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七夕·红线情缘(四) ...
他的嗓音低沉柔和,不算专业,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磁性和温暖,像夜色本身一样缓缓流淌,轻柔地包裹住她。
林温陶从未听过他唱歌,惊讶地转过头,一瞬不瞬地看着他。
月光描摹着他专注的侧脸轮廓,那双总是盛着茶香眼眸,此刻倒映着漫天星河,显得格外清澈而深远。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停下,摸了摸鼻尖,避开了她过于直接的目光,解释道:“小时候,奶奶经常在这个时候唱的…胡乱哼两句,应应景,别见怪。”
“很好听,”林温陶由衷地说,心脏被那古老的旋律和此刻的氛围烘得又暖又软,眼神亮晶晶地,带着恳求,“再唱一点,好不好?就一点点。”
陈屿深看着她眼中纯粹的喜爱和期待,那点赧然渐渐被一种分享的愉悦取代。他笑了笑,摇摇头,像是无奈,却也没有再拒绝。
他将目光重新投向遥远的星河,用更低的、几乎只有并肩坐着的两人能清晰听到的音量,断断续续地重新哼唱起来。
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逾矩的动作。
只是并肩坐在古老的、被月光照亮的骑楼廊下,手腕上系着同款的红绳,分享着一首来自他童年记忆的、关于星桥鹊驾的歌谣,共望着同一片亘古不变的、此刻却因传说而格外动人的星空。
晚风拂过,带来榕树枝丫的轻微摇曳声和远处最后的模糊人语。
那轻柔的、不成调的哼唱,像最细腻的丝绸,拂过心尖,带来一阵阵令人心悸的温柔战栗。
林温陶觉得,这个夜晚,这份静谧的陪伴,这若有若无的旋律,比听到一千句华丽的情话更让她心动神摇。
哼唱声渐渐低下去,最终消失在温柔的夜风里。余韵却久久萦绕在两人之间,难以消散。
又是一阵沉默。但这沉默不再令人无措,而是充满了某种心照不宣的、甜蜜的饱和感。
他们仿佛共享了一个只有彼此才懂的秘密,关系在无声中悄然迈过了一道重要的门槛。
坐了一会儿,夜露渐重,逐渐有了些寒意。
陈屿深站起身,很自然地朝她伸出手:“夜了,露水凉,回去吧。”
林温陶看着伸到面前的那只骨节分明的手,心跳再次加速。
她犹豫了一瞬,最终还是将自己的手轻轻放在了他的掌心。他的手掌温暖而干燥,稳稳地握住她的手,稍一用力,便将她拉了起来。
起身后,他便极其自然地松开了手,仿佛刚才那个动作只是为了拉她起身,别无他意。
但掌心残留的触感和温度,却骗不了人。
回去的路,似乎比来时要短很多。
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时而因为角度的变化而交叠在一起,亲密无间。两人依旧没有多说什么话,但之间的气氛却已然不同,一种无形的、美好的张力弥漫在空气中。
走到阁楼下,声控灯应声而亮。
林温陶晃了晃手腕上的红绳,那抹红色在灯光下格外鲜艳。她抬起头,看向陈屿深,轻声道:“今晚,很开心。谢谢你的…教学……还有…歌。”最后那个字,她说得格外轻软。
陈屿深站在暖黄的灯光与皎洁月光的交界处,身影挺拔,目光沉静地落在她脸上,眼底有细碎的、温柔的光在缓缓流淌,像落入了星辰的碎片。
他微微颔首,声音低沉而清晰:“嗯。晚安,阿陶。”
他第一次如此自然地、省去了姓氏呼唤她的名字,那两个字从他口中吐出,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亲昵和缱绻。
林温陶的心尖像是被羽毛最柔软的部分扫过,一阵酥麻。“晚安,阿深。”她也回应了他的名字,声音轻柔得像梦呓。
她转身上楼,没有回头,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目光一直温柔地、专注地附着在她的背影上,直到她消失在楼梯的转角。
推开阁楼的窗,晚风夹杂着凉意和远处残留的、极淡的线香气涌入。
她向下望去,陈屿深也已转身离去。
林温陶靠在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腕上那根细腻的红绳,冰凉的银饰已被她的体温焐热。
窗外的荔湾渐渐沉入梦乡,只有零星灯火与天上星河默默相望。
她沉浸在方才的悸动与甜蜜里,嘴角噙着不自知的笑意。
胸腔里被一种巨大而充盈的幸福感填满,涨得微微发痛。
这个乞巧之夜,她没有像旧时的姑娘那样祈求巧手,却仿佛真的得到了“七姐”最珍贵的眷顾。
楼下,“半闲居”的趟栊门早已闩上。
陈屿深并没有立刻上楼休息,而是独自一人坐在熄了灯的茶楼大堂里。只有清冷的月光透过彩色玻璃,在地面上投下斑驳陆离的、沉默的光影。
他指间夹着一支燃了半截的烟,却没有吸,只是任由青白的烟雾袅袅升起,模糊了他沉静的侧脸。手腕上,那根与林温陶一模一样的红绳,在月光下显出一种暗沉的色泽。
他是不是……误解了什么?
是什么来着?
