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心暖与临危受命 ...
-
急诊抢救室的惊心动魄仿佛还残留着硝烟味,陆秉权拖着灌了铅般的双腿回到自己安静的办公室。门一关上,外界的喧嚣被隔绝,只剩下他自己沉重的心跳和尚未平复的呼吸。他颓然跌坐在椅子上,后背重重靠在椅背,闭上眼睛,用力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肾上腺素退去后,是排山倒海的疲惫,精神和身体都像是被掏空了。
刚才在急诊走廊,林耀彬指尖微凉的触感和那句低低的“辛苦了”,像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他心头激起一圈圈涟漪,暂时压下了那份面对死亡的沉重。此刻独处,那份疲惫感却更加清晰。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随即推开一条缝。林耀彬探进头来,手里拎着那个熟悉的保温袋,眼神里带着小心翼翼的关切:“**权哥?**”
陆秉权睁开眼,看到是他,紧绷的神经几不可查地松了一分,没说话,只是微微点了下头。
林耀彬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关上门。他没问抢救的事,只是默默地将保温袋放在办公桌上,打开。里面依旧是精致的三层饭盒:清炒虾仁、上汤娃娃菜、一小份卤牛肉,还有温热的米饭。旁边放着他中午送来的安神汤保温壶,旁边还多了一个洗好的苹果。
“吃点东西吧。”林耀彬的声音放得很轻,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刚热好的。汤也再喝点,安神的。” 他拧开保温壶的盖子,清甜的香气再次弥漫开来。
陆秉权看着桌上冒着热气的饭菜和汤,再看看林耀彬安静等待的样子。拒绝的话在舌尖滚了滚,最终咽了回去。他拿起筷子,沉默地吃了起来。食物温热熨帖,虾仁鲜嫩,娃娃菜清爽,卤牛肉软烂入味。一口热汤下肚,仿佛真的有一股暖流缓缓注入冰冷的四肢百骸,驱散着疲惫。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陆秉权吃饭的细微声响和林耀彬偶尔帮他添汤的动作。没有多余的言语,但这种无声的陪伴和妥帖的照顾,却比任何安慰都更能抚慰陆秉权紧绷的神经和刚刚经历生死时速的心灵。
“谢谢。”陆秉权吃完最后一口饭,放下筷子,声音带着疲惫后的沙哑,但比之前柔和了许多。
林耀彬笑了笑,收拾着碗筷:“跟我还客气什么。你睡会儿吧,下午还有门诊呢。我帮你把门反锁上,没人打扰你。” 他动作利落地收拾好,拎起保温袋,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陆秉权一眼,眼神温柔,“好好休息。”
门被轻轻带上,落锁的声音传来。办公室里只剩下陆秉权一个人。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食物的温暖和安神汤的作用开始显现,加上林耀彬带来的那份安心感,疲惫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他竟真的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沉沉地睡了过去。这一觉,虽然短暂,却异常安稳。
下午的门诊开始不久,陆秉权就被走廊里一阵压抑的争吵声吸引了注意。
“赵主任!您再看看!我父亲这病到底怎么回事啊?跑了多少家医院了,都说没法治,只能拖着!您可是专家啊!” 一个中年男人焦急的声音带着绝望。
“是啊赵主任,求求您想想办法吧!老爷子太遭罪了!” 一个妇女带着哭腔恳求。
陆秉权走出诊室,看到老赵正被一对衣着体面、但面容憔悴焦虑的男女围着。老赵眉头紧锁,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检查报告和影像片子,脸上是少见的凝重和……一丝束手无策的烦躁。
“王先生,王太太,”老赵的声音带着无奈,“令尊的情况,片子你也看到了,胃窦部这个占位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也很不典型。胃镜取了三次活检,病理结果都是‘炎性增生’,没有明确肿瘤证据。PET-CT也没显示高代谢。但临床症状又很重:持续性的上腹痛、梗阻感、消瘦、贫血……这确实非常棘手,不符合任何一种常见胃病的典型表现。”
老赵指着片子:“我们组织了院内多学科会诊(MDT),外科、影像科、病理科都参与了。外科的意见是,病灶位置不好,性质不明,贸然开腹风险太大,怕切不干净或者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目前……确实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对症支持治疗,缓解痛苦。”
“那……那就这么看着老爷子等死吗?”中年男人(王先生)激动地提高了音量,眼圈通红。
“老赵,什么情况?”陆秉权走了过去。
老赵看到他,像是看到了救星,又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把手里那沓资料往陆秉权手里一塞:“小陆,你来得正好!你看看这个!王老爷子,76岁,持续腹痛、呕吐、消瘦半年。各大医院跑遍了,诊断不明!片子、报告都在这儿,MDT都开过了,没招!”
陆秉权接过资料,目光迅速扫过病史摘要、影像报告和厚厚一叠病理报告。当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张胃镜图片和对应的病理描述上时,瞳孔骤然收缩!
这张图片上的病灶形态——那种奇特的“假性浸润”表现,那种介于炎症与肿瘤之间的模糊状态……还有病理报告里反复提到的“间质细胞显著增生”、“奇异细胞”、“缺乏典型恶性证据”……
这个图像,这种描述……太熟悉了!
一股电流瞬间窜过陆秉权的脊背!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锐利如鹰,看向老赵和王先生夫妇:“这个病例……我在哥大医学院附属医院轮转时,遇到过一例几乎一模一样的!”
