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灾荒奏折!首次默契获赞赏 ...
-
霜降过后的乾清宫,寒意已渗进金砖地缝里。殿内虽燃着地龙,空气里仍浮着层若有似无的凉,连殿外飘进来的桂花香,都像是被冻得凝了霜,少了几分甜暖,多了几分清冽。御座前的白玉长案上,摞着半尺高的奏折,最顶上几本的封皮沾着些水渍——那是南方水灾的急报,昨夜从六百里加急的驿马背上卸下来时,还带着江南的潮气。
皇帝坐在盘龙御座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的玉如意,眉峰拧成个川字。殿内两侧站着几位皇子和重臣,没人敢先开口,只有殿外廊下的铜铃,被风拂得偶尔发出一声轻响,在寂静里格外清晰。路昭然站在左侧靠前的位置,目光悄悄扫过身旁的路瑾书,见他依旧是那副淡然模样,月白色朝服的衣摆垂在金砖地上,连一丝褶皱都没有,仿佛殿内的凝重气氛与他无关。
“南方水灾已逾半月,淹了三州十二县,流民都涌到州府城外了。”皇帝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指节叩了叩案上的奏折,“今日叫你们来,就是要听听你们的法子——谁先说说?”
话音刚落,太子就往前迈了一步。他穿着明黄色锦袍,腰间系着镶玉腰带,脸上带着胸有成竹的笑意:“父皇,儿臣以为,眼下国库虽不充盈,但救灾需先顾根本。可暂令受灾各州加重赋税,填补国库空缺后,再拨粮赈灾。如此既不耽误救灾,又能保国库安稳。”
这话一出,殿内几位老臣都悄悄皱了眉。路昭然心里更是冷笑——原书里太子就是用这招“饮鸩止渴”,结果赋税加重,流民反了,最后还是路瑾书去收拾的烂摊子。他正想着,就见二皇子也紧跟着上前,语气带着几分讨好:“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儿臣补充一句,流民聚集恐生祸乱,不如先派禁军去各州府□□,待局势安定,再慢慢商议赈灾之事。”
“□□?”皇帝的眉峰拧得更紧了,指节在玉如意上掐出道白痕,“流民都快饿死了,你让禁军去□□?是要把他们都赶到山里去吗?”二皇子被问得脸色一白,连忙躬身退了回去,不敢再说话。
殿内又陷入寂静,风从殿门缝隙里钻进来,吹得御座旁的明黄帐幔轻轻晃动。路昭然深吸了口气,往前迈了一步,朝皇帝躬身:“父皇,儿臣有一策,或许可行。”
皇帝抬眼看向他,目光里带着几分期许:“你说。”
“儿臣以为,救灾需‘先解燃眉,再谋长远’。”路昭然声音沉稳,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其一,应即刻下旨,命南方各州开仓放粮,先让流民有口饭吃,避免事态恶化;其二,可推行‘以工代赈’之法——让流民参与修筑堤坝、疏通河道,官府按日给他们发粮食。如此一来,既救了灾民,又修了水利,还能防止流民闲散生事,一举三得。”
这话刚落,殿内就有几位老臣轻轻点头。路昭然心里刚松了口气,就听见身旁传来熟悉的声音,清冽如玉石相击:“兄长所言极是,儿臣愿补充一句。”
路昭然侧过头,见路瑾书已上前一步,与他并肩而立。月白色朝服与他的藏青色朝服相映,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路瑾书目光落在御座上,语气平静却字字清晰:“以工代赈虽好,却需防商人趁机作乱。流民有了粮食,粮价恐会上涨,若有商人囤积居奇,抬高粮价,不仅会让赈灾效果大打折扣,还可能引发民怨。儿臣建议,派专人前往南方各州,监管粮价,严禁商人哄抬物价,同时从京城调运粮食,补充南方粮库,确保粮价稳定。”
这话像是给路昭然的方案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路昭然心里一暖——他刚才只想着“以工代赈”的好处,竟忘了粮价这个隐患,没想到路瑾书立刻就想到了,还如此自然地接了话,仿佛两人提前商量好一般。
皇帝坐在御座上,脸上的凝重渐渐散去,眼底露出赞许的光芒。他看着并肩而立的两人,手指轻轻敲了敲案面:“好!好一个‘开仓放粮+以工代赈’,好一个‘监管粮价’!你们兄弟二人这一策,既解了眼前的急,又谋了长远的利,考虑得周全!”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若你们兄弟二人能一直这般同心同德,便是我大靖之福,也是百姓之福!”
这话一出,太子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明黄色锦袍下的手紧紧攥成了拳,指节泛白。二皇子更是垂着头,不敢抬头看皇帝的眼睛。殿内几位老臣却纷纷躬身附和:“陛下所言极是!大殿下与三殿下此策,实为良策!”
