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假是真时真亦假 ...

  •   古来江湖的规矩:“宁舍一锭金,不给一句春。”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正是这个道理。
      然规劝之言,如鱼摘鳞,若所琢非玉,徒增嫌隙,于其无益,于己有害,嗨!倒落个自寻烦恼。故此,非遇良人,“经”不可轻传,贾老义士若非出于对眼前后生的由衷喜欢,断不会轻言劝诫。
      杨睿明白,贾老义士出于至诚,句句“真言”,内心毫不反感,于是乎,更钦佩眼前这位绝世高人。
      贾时珍老先生,见杨睿对自己的话深以为然,真是孺子可教啊。他紧接着又对杨睿提了一个要求:
      “这些话,务必谨记,将来对你大有裨(bì)益。嗯......光说吧,怕你记不住,看你腰间挂着的方酒壶不错,我将它没收,以此为记,你可愿意?”
      杨睿取下腰间的方形扁酒壶,看了看,然后,目光坚定地说道:“也罢!既然恩公喜欢,我没二话,给,拿去。”
      话毕,杨睿顺势轻轻地将酒壶抛向贾老义士,贾老义士伸手接住,满意地点点头,再没有顾虑,要走了,杨睿说要送一送,就这样跟着走出二里地。
      “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最终,杨睿洒泪分别,贾老义士飘然而去......
      在这之后,贾老义士在渠沃城待了半个多月就离开了,但渠沃城中,谋财害命的事明显少了很多,倒是多了许多左腿瘸子,大家对此不明就里,引以为奇。
      此时还在渠沃城的杨睿,当看到城里多了一些他口中的“三腿□□”时,自是明白其中的奥秘......
      这就是“方形银酒壶”的整件事的详细经过。
      当铺门外,大槐树旁,青苔上,一人深深驻立,绿荫下,思追往事失神,天光灼灼,凉风过街,树影婆娑(suō)。
      那人正是回忆渠沃城之事的贾老义士。
      记忆这个东西很是奇特,要是忘了某件事,是一点也想不起来,要是忽然能想到什么,唰的一下,一点就透,全都能想起来。
      贾老义士经过思绪的那么一运转,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记起,兴奋得他感慨道:
      “当真是老了,前不久发生的事,愣记不起来,老半天才想通。这个方形扁酒壶,原来是我向杨睿那小子要的。嗨!我要它干什么呢?我又不喝酒,这壶身还雕刻着一个漂亮女子,这多不......”
      “噫!”突然,贾老义士发现酒壶正面雕刻的美丽女子旁,刻着一行小字,上面写着:“为先妣(bǐ)武云儿做此留念。”
      贾老义士心头一凛,暗自嘀咕道:
      “之前没注意到上面刻有字,认为所雕刻的无非一轻浮美艳的女子罢了。可这文字分明是‘纪念亡母武云儿’的意思,莫非他的母亲早已亡故,酒壶上所雕刻之女子是其生母?所以刻之,带在身上以作留念......?
      “不管怎么说吧,这件东西对延云后生有特殊意义。我待到合适时机,必要归还于他,所以需要妥善保存才是。
      “我无酗酒之习惯,其二,酒壶上所刻之女子,虽然是雕刻之相,亦难掩其的美貌,我一年过花甲之人,带在身上多有不便,不如还存到当铺之中,更妥当安全些。”
      打定主意后,贾老义士折返回“惠通当铺”,二进当铺。
      走到门口时,原来以轻慢姿态对待过贾老义士的那个小伙计,看到贾老义士回来了,赶忙迎了过去,将贾老义士规规矩矩地请进门来。
      贾老义士见状,心想:“这店伙计,前倨后恭,思之令人发笑。不过呢,还得是年轻人啊,心思活泛,一点就透,很好。”
      当铺老掌柜看见贾老义士又回来了,不敢怠慢,根据贾老义士的诉求,重新办理了这个银制酒壶的入库保管单子,一切完毕后,贾老义士拿着赎物凭票,离开了惠通当铺。
      贾老义士不知从哪变出一张二百两的银票来,也许是从当铺刚取出的书本页缝里夹带的,亦或者是别的地方。总之,对于贾老义士这样功夫卓绝的大侠客来说,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一纸风行通天下,万金流动汇中西。”这是“顺义银号”店门口的楹联如是说。
      贾老义士拿着二百两面额的银票走进顺义银号,无有阻碍,顺利地兑换了五十两散碎银子和几大吊铜钱。
      换成碎银和制钱,这主要是为了方便花销。如果你拿着二百两银票买串糖葫芦,小贩们能当场气晕,会认为你在找茬,不卖你了,这儿找不开!连人带全部的糖葫芦都算给你,也不值二百两银子呀!这不纯难为这些小商小贩吗?