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老赵、王先生夫妇的目光都聚焦在陆秉权身上。
“当时那位患者也是老年男性,症状、影像表现、甚至病理结果都和这位老爷子高度相似。”陆秉权的语速很快,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确定性,“当时也被诊断为疑难病例。后来是我的导师,Dr. Harrison,大胆提出这可能是极其罕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变异型,常规活检很难捕捉到典型特征,PET-CT对这种惰性生长的亚型也不敏感!”
他翻出影像片子上一个不起眼的区域:“看这里!这种微小的、不均匀的钙化点!还有胃壁这种特殊的增厚模式!跟Dr. Harrison分析的那例高度吻合!他当时力排众议,坚持做了腹腔镜探查和术中快速病理,最终确诊,并成功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术后恢复良好!”
老赵听得目瞪口呆,一把抢过片子仔细看:“钙化点?增厚模式?……嘶!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那个意思?!”
王先生夫妇眼中瞬间燃起了希望的火苗:“陆医生!您的意思是……我父亲还有救?!”
“只是高度怀疑!”陆秉权保持冷静,“需要结合更深入的免疫组化,比如Syn、CgA、CD56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和基因检测来进一步支持。但如果有手术探查的机会,术中快速病理是确诊的金标准!”
老赵猛地一拍大腿:“有门儿!小陆!你真是我的福星啊!” 他激动地转向王先生夫妇:“王先生,王太太!如果陆医生判断没错,这可能就是突破口!但这种手术难度极高,对术者要求极高!需要极其精细的操作和准确的判断!”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陆秉权,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信任:“小陆,你在哥大跟过这样的手术,又亲手处理过类似的疑难病例,你对这种变异型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可能比我们所有人都强!这个手术……你敢不敢接?愿不愿意接?!”
陆秉权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这不仅是一个挽救生命的机会,更是对他专业能力的终极挑战和认可!他看着王先生夫妇充满期盼和哀求的眼神,看着老赵眼中全然的信任,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如磐石:
“如果医院和家属信任,我愿意承担这台手术!”
王老爷子极其罕见的疑似“胃特殊类型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以及陆秉权基于哥大经历的精准判断和主动请缨,像一颗炸弹在仁和医院高层引起了轩然大波。
紧急召开的院长办公会气氛凝重。投影上播放着王老爷子的影像资料、陆秉权指出的关键点,以及他提供的哥大病例对比资料。
“太像了!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影像科主任惊叹。
“如果陆医生的判断正确,这将是国内文献报道极其罕见的病例!成功诊治的意义重大!” 内科大主任激动地说。
“但手术风险太大了!患者高龄,基础情况差,病灶位置刁钻,性质不明!陆医生虽然优秀,但毕竟年轻,资历尚浅,主刀这种级别的手术……” 一位保守的副院长提出质疑。
“资历不代表能力!”老赵猛地站起来,声音洪亮,“陆秉权在哥大的经历,他对这种罕见病的认知深度,他的手术天赋和心理素质,刚才在急诊抢救你们也看到了!临危不乱!这种病例,除了他,我们谁有把握?谁敢说有比他更丰富的经验?!保守治疗就是等死!手术,是老爷子唯一的希望!也是我们医院在疑难消化道肿瘤诊疗领域打响名号的机会!”
会议室内争论激烈。最终,院长拍板了。他目光扫过众人,落在一直沉默但眼神坚定的陆秉权身上:
“陆医生,你的分析和勇气,令人印象深刻。这个病例的特殊性和挑战性,以及对医院学科建设的潜在贡献,我们都看到了。”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
“这台手术,由你主刀!医院全力支持!立刻成立最强辅助团队:老赵,你做一助!麻醉科、手术室、ICU,全部按最高规格准备!病理科做好术中快速和术后深度分析的准备!王先生那边,我去沟通签字!”
他看向陆秉权,眼神充满期许和信任:
“陆医生,放手去做!仁和医院,做你的后盾!这台手术,只许成功!”
“是!院长!”陆秉权站起身,声音沉稳有力,眼中燃烧着斗志和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他知道,这不仅关乎一个老人的生命,也关乎医院的声誉,更关乎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无影灯的光芒冰冷而集中。陆秉权站在洗手池前,水流冲刷着他修长有力的手指,一遍又一遍,直到皮肤微微发红。他神情专注,眼神沉静如水,仿佛隔绝了外界所有的喧嚣和压力。
老赵穿着洗手服站在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但眼神里是满满的信任和支持。
陆秉权关掉水龙头,接过护士递来的无菌巾擦干手。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那扇通往手术室的大门。
门外,王先生夫妇紧张地守候着,林耀彬不知何时也赶来了,安静地站在不远处的阴影里,帽檐压得很低,目光紧紧追随着陆秉权的背影,充满了无声的担忧和全然的信任与支持。
陆秉权走到手术室门口,脚步微微顿了一下。他没有回头,但似乎能感受到背后那道灼热的视线。他抬手,轻轻推开了手术室厚重的大门。
门内,是无影灯下等待拯救的生命,是职业生涯的严峻考验,也是他医学理想闪耀的舞台。
门外,是沉甸甸的期盼,是无声的守护,是那个将他从疲惫中唤醒、又在他走向战场时默默守望的人。
陆秉权挺直脊背,迈步走了进去。手术室的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
一场与罕见病魔的较量,一场承载着生命希望与职业荣光的战役,即将在这冰冷而神圣的无影灯下,由这位年轻却天赋卓绝的医生——陆秉权,亲手拉开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