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无影灯下的战役与荣光 ...

  •   厚重的手术室大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无影灯冰冷刺眼的光芒倾泻而下,将手术台笼罩在一片肃杀的白光之中。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电刀灼烧组织的焦糊气味。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此刻听起来如同催命的鼓点。
      陆秉权站在主刀位,眼神沉静如水,仿佛与周遭的紧张气氛隔绝。老赵作为一助,神情凝重地站在他身侧。麻醉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各司其职,气氛凝重到极点。
      “开始计时。”陆秉权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清晰而沉稳。
      腹腔镜镜头小心翼翼地探入。高清屏幕上,王老爷子的腹腔内部景象呈现出来。胃窦部那个“罪魁祸首”赫然在目——一个形态怪异、边界模糊不清的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血管盘根错节,如同一个扎根在生命线上的狰狞毒瘤。其复杂和险恶程度,远超术前影像评估!
      “粘连太严重了!”老赵低呼一声,眉头拧成了疙瘩。肿物与胰腺、横结肠、后腹膜广泛致密粘连,稍有不慎就会撕裂重要血管或脏器,引发灾难性大出血或胰瘘、肠瘘!
      陆秉权没有慌乱,眼神锐利如鹰隼,紧盯着屏幕:“钝锐结合,精细分离。超声刀准备,能量调低。赵哥,注意保护胰腺被膜和结肠系膜血管。” 他操控着器械,动作极其精细、缓慢,如同在拆除一枚极其精密的炸弹。每一次分离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汗水迅速浸湿了他额头的无菌帽边缘。
      就在分离一处看似安全的区域时,一条极其粗大、位置隐匿的滋养血管被意外撕破!
      “出血!”老赵惊呼!
      暗红色的血液瞬间涌出,模糊了视野!
      “吸引!快!”陆秉权声音陡然拔高,却依旧稳定,“无损伤血管钳!近端控制!” 他反应快如闪电,精准地钳夹住血管近端。同时,器械护士迅速递上止血纱和电凝设备。
      “血压下降!80/50!”麻醉师急促报告。
      “加压输液!多巴胺微泵维持!”陆秉权一边指挥,一边迅速而精准地处理出血点。电凝的滋滋声在寂静的手术室里格外刺耳。几秒钟后,汹涌的出血被成功止住。陆秉权后背的手术衣已湿透一片。
      手术艰难地进行到核心阶段——剥离肿物与胃壁的深层浸润。巨大的牵拉和剥离操作,加上患者高龄、基础情况差,引发了剧烈的应激反应。
      “心率160!室性早搏!血压60/40!血氧掉到90!”麻醉师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紧张,“快顶不住了!”
      “暂停操作!调整呼吸参数!纯氧!去甲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静推纠正心律!”陆秉权果断下令,声音如同定海神针。他迅速后退一步,让出操作空间,目光紧紧盯着监护仪上疯狂跳动的数字,大脑飞速运转,判断着是继续还是中止。
      “陆医生……”老赵的声音带着犹豫和担忧。
      陆秉权深吸一口气,眼神扫过屏幕上那个顽固的肿物,再看向监护仪。他看到了短暂出现的窦性心律!看到了血压在强心升压药作用下艰难爬升的曲线!
      “不能停!”他斩钉截铁,“停在这里,患者下不了台!继续!动作再轻!再快!麻醉稳住!给我三分钟!”
      这是豪赌!赌患者的生命力,赌团队的配合,更赌他自己的判断和操作!
      陆秉权再次上前。他的动作仿佛进入了一种玄妙的状态,摒弃了所有杂念,只剩下眼、手、器械与病魔的终极对话。剥离、止血、再剥离……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毫厘,快如闪电又举重若轻。他调动了在哥大魔鬼训练中获得的所有经验和直觉,将手术刀和器械化作了自己肢体的延伸。
      三分钟,如同三个世纪。
      终于!
      “肿物完整剥离!”陆秉权清晰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快速病理!”老赵立刻将切下的肿物组织递给巡回护士。
      接下来的胃壁修复、淋巴结清扫区域处理,虽然依旧复杂,但在陆秉权稳定的掌控下,相对顺利。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陆秉权放下器械,长长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手术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
      “术中快速病理报告:符合低度恶性潜能神经内分泌肿瘤,切缘阴性!” 巡回护士激动地跑进来汇报。
      “生命体征稳定!血压回升!血氧100%!”麻醉师也松了口气,声音带着欣喜。
      手术室里瞬间响起压抑不住的、低低的欢呼声!成功了!这台地狱级难度、充满致命意外的手术,成功了!
