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1、柏林的裂光 ...

  •   柏林,凌晨三点。
      废弃工厂改造的艺术中心“黑匣子”内,灯光已熄,只剩《星河微光》在暗处幽幽发光。雨水与星河在画布上缓缓流动,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夜。
      陆沉舟站在展台前,风衣未脱,右手缠着新绷带——昨夜搬运画框时,边缘铁皮划破了掌心。血已止,但纱布渗着淡红。他没去处理,只静静看着画,眼神沉得像压着整座城市的夜。
      门轴轻响。
      苏念安走进来,穿一件深灰连帽衫,头发乱糟糟,手里拎着一个帆布袋。他没开灯,径直走向《裂光》——那幅未完成的新作,正靠在墙角,画布上两道光束被阴影劈开,裂口边缘荧光蓝正缓缓渗入。

      “还没睡?”陆沉舟问。

      “调光。”苏念安蹲下,从袋里掏出几管颜料,“柏林的夜,和国内差三度色温。”

      陆沉舟走过去,站到他身后半步的位置:“开幕式七点开始,他们要最后确认灯光角度。”

      “让他们等。”苏念安拧开一管荧光蓝,用刮刀挑出一点,轻轻抹在裂痕深处,“光不对,画就死了。”

      陆沉舟没催。他蹲下,从风衣内袋掏出一卷胶带,默默撕下一段,递给苏念安。

      苏念安接过,贴在画布边缘固定颜料。动作干脆,没道谢。

      两人沉默。只有刮刀划过画布的细微声响,在空旷的展厅里回荡。

      六点零七分,技术人员陆续进场。灯光师拿着激光笔,比划展台角度。

      “陆先生,”灯光师问,“《星河微光》的主光,是维持现在的15度斜切,还是按策展方建议,调成垂直?”

      “斜切。”陆沉舟声音冷,“垂直会压住夜光流动。”

      “可策展方说……”

      “我说了算。”陆沉舟直视对方,“这是我的项目。”

      灯光师闭嘴,调回原角度。

      苏念安抬头,看了陆沉舟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

      六点四十分,媒体与藏家开始入场。展厅渐满,低声议论四起。有人认出《星河微光》,立刻围拢,快门声密集响起。

      策展人快步走来:“苏先生,开幕式上,您能说几句吗?只需一分钟。”

      “不说。”苏念安继续调色,“画会说话。”

      “可这是国际首展,您至少……”

      “他能说。”苏念安抬手,指向陆沉舟,“他是项目负责人。”

      全场目光转向陆沉舟。

      陆沉舟没躲,只点头:“可以。”

      策展人松口气,转身安排流程。

      苏念安收起颜料,站起身,拍了拍裤腿的灰:“你准备讲什么?”

      “实话。”陆沉舟说,“这幅画,是我和一个人的约定。”

      “谁?”

      “你没资格问。”

      苏念安冷笑:“装什么神秘。”

      “不装。”陆沉舟盯着他,“等你正式承认之前,我不会说名字。”

      苏念安没再问。他走到《裂光》前,深吸一口气,忽然抬起手,拿起刮刀,在画布右下角用力刻下两个名字——

      苏念安 & 陆沉舟

      刻痕深,带着狠劲,像一道无法抹去的誓言。荧光蓝顺着刻痕渗入,整行字在暗处微微发亮。

      陆沉舟看着那行字,没动,也没说话。

      但右手缓缓松开,掌心的绷带,渗血更重。

      七点整,灯光调至最低。展厅中央,射灯打在《星河微光》上,夜光颜料缓缓流动,雨水与星河在画布上交织,仿佛有了呼吸。

      策展人上台:“今天,我们迎来中国艺术家苏念安的国际首展。这幅《星河微光》,是他与另一位神秘人物的共同创作。而站在他身后的,是本次项目的发起人——陆沉舟先生。”

      掌声响起。

      陆沉舟走上台,西装笔挺,右手垂在身侧,绷带被袖口遮住。他接过话筒,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苏念安身上。

      “很多人问,这幅画为什么叫《星河微光》。”陆沉舟声音低沉,穿透全场,“我说,因为光再小,也能照进裂缝。”

      台下安静。

      “但今天,我想补充一句。”陆沉舟抬手,指向《裂光》,“这道裂缝,不是终点。它是开始。”

      苏念安站在台下,双手插在连帽衫口袋里,没鼓掌,也没低头。

      “我和苏念安,”陆沉舟终于说出名字,“没有正式关系,没有法律定义,甚至没有公开承认过彼此。但我们有一幅画,一个名字,和一场未完成的对话。”

      台下哗然。

      记者们疯狂记录,镜头对准苏念安。他依旧不动,只微微抬眼,盯着台上那人。

      “所以,”陆沉舟将话筒放回支架,“我不代表任何人发言。我只代表我自己——我站在这里,是因为我想让她知道,我愿意等,等到她准备好。”

      台下死寂。

      苏念安忽然动了。

      他走上台,从陆沉舟手中拿过话筒。

      全场屏息。

      “他说得对。”苏念安声音冷,“我们没有关系。但我们有画,有名字,有光。”

      他转身,指向《裂光》右下角那行刻字。

      “这两个名字,”他说,“不是装饰。是声明。”

      陆沉舟站在他身后,没动,但肩线松了一寸。

      “所以,”苏念安将话筒递还,“你可以闭嘴了。”

      陆沉舟接过话筒,嘴角微扬:“好。”

      台下爆发出掌声、口哨声、欢呼声。

      记者冲上前提问,两人却已并肩走下台,背影笔直,像两道终于交汇的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