干辣椒,五颜六色的,像打翻了调色盘。

      “太爷爷,爸爸为什么要帮蜀道冷链呀?”林未晞蹲在旁边,帮着捡掉落的桂花。

      “帮人,有时候是为了让自己的路更顺。”林砚秋翻了翻橘子皮,“你看这陈皮,刚剥下来是苦的,放久了却成了药材,能让汤药更有效。三十年前,你爷爷在山西开煤矿,当地的窑主联合起来排挤我们,你爷爷没跟他们斗,反而帮他们改进了通风设备——后来那些窑主,成了我们最大的煤炭经销商。”

      他拿起一串干辣椒,在阳光下晃了晃:“辣味太冲,没人爱吃;但和肉炖在一起,就成了美味。范蠡当年在楚国做生意,看到渔民总因为争夺渔场打架,就编了本《渔网经》,教大家怎么分水域、定渔期——渔民不打架了,他的鱼行反而成了最大的收购点。你看,留有余地,才能有余味。”

      林望舒的电话打进来时,他正在重庆保税仓检查第一批到港的山竹。“爷爷,蜀道冷链的王奎,把他在贵州的冷链网点也让给我们了,说‘跟着林氏有肉吃’。”

      “嗯,”林砚秋的声音带着笑意,“让厨房腌点四川泡菜寄过去——人家给了我们甜头,我们得还点‘余味’。”

      挂了电话,林未晞拿起一片晒干的橘子皮,放在鼻尖闻了闻:“太爷爷,陈皮为什么要放那么久呀?”

      “因为好味道,都是熬出来的。”老人指着竹匾里的桂花,“刚摘的桂花太香,冲得人发晕;晒干了,混在茶叶里,才香得悠长。你爸爸让蜀道冷链一步,不是没本事争,是知道‘让一步’的味道,比‘争到底’更久——就像这茶馆里的茶,喝的时候解渴,喝完了,嘴里留着香,才让人记挂。”

      成都的暮色里,林望舒坐在茶馆的二楼,看着巷子里来来往往的行人。茶馆老板正给老茶客续水,嘴里念叨着“慢走,明天再来”。他忽然懂了“余味”的意思——真正的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是像泡茶一样,第一泡定基调,第二泡出真味,第三泡留余韵。

      那些只想着占便宜的,就像猛灌浓茶的人,当时觉得过瘾,过后却会心慌。而懂得留有余地的,才能像慢慢品茶的人,让每一口的味道,都在时光里慢慢发酵,最后酿成醇厚的回味。

      巷子里的灯笼亮了,暖黄的光映着“茶”字旗,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像在说:慢慢来,好味道,都在后头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