      老赵激动地用力拍了拍陆秉权的肩膀,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后怕:“好小子!真有你的!阎王手里抢人啊!”
      陆秉权靠在手术台边,摘下被汗水模糊的护目镜,露出极度疲惫却明亮如星辰的眼睛。他看向屏幕上被切除肿瘤后相对“干净”的术野,又看向监护仪上趋于平稳的生命体征,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难以言喻的激动涌上心头。他做到了!为了那个垂危的老人,为了医院的信任,也为了他自己!
      王老爷子被平稳送入ICU。术后恢复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肿瘤位置特殊和手术的巨大创伤,老爷子出现了预料之中的并发症:胃动力严重障碍,需要长期的肠内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还有一定程度的神经损伤,导致食欲极差和味觉异常。虽然留下了后遗症,但肿瘤被根治性切除,生命得以挽救!这已经是在那地狱般的病情下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而这场惊心动魄、成功挑战罕见病魔的高难度手术,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拯救一个生命。
      手术成功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国家级医学媒体率先报道,《仁和医院成功攻克罕见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变异型难题!》、《青年才俊陆秉权主刀,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详细的病例分析、手术难点突破、以及陆秉权在哥大的背景和精湛技艺,被反复提及。
      全国消化外科、肿瘤科顶级专家为之震动!各种学术会议、研讨会纷纷邀请陆秉权做专题报告。他的手术录像(关键部分)成为各大医院争相学习研究的范本。无数同行打电话到仁和医院取经,希望学习掌握这种识别和应对罕见变异型肿瘤的技术。
      消息甚至传到了国外。陆秉权在哥大的导师Dr. Harrison发来热情洋溢的祝贺邮件,并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撰文介绍此病例,高度评价陆秉权的技术和勇气,称其为“来自东方的杰出外科新星”!仁和医院的名字,第一次以如此正面的、技术领先的姿态,出现在全球顶尖医学视野中。
      仁和医院上下沸腾了!官网点击量暴增,预约挂号系统一度瘫痪。医院门口甚至出现了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医院领导层脸上乐开了花,这是建院以来获得的最大、最硬核的声誉提升!
      陆秉权,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响彻全国医学界,成为了“天才外科医生”、“罕见病克星”的代名词。
      一场特殊的院级高层会议召开。气氛庄重而喜悦。
      院长满面红光,声音洪亮:“陆秉权医生在本次极其罕见、高难度病例的诊治过程中,展现出了超凡的医学洞察力、精湛的手术技艺、临危不乱的强大心理素质以及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他的成功,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极大地提升了我院乃至我国在疑难消化道肿瘤诊疗领域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其贡献,有目共睹!”
      他环视全场,语气变得斩钉截铁:“经院党委研究决定,并报请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为表彰陆秉权医生的卓越贡献,并激励更多青年才俊勇攀医学高峰,决定——”
      “**破格晋升陆秉权同志为仁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话音落下,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老赵拍得最响,一脸“与有荣焉”的骄傲。其他领导和专家也纷纷向陆秉权投来赞许和祝贺的目光。
      破格晋升!跳过常规的年限要求,以主治医师身份直升副主任医师!这在仁和医院历史上极其罕见!这是对陆秉权能力与贡献的最高认可!
      喧嚣与荣耀渐渐沉淀。陆秉权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办公室,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给房间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依旧熙熙攘攘的医院花园。全国性的关注、同行的赞誉,这一切来得太快,太猛烈,像一场风暴。他感到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平静和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林耀彬走了进来,手里没有保温盒,只是安静地走到他身边,和他一起望向窗外。
      “恭喜你,权哥!”林耀彬的声音很轻,带着由衷的喜悦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他没有提手术的凶险,没有提铺天盖地的赞誉,只是简单地道贺。
      陆秉权转过头,看着林耀彬在夕阳下格外柔和的侧脸。他想起了手术前他在门外的守望,想起了他每日的汤羹,想起了他无言的陪伴。这场风暴般的成功背后,这份无声的支持,像最坚实的基石。
      “嗯。”陆秉权应了一声,声音低沉。他看着林耀彬,眼神复杂,有感激,有疲惫,还有一种……连他自己都尚未完全理清的、更深的东西。他没有说谢谢,只是静静地站着,任由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长,重叠在一起。
      窗外的世界喧嚣依旧,但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却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荣光加身后,独属于两人的、宁静而温暖的默契。新的身份,新的挑战,新的起点。而无影灯下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所淬炼出的光芒,将永远照亮陆秉权前行的医者之路。而身边这个人,似乎也早已成为这条路上,不可或缺的风景。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