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日记 ...

  •   那枚玉坠是时瑾心送给萧昉昭的十岁生日礼物,上面的字据说是她亲刻的——他还隐约记得时瑾心给他讲这玉上字的含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是我对你的祝福,也是期望。”
      “这是《道德经》的内容。”柳清澜不知道慧妃有没有在凉朝复刻过《道德经》,只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说出来作线索。
      “北偏院书房,我见过那本书。”
      萧昉昭领着柳清澜走了一段弯弯曲曲的路,来到一方小屋面前。那小屋虽陈旧,但并不像被火烧过的样子。
      “当时火烧到南池塘便灭了,这里是为数不多没被烧到的小院了。”
      “我自母妃去世后,再也没来过这里。”萧昉昭拉开房门,灰尘撒了两人一头。蜘蛛已经占据了房子一角,密密麻麻的白蛛网铺在天花板和墙角。
      他走到一处书架旁,熟稔地从中抽出一本书,递给柳清澜。
      柳清澜翻开印着《道德经》的那本书,书上全是手写的字,应该是时瑾心凭记忆在默写原著。
      她很快就找到了关键词“上善若水”,后面标了个东三十七,柳清澜把这个念给萧昉昭听,他迟疑片刻,就从另一个书架上找到了另一本书。
      柳清澜翻开第一页,吃惊的发现这是一本日记。
      时瑾心在上面写了一个目录,列了许多现代书目,有些后面画了对号,有些则没有。柳清澜细细看去,与当初写给墨白书坊的书单有许多重叠。她还真是厉害,背过这么多书…
      柳清澜又翻了几页,后面便成了日记:
      XX年历,在安山发现母本一株。
      XX年历,尝试嫁接番茄。
      XX年历,听闻西北有地善种甘蔗
      …
      直到有一页,上面写着:
      我本想去西街买首饰,却遇到了东街的掌柜,他非要邀我去虹猫当铺坐坐,我便去了。买一对良玉,一块做玉佩,一块雕印章正好。若是有需,便再去。

      “虹猫当铺!”柳清澜回头与萧昉昭对视一眼,他也心领神会道:“京中确有一户,在云湖街上。”
      得了进展,两人整理好小屋,关上门,正欲出千葭宫之时,空中忽响起一阵百灵鸟吟——那啼声婉转,却非自然之音。萧昉昭面色一凛,未及解释,忽然伸手搂住柳清澜的肩膀,一手捂嘴,一手把她打横抱起,“是易三的暗哨。”他压低嗓音,吐息扫过她耳畔,“冒犯了。”
      话音未落,人已掠出三丈开外。转眼他便带着柳清澜隐入宫墙外一片灌木丛中。
      柳清澜脚一着地,萧昉昭也松开了手,她赶紧呼了一大口气,怒目圆睁,也压着嗓子问:“怎么回事?这里不是冷宫,寻常还有人来?”
      萧昉昭侧身避开她的视线,长睫低垂,脸色阴晴不定。他苦笑:“寻常是无人问津,但陛下偶尔亲临…”
      皇上啊!柳清澜还没见过凉朝的当朝皇帝萧御景,她鬼鬼祟祟地想探头去看,被萧昉昭拽住袖子拽回了树林里。
      “私闯冷宫是重罪。”萧昉昭冷冷说了这句话,柳清澜顿时就安分下来,她缩回自己的脚,蹲在一颗柳树后面装乖巧。
      “宫人们不都说,陛下与慧妃关系极差,怎得…?”
      “我不知。”萧昉昭的眼神忽明忽灭,这个困扰他多年的谜题,向来无人可诉,今日机缘巧合,他便多与柳清澜倾诉两句。
      “幼时常见其他皇嗣承欢膝下,其母妃与陛下亲近非常,而母亲…唯独慧妃她长居冷宫,即使陛下来了,两人也十分疏离。我曾问她…”这段记忆萧昉昭记得真切,当时慧妃的眼神中埋藏着他看不懂的情绪。

