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松间月长 ...
-
第十三章松间月长
入冬时,文物局为周师父举办了场迟来的表彰会。裴枕鹤抱着归云砚站在台上,台下坐着老陈,坐着文物局的人,还有不少闻讯赶来的制砚艺人。
“我师父总说,砚台是有灵性的。”裴枕鹤的声音很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礼堂,“你对它用心,它就会替你守住该守的东西。”
他把归云砚轻轻放在展台上,砚池里盛着新研的墨,墨香混着松风,像是周师父站在身后,正看着他露出温和的笑。台下忽然响起掌声,老陈抹了把眼睛,手里还攥着那方裂成两半的端砚,裂缝处被他用金漆补好,像道镶嵌的光。
会后,老陈把一个铁皮盒交给裴枕鹤:“这是周先生托我给你的,说等你真正懂了‘归云’的意思,再打开。”
盒子里是一叠制砚图谱,最后一页夹着张字条,是周师父的字迹:“小鹤,沈先生是个好孩子,玉佩合则缘定,别辜负。归云砚的另一半,在你心里。”
裴枕鹤忽然明白,所谓成对的归云砚,从来不是指两块石头,而是指握着砚台的两个人。他转头看向沈砚舟,对方正站在窗边,夕阳落在他肩头,把那枚刻着“砚”字的戒指照得发亮。
年底时,他们在画室办了场小小的展,展出的都是这几年一起画的画。最显眼的位置挂着那幅郊外写生,两只依偎的鸟旁,那滴墨点改成的雏菊开得正好。画的下方,摆着“听松”与“归云”两方砚台,砚池里各插着一支狼毫笔,笔杆上缠着红绳,打了个同心结。
来观展的人不多,大多是相熟的朋友。有人指着墙上的照片笑:“你们俩站在芦苇荡里的样子,像幅画。”
照片是那天从云栖山回来时拍的,两人手牵着手,身后是成片的松林,裴枕鹤手里抱着归云砚,沈砚舟的指尖搭在他的手腕上,两枚素圈戒指在阳光下闪着光。
除夕夜里,雪下得很大。画室的窗台上摆着两盏红灯笼,是裴枕鹤亲手糊的,竹骨有点歪,却透着股热闹的暖意。沈砚舟在煮饺子,锅里冒着白气,裴枕鹤坐在案前,用归云砚研墨,准备写春联。
“上联写‘松间砚底藏云气’,如何?”裴枕鹤蘸了点墨,在宣纸上试了试笔。
沈砚舟从厨房探出头,看见他耳尖沾了点墨渍,像只偷喝了墨的猫:“下联对‘鹤畔舟头落月光’。”
裴枕鹤笑着点头,笔尖在纸上游走,墨色渐渐晕开。沈砚舟走过去,从背后环住他,下巴抵在发顶,能闻到松烟墨混着雪的清冽味。
“你看,”裴枕鹤忽然停下笔,指着窗外,“月亮出来了。”
雪停了,一轮圆月挂在天上,把雪地照得发白。远处的松树顶着雪,像披了件白裘,风过处,雪簌簌落下,惊起几只夜鸟,翅膀划破月光,留下淡淡的影。
沈砚舟低头,看见宣纸上的字已经干了,笔锋里藏着松的苍劲,云的飘逸,还有种说不出的安稳。他想起周师父的话,想起归云砚里的月光,忽然觉得,所谓余生,不过是这样——
有砚台研墨,有月光落纸,有你在身边,从深秋到寒冬,从年少到白头。
裴枕鹤把写好的春联贴在画室门上,红纸上的黑字在月光下格外分明。沈砚舟走过去,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新戒指,银质的,内侧刻着“云舟”二字,旁边还刻了道小小的鹤影。
“补你的。”沈砚舟执起他的手,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与之前那枚素圈叠在一起,“这下,想摘都摘不掉了。”
裴枕鹤低头看着手上的戒指,忽然笑出声,眼里的光比月光还亮。他转身抱住沈砚舟,在他耳边轻声说:“沈先生,新年快乐。”
窗外的月光漫进画室,落在案头的砚台上,落在校对的春联上,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松风穿过窗棂,带着远处人家的鞭炮声,混着锅里饺子的香气,酿成一杯岁月的酒,醇厚,绵长。
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每一个研墨的清晨,每一个看月的黄昏,在砚台里藏着的时光里,在彼此眼底的星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