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只要岁岁年年,人长久。 ...

  •   行宫建在终南山麓,推开窗便是漫山红叶。太后卸下凤冠那日,对着铜镜看了许久,忽然道:“哀家有白发了。”

      苏挽霓正为她篦发,闻言俯身凑近镜前:“在哪儿?儿臣帮母后拔了。”

      “不必。”太后按住她手腕,“该老的终究要老。”

      话虽如此,当夜苏挽霓还是翻遍了医书,次日一早便钻进厨房。傍晚端来盏黑糊糊的药膏:“母后试试这个,据说是孙真人遗方。”

      太后瞧着那可疑的色泽:“你要毒杀亲婆母?”

      “儿臣先试。”苏挽霓当真舀了半勺咽下,苦得直蹙眉。太后终是心软,由着她将药膏细细敷在眼角。

      药香氤氲中,忽听窗外马蹄声急。暗卫送来京城急报:安太妃在冷宫自缢,留书承认毒害先帝,却将谋害皇嗣之事推给已故李贵妃。

      “她倒聪明。”太后冷笑,“死无对证,保全家族。”

      苏挽霓拧干帕子为她净面:“母后可要回宫?”

      “不回。”太后闭目仰脸,“朝中自有大臣断案。”

      然而三日后,行宫外忽然来了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侍女引着一位素衣妇人匆匆而入,怀中抱着个面色青紫的婴孩。

      “求太后救救这孩子!”妇人跪地泣不成声,“这是...这是李家最后一点血脉。”

      太后默然良久,终是道:“取哀家药箱来。”

      药箱尘封多年,掀开时散出陈旧香气。最底层有个紫檀小盒,盛着枚乌黑丸药——正是当年她为自己解毒时研制的方子。

      “只有一粒。”太后将药丸放入妇人掌心,“若无效...”

      “民妇明白。”妇人重重叩首,“无论结果,绝无怨言。”

      马车连夜离去。苏挽霓望着远去烟尘,轻声问:“母后为何不留那药?您的心痛之症...”

      “老了,不必浪费。”太后转身往温泉池去,“倒是你,该学学新方子——这孩子若挺过来,后续调理更费心神。”

      苏挽霓眼眶骤热。原来太后早算到后续,故意让她旁观制药过程。

      冬至那日,京城捷报与雪花同至:孩儿转危为安,皇帝下旨大赦天下。

      太后正在教苏挽霓剪窗花,闻言只淡淡“嗯”了一声。红纸在指间翻转,渐渐成了并蒂莲模样。

      “母后其实很高兴?”苏挽霓借着递剪刀的功夫,指尖轻轻勾她掌心。

      太后拍开她的手:“好好剪你的。”

      夜里却主动温了桂花酿。酒过三巡,忽然道:“当年先帝去后,安太妃曾送来一盆断肠草。”

      苏挽霓执壶的手一颤。

      “她说既痛失所爱,不如随他去。”太后望着窗外雪幕,“哀家却把草养活了——你看院角那株红果的便是。”

      苏挽霓怔怔望去,果然见雪中点点猩红。

      “这深宫啊...”太后与她交杯共饮,“要么学会自己疼自己,要么找个人互相疼。”

      酒盏倾倒,暖香弥漫。苏挽霓借着醉意吻她唇角:“那母后现在...还疼么?”

      太后翻身将人压进锦褥:“你试试便知。”

      晨光熹微时,苏挽霓在药房发现了太后新写的药方——竟是专治心悸之症的。笺角备注:需以制药人之血为引。

      她蓦然想起太后近日腕间新缠的绷带。

      冲回寝殿时,太后正在梳妆。从镜中看见她通红眼眶,轻笑:“哭什么?不过几滴血。”

      苏挽霓夺过梳子,颤抖着为她绾发:“母后若再如此...儿臣便再也不理母后了。”

      “威胁哀家?”太后转身将人拉进怀里,“那哀家只好...把你拴在身边一辈子。”

      岁末爆竹声中,行宫来了位白发医者。提着药箱,风尘仆仆。

      “老臣奉旨,特来行宫常住。”太医令笑着拱手,“太后娘娘可还让老臣请平安脉?”

      太后挑眉:“皇帝倒是会揣摩人心。”

      苏挽霓轻声道:“母后为何非要太医令来?他的医术儿臣也学得七八...”

      “傻话。”太后为她簪上新剪的红梅,“总要有人看着你这小哭包——免得日后哀家不在了,你连心疼病都治不好。”

      雪停云散,月光洒满庭院。苏挽霓望着镜中相依的身影,忽然想起那幅未带来的画。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原来不必恨。只要岁岁年年,人长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