远处的喧嚣早已散尽,此刻的寂静,反而放大了内心某些被节日氛围勾起的、深藏已久的声音。
今晚的星河,那首无意中哼起的古老童谣,还有手腕上这抹熟悉的红色…像一把无形的钥匙,轻轻叩响了他心底那扇常年紧锁的门。
记忆的潮水带着旧日的温度与气味,汹涌而至。
也是这样一个星河清晰的七夕夜,只是那时的荔湾,似乎比现在更拥挤,也更…温暖。他记得自己还很小,只到阿嬷(奶奶)的腰间。
那时的“半闲居”还不叫“半闲居”,而是挂着更为气派的“陈记茶楼”金字招牌,终日宾客盈门,人声鼎沸。
七夕那天,茶楼会特别忙碌,但也格外有趣。阿嬷和母亲、姑姐们一起,在后院支起桌子,精心准备晚上要拿去“摆七娘”的工艺品。
父亲…那时的父亲,还不是照片上那个眉宇间凝结着愁绪的男人。他还会抱着他,予他讲故事。
阿嬷确实会在那样的夜晚,低声哼唱那首古老的童谣。调子比他现在能记起的要更完整,更婉转。
她一边哼,一边会悄悄把一根早就编好的、用红绳串着小小平安锁的手链,系在他的手腕上,嘴里念念有词:“保佑我们深仔快高长大,聪明伶俐,日后担起家族…”
那根红绳,和今晚腕上的这根,质感是如此不同。那时的红绳,浸透了阿嬷的体温、夏夜的汗水、还有茶楼里常年不散的油烟和人气息,粗糙而温暖,代表着一种毋庸置疑的、被重重爱意包裹的安全感。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
记忆的画面陡然灰暗下来。模糊的争吵声,母亲低低的啜泣,父亲越来越晚归家时身上陌生的烟酒气,还有他眉间越皱越深的沟壑。
“陈记茶楼”的招牌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阿嬷哼歌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叹息。再后来,就是那些穿着体面、眼神却冰冷的人频繁出入,搬走家里值钱的物件…父亲一夜之间像苍老了二十岁,挺直的脊梁佝偻了下去…
“饮茶世家”的荣光,像被风吹散的沙塔,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巨额的债务、旁人的冷眼、和一夜之间压在他这个“少爷”肩上的、冰冷而沉重的生存现实。
阿嬷在那场变故后没多久就病倒了,弥留之际,枯瘦的手紧紧抓着他,混浊的眼睛里满是愧疚和不甘,断断续续地重复:“…阿嬷…对唔住你…保住…保住间铺…”
那根代表童年和庇护的红绳,早就在某次混乱的搬迁或是典当中不知所踪。
连同它一起消失的,是父亲扛着他的宽阔肩膀,是母亲温柔的刺绣,是阿嬷的童谣,是那个被爱和热闹填满的、再也回不去的七夕夜。
从此,七夕于他,不再是浪漫的传说和热闹的乞巧,而是成了一个沉重的提醒——提醒他失去的一切,提醒他肩上必须扛起的责任,提醒他“陈记”虽已不在,但他必须用“半闲居”这小小的火种,死死守住家族最后一点尊严和念想,守住阿嬷临终的嘱托。
他变得沉默、早熟,将所有属于“陈屿深”个人的喜怒哀乐,连同那些稚气的喜好和柔软的回忆,一起锁进了内心最深处。
他学着用温润平和的面具应对一切,用全部的精力去经营这间小小的茶楼,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对抗外界的风雨和内心的荒芜。
直到这个七夕,另一根红绳系回了他的手腕。不同于童年那根承载着厚重期望的平安锁,这根红绳,轻盈,崭新,却带着一种令他心悸的异样的情绪,住进了他的心里。
指尖的烟燃到了尽头,灼痛感让他猛地回神。他掐灭了烟蒂,在弥漫的淡淡烟草味中,抬起手腕,就着月光凝视那抹红色。
冰凉的银饰贴着他的脉搏,能清晰地感受到血管的跳动。一下,又一下,沉稳而有力。
他忽然想起父亲当年的话——“要珍惜眼前人”。
眼前人…
那个带着相机和空白笔记本,闯入他世界的女子。那个会为了一笼虾饺的鲜美而眼睛发亮,也会为了守护这间茶楼而据理力争、锋芒毕露的女子。
那个在星河下,听他哼唱跑调的童谣,眼神亮得像落了整条银河的女子。
她像一道温暖而鲜活的光,不由分说地照进他的世界。
过去的回忆依旧沉重,伤疤仍在。
但今夜,腕间这抹新鲜的红色,和心里那份悄然滋生的、陌生的悸动,仿佛注入了一丝微弱却执拗的生机。
他缓缓握紧手腕,红绳的纹理硌着掌心。然后,他深吸了一口带着夜露凉意的空气,站起身。
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至少,在这个星河清晰的夜晚,他想允许自己,怀抱着这一丝偷来的暖意和希望。
[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七夕·红线情缘(四)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我好像一直都喜欢情绪稳定的人呢,以前写的东西也大都是这样的。 因为想写的东西很多, 也没有太清楚的思绪,所以我的情节节奏应该都很慢,有的小宝可能还会觉得有些乱啊 嘻嘻,那我就要耍一点小赖啦 我是新手,多多包涵,多多包涵啊 这里会努力改进的 (磕头)(磕头) 【作者寄语】 希望这个故事,能像一盏温热的茶,为你拂去片刻疲惫。愿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沉淀于时光中的温和与善意。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