      久经磨砺的、老成练达的贾老义士自然是知晓其中的道理,断不会做那讨人嫌的事。但他如此轻车熟路,也许,年青的时候犯过类似的事情,有过教训,吃一堑,长一智,这就叫“岁月的力量”吧。
      果不出所料,贾老义士把银票换开后,第一要务就去了银号附近的糖葫芦小贩那里,用六枚铜钱买了六根冰糖葫芦,小贩高兴地用油纸包好,贾老义士接过,放进布袋里。
      出一趟远门,进一次县城,不容易。乡下的黄土路难走啊,坑洼不平,要是近日下过雨,还有水坑啥滴,一不留神就踩上了。
      比如说贾老义士,来前他走的是挺快的,准切的说是“飞快”,但这一快吧,这眼力就跟不上速度,老眼这么一昏花,可能一脚就踩进路上的水坑里了,不然他裤腿上怎么都是泥点子呢......
      出行不易,贾老义士借此机会,尽量多采买一些生活物资,像各种药品,比如刀伤药,对他这种侠客自不必说,但他还去市集买菜,像一条子猪肉,几个胡葱,也有部分人叫它“洋葱”的......
      因为他选择一人游侠天下多年,买东西买菜的活计都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呢。
      贾老义士有过名义上的妻子,但早年不幸亡故,之后赌誓不娶,也就无儿无女了,官家的说法是“鳏(guān)独”之人,也就是俗语言“灶王爷绑腿肚子上,人走家搬”的那主。
      但也恰恰是,他这种“无牵无挂”,才有“我入地狱”的“无我”境界,造就了一代游侠的传奇。
      之后,贾老义士兀(wù)自去了棺材店,买了很多纸马香供等祭祀用品,猜不透做什么用的。
      应取的取了,该买的买了,置办齐全后,贾老义士不敢多滞留在县城中,走出城门。
      这个城门,不比大州大府的城门,不是磨砖对缝,青石砌就,它是泥砖干垒,黄土抹缝。城墙面破旧的地方长了青青的燕草,显得古朴萧败,但岁月的侵蚀,丝毫不影响它在那个时代的风刀霜剑下,岿(kuī)然不动,庄严肃穆地守护这一方净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一出城门,远离尘嚣,四下无人,唯有那,罗雀啼鸣,河水潺潺(chán),平原莽野,任尔纵横,再不用羁绊了!
      此时此地,什么话都可以说,真话也可以说了,不会有人听见,这是独属于一个人的归途......
      “假是真时,真亦假啊——,无为有处,有还无嘞......!”贾老义士哼着小曲,走在人迹稀少的田野小路上。
      一会儿,贾老义士唱完了,哈哈大笑道:“贾时珍——假是真,贾就是甄!原没有什么贾老义士,有的只是甄老剑客。天知道,我甄德秀是贾时珍,贾时珍便是我甄德秀,啊哈哈哈......”
      归根溯源,甄德秀老剑客之所以化名贾时珍,全是为了防备他的那俩“二三其德”的逆徒。
      早前,甄老剑客其实对他的二徒弟和三徒弟的品行不端已有察觉,奈何一念之仁,又有他大徒弟的前车之鉴,认为徒弟既收下了,徒弟纵有不对,为师的教诲之,不可轻易言弃。哪料想,留下了祸根。
      “井深难量犹可量,人心难测终难测。”任甄德秀如何精明,也有老马失前蹄的一天,未料得他的俩徒弟会那么快对他下了毒手,全不顾念师徒情分,暗下埋伏,打的他措手不及,逼得他投水而逃,几生几死。
      然徒弟的心思如何缜密,当老师的也能知晓一二,并加以防备,未雨绸缪:
      “事先,甄德秀把剑谱等重要物件,用化名寄存在当铺,之后把当票藏匿在书籍的封面夹层之中,最后以‘贾时珍’的名字,把书寄存在市井小民王老好家中。如此‘三环套月’的藏物之法,不可不谓,用心良苦啊!”
      甄德秀看到取回的剑谱秘籍,又想到处心积虑想要得到它的两个逆徒,气不过,愤慨道:
      “唉,就算当时死在他们的手上,他们也休想在我身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和‘老子’斗法,还嫩着个哪!命里有,终会有,命里无,到底无!兔崽子,想瞎了他们的心!”
      甄德秀,来是沿河而来,走也是顺河而走。
      蕙济河畔滚滚的流水,给甄德秀老侠客无言地诉说着一件事,一件他需要完成的使命,一件他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大河水,不舍昼夜,后浪推走前浪。尘世上,钟灵毓(yù)秀,新人换去旧人。”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假是真时真亦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