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温暖的除夕邀约 ...
-
第二天早上八点,我站在夏淮家单元楼下,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冷空气中。按响门铃时,指尖还带着点紧张的凉意,门很快就开了,夏母穿着米白色羊毛衫,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是小念啊,快进来暖一暖,夏淮这孩子还在楼上赖床呢!”
她的话音刚落,楼梯拐角就传来慌乱的脚步声。夏淮穿着灰色家居服,头发睡得乱糟糟的,额前的碎发垂下来,看到我时,眼睛瞬间亮了一下,随即又像想起什么似的,脸一红,转身往楼上跑:“我、我马上就换衣服!”
等他收拾好下楼,已经是八点半。我们把书桌搬到夏家的书房,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练习册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我翻开英语语法书,从最基础的时态讲起,夏淮听得格外认真,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遇到不懂的地方,会轻轻戳戳我的胳膊,小声问:“这里的过去完成时,是不是要先有过去的动作?”他的睫毛很长,垂着眼时,能看到淡淡的阴影,认真的样子和课堂上睡觉的他判若两人。
中午吃饭时,夏母端上一桌子菜:清蒸鱼、可乐鸡翅、番茄牛腩,还有我上次随口提过爱吃的虾仁滑蛋。她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笑着说:“小念多吃点,给夏淮补课多费脑子,别饿着了。”夏淮坐在我对面,也没说话,只是默默把我碗里的鱼刺挑出来,再把剔好的鱼肉推回我面前。
十一点补习结束,我收拾好书包准备走,夏淮跟着站起来:“我送你到门口。”他站在台阶上,看着我坐的车驶远,才慢慢转身回去。
接下来的日子,这样的场景成了常态。夏淮的变化很明显:从一开始躲在房间里等我,到后来在书房门口来回踱步,最后干脆坐在客厅沙发上,听到门铃就立刻起身;送我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从单元门口到小区门口,再到亲自帮我拉开车门,站在路边看着车子消失在拐角,才肯回去。夏母也总记着我的喜好,每天早上都会准备两份早餐,三明治会把边切掉,豆浆里会加一勺糖,都是我习惯的样子。
除夕那天,我没去夏家。早上八点零五分,手机就响了,屏幕上跳着“夏淮”的名字。“思念,你怎么还没来?是不是不舒服?”他的声音带着点焦急,背景里还能听到剁饺子馅的声音。我靠在沙发上,笑着说:“今天除夕呀,你得陪阿姨准备年夜饭,不用补习啦。”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传来他闷闷的声音:“那你一个人在家,会不会孤单?”我心里一暖,赶紧说:“不会,我可以看春晚,你快去帮阿姨吧。”
挂了电话,我抱着兔子玩偶躺在沙发上,难得不用早起去医院,也不用赶作业,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再次醒来时,手机显示下午三点,刚解锁屏幕,夏淮的电话又打了进来。“下楼。”他只说了两个字,语气不容置疑,不等我回应就挂了电话。
我走到窗边往下看,雪还在下,夏淮和夏母站在马路对面。夏淮撑着一把青蓝色的伞,雪花落在伞面上,他却没在意,目光一直盯着我家的窗户;夏母站在他身边,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袋子,对着我挥了挥手。
我赶紧穿好衣服下楼,夏母拉着我的手,把袋子递给我:“这是给你准备的新围巾,红色显气色。”夏淮则绕到车后座,拉开门:“上车吧,带你去个地方。”
司机开得很慢,车子沿着盛城的街道缓缓行驶。路边的商铺挂着红灯笼,家家户户的门上贴着春联,红底黑字格外喜庆。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雪地里放鞭炮,笑声和鞭炮声混在一起,热闹得让人忘了孤单。夏淮坐在我身边,时不时指着窗外:“你看那家糖炒栗子,上次我买过,特别甜。”“前面的公园有冰雕,等春天你身体好点,我们可以去看看。”他的声音很轻,却像暖流一样,慢慢填满了我的心。
车子最终驶进一个老小区,停在一栋带院子的房子前——是夏家老宅。院子里的积雪被扫得干干净净,门口挂着两盏大红灯笼,灯穗随风轻轻晃;彩色的灯带绕着院中的梧桐树缠了一圈又一圈,雪落在灯带上,像星星落在了树枝上。
夏母牵着我走进屋,厨房里飘来浓郁的饭菜香,炖肉的香气、饺子馅的鲜味,还有甜汤的香味,混在一起,让人瞬间有了食欲。“小念,阿姨没什么能谢你的,就想请你吃顿年夜饭。”她笑着把我拉到餐桌旁,桌上已经摆好了几道菜,“家里人不多,就叫了保姆阿姨和司机师傅一起,热闹点。”
很快,保姆阿姨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过来,司机师傅也洗了手坐下。大家围在一起,夏母给我夹了个白菜猪肉馅的饺子:“尝尝阿姨的手艺,里面放了点虾仁,鲜得很。”夏淮则帮我盛了一碗甜汤,小声说:“这是银耳莲子汤,吴妈说你要多喝这个。”
饺子的热气模糊了眼镜,耳边是大家说笑的声音,窗外的鞭炮声时不时传来,灯笼的红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我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鼻子一酸——这是我十七年来,第一次感受到“家”的真正含义。不是华丽的别墅,不是昂贵的礼物,而是有人记得你的口味,有人担心你孤单,有人把你放进心里,陪你吃一顿热热闹闹的饭。
夏淮似乎察觉到我的情绪,悄悄碰了碰我的胳膊,递来一张纸巾,眼底满是温柔。我接过纸巾,擦了擦眼角,对着他笑了笑——原来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还能遇到这样的温暖,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