      "孩儿愚钝,"年幼的萧昉昭跪坐在席上,"可是爹爹厌弃了娘亲?"
      慧妃放下手中的笔,笑着招小孩起身上前来,她捏了捏萧昉昭的小脸,手感不错。
      “季曦觉得寂寞了?”
      萧昉昭摇头。他曾见过皇兄在御花园里被父皇高高举起的模样,也听过皇妹银铃般的笑声——但这些从来与他无关。宫人们私下都说,他这个生来带煞的皇子,能平安长大已是万幸。
      "孩儿...不寂寞。"稚嫩的嗓音里带着超乎年龄的克制。
      慧妃看着眼前这个早熟的孩子,轻抚他的额发。
      “陛下的厌弃与宠爱,于我都不重要。不争便是争,以后你会明白的。”
      “若慧妃与我同命,那她应该是不愿呆在宫里。”
      柳清澜听完这番往事,眼前浮现出一位青衣女子的模样,她听着墙外的荣华喧嚣,却笑着在千葭宫里写着书…
      “或许吧。”萧昉昭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闭上眼把回忆里的那张脸驱散。
      “自冷宫那场大火后,陛下倒时常来此祭奠慧妃。”萧昉昭似嘲弄地说:“来得倒比生前还频繁些。想必正是因着圣心难测,宫里其他的娘娘们才不敢再提慧妃的事情。”
      柳清澜小鸡啄米般点头,面上应和着萧昉昭的话,心里却忍不住诽谤皇帝:果然死了的白月光才是最好的白月光,活着不珍惜,失去了才装深情,看来这位皇帝的感情账也糊涂得很。
      两个人在这密林里又呆了半盏茶的时间,蹲到脚发麻,才听到了另一只人工百灵鸟啼声。萧昉昭抚着柳清澜起身,问她累不累。
      “无妨!我们还是快些去那当铺吧!”柳清澜举起小手,依旧神采奕奕,仿佛刚才那个满嘴抱怨脚疼的少女不是她。萧昉昭见她这样,也笑了。那笑意很淡,像石子投入水中泛起的涟漪。
      他们怕皇上来回折返,不敢再走正门,萧昉昭便带柳清澜爬了一次墙头——柳清澜还是第一次有这种新奇体验,她一激动,又撞了萧昉昭满怀。
      她猛然想起"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法,慌忙向后撤步,情急之下,她竟学着江湖人的架势抱拳:"冒、冒犯了!"话音未落,自己先红了耳根——这姿态放在闺阁女子身上,着实不伦不类。
      萧昉昭倒是习惯了似的,不在意的拍去衣摆沾上的尘土,笑着答道:“既为同舟之客,何须计较细枝末节?”
      也不知易三是如何知道两人是翻了墙头出来的,他们往侧门走了两步,便遇到了易三。
      “城门外的马车已经备好了。”
      “你去街上买点吃食,午膳时辰已过了。”
      萧昉昭话音未落,柳清澜的腹中忽地传来一声轻响。她这才惊觉,日影西斜,竟已过了三个时辰,这冷宫还真挺大的…
      吃了饼子又喝了红汤,汤足饭饱之后,马车才慢悠悠地到了云湖街角的虹猫当铺。
      来得时机刚好,那店铺里的伙计正打算挂了帘子回家,见到身穿华服的萧昉昭下了车,立刻又换上谄媚的笑容。
      “爷,来存钱的?”
      “请问你们掌柜的在吗?”
      “在的在的!您来的正好,我去请他。”
      柳清澜佩服的看着伙计,心道这看客人的眼力劲儿,小伙子以后干销售肯定有出息。

      柳清澜已换了一身闺阁小姐的妆容,走在萧昉昭身边倒是十分般配,故而那伙计嘴上拍起马屁:“夫人美貌,若是看上小店里的首饰,都教掌柜的送您一套。”
      “你倒油嘴滑舌,替我做上主了?”
      人未见,声先到。柳清澜抬眼看去,一个符合刻板印象的胖掌柜,笑呵呵地从帘子后面走出来。他看着四五十岁,留着胡子,穿一身湖蓝色褂子,声音响亮。
      “鄙人姓郝,请问贵人如何称呼?”
      萧昉昭没说话,只使了个眼神,郝掌柜立刻心领神会,他挥挥手,让伙计们该干嘛干嘛去——“老黄,把帘子盖上,今日打烊了。”“大狗,奉茶待客!”
      “茶便免了。”萧昉昭悄悄地戳了下柳清澜肩膀,示意她跟上郝掌柜的脚步。
      “不过向掌柜的问句话,些许小事,费不得多少工夫。”
      三人便进了典当铺的后院的一间小屋。
      萧昉昭开门见山,拿出那方小印,直接问道:“家母曾来买玉,敢问此玉产自何地?”
      郝掌柜一见那玉石,脸色顿时变了。他用手抚抚胡子,眼睛转溜着打量起萧昉昭与柳清澜。见他不语,萧昉昭便伸手把小印递给了掌柜的。
      “你便是季曦?”
      郝掌柜见萧昉昭点头,不禁大笑:“小儿长大了啊!”
      他又转头看向柳清澜,问道:“这位是?”
      “她是这小印的主人。”
      柳清澜这时从口袋里拿出那把钥匙,只举给郝掌柜看。
      郝掌柜点点头,他没再多问,只说道:
      “南边有座废庙,空了十几年,如今也该有个主人了。”
      说完这句话,郝掌柜已站起身,摆出一副送客的表情来。
      “这…我”柳清澜还想再问问慧妃的事,但萧昉昭已朝郝掌柜行了礼,走出了屋子。
      “你不好奇嘛!”柳清澜出了当铺,小声地嘟囔,她还以为萧昉昭会多郝掌柜问几句这个充满秘密的养母的故事,没想到他居然一言不发。
      萧昉昭装作没听见她的话,只朝着担任车夫的易三喊:“去南边的圣贤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