路昭然与路瑾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了笑意。路昭然微微颔首,路瑾书也轻轻点头,没有过多言语,却有种无声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流转——就像小时候,他们在御花园里玩捉迷藏,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对方藏在哪里。
皇帝当即下旨,命户部即刻调运粮食,派钦差前往南方各州,监督开仓放粮和以工代赈之事,又特意叮嘱钦差,务必严查囤积居奇的商人。旨意拟好后,皇帝看着路昭然和路瑾书,语气温和了许多:“此事就交给你们兄弟二人牵头——昭然负责统筹调度,瑾书负责监管粮价和水利修筑,你们可有信心?”
“儿臣遵旨!定不辱使命!”两人齐声应道,声音铿锵有力。
退朝后,路昭然和路瑾书并肩走在宫道上。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在他们脚边打着旋,阳光透过宫道旁的古槐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路瑾书侧过头,看着路昭然,眼底带着淡淡的笑意:“兄长今日这‘以工代赈’之法,倒是新奇,以前从未听过。”
路昭然心里一动,知道路瑾书是在试探。他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随意:“不过是前些日子看古籍,偶然看到的法子,想着或许能用在救灾上,没想到真的可行。”
路瑾书没有追问,只是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前方的宫门上,语气轻柔:“不管是从哪里看来的,能救百姓就好。往后若有这般想法,兄长可随时与我商议,咱们兄弟二人,总比一人单打独斗强。”
路昭然看着他的侧脸,阳光落在他的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竟有种说不出的温柔。他心里一暖,点头道:“好,往后定与你商议。”
两人并肩走着,宫道上的脚步声清脆,与风吹树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格外和谐。不远处,太子和二皇子站在廊下,看着他们的背影,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没想到路昭然竟有这般本事,还和路瑾书走得这么近!”二皇子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嫉妒和不满,“太子殿下,咱们不能就这么看着他们得势啊!”
太子攥着腰间的玉佩,指节泛白,眼底闪过一丝狠厉:“急什么?他们现在越是风光,将来摔得就越惨。南方水灾之事,没那么容易解决——等着吧,总有他们出错的时候。”
他说完,转身拂袖而去,明黄色的袍角扫过廊下的栏杆,留下一道残影。二皇子看着他的背影,犹豫了一下,也连忙跟了上去。
路昭然和路瑾书仿佛没听见身后的动静,依旧并肩往前走。走到宫门口时,路瑾书停下脚步,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递给路昭然:“这是我前些日子画的南方河道图,标注了需要修筑堤坝的地方,兄长拿着,或许能派上用场。”
路昭然接过图纸,指尖触到纸页,带着淡淡的墨香。他展开一看,图纸上的河道、堤坝标注得清清楚楚,连水流的方向、堤坝的高度都标得详细,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他抬头看向路瑾书,眼底带着感激:“多谢二弟,这份图纸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兄长客气了。”路瑾书笑了笑,眼底带着暖意,“明日我要去户部调取南方各州的粮库账目,兄长若有时间,可与我一同前往,咱们再仔细商议一下粮食调运的事。”
“好,明日我一早就去户部找你。”路昭然点头应下。
两人又说了几句,才各自登车离去。路昭然坐在马车上,展开路瑾书给的图纸,借着车窗透进来的阳光,仔细看着。图纸上的字迹工整,线条流畅,能看出路瑾书的用心。他心里暗暗想:有这样的弟弟做盟友,何愁不能改变命运?
马车缓缓驶过大街,窗外传来百姓的叫卖声、孩童的嬉笑声。路昭然看着窗外,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他不仅要改变自己和路瑾书的命运,还要让这个时代的百姓,能少些灾荒之苦,多些安稳日子。
回到大皇子府后,路昭然立刻让人叫来小禄子,命他将南方各州的奏折都整理出来,又让人去书房取来地图,仔细对比路瑾书给的河道图。小禄子看着自家殿下忙碌的身影,脸上满是欣慰——自从殿下病好后,不仅待人温和了许多,还变得这般勤政,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只知争权夺利的大皇子了。
“殿下,您要不要先歇会儿?喝杯茶再忙?”小禄子端着一杯热茶,小心翼翼地递过去。
路昭然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他看着桌上的奏折和图纸,语气带着几分感慨:“现在不是歇的时候,南方的百姓还在等着粮食,咱们得尽快把事情安排好,不能耽误。”
小禄子点点头,退到一旁,安静地看着路昭然忙碌。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书房里的烛火被点亮,跳动的火光将路昭然的身影映在墙上,显得格外坚定。
而此刻,三皇子府的书房里,路瑾书也正对着南方各州的粮库账目,仔细核对。他手指划过账目上的数字,眉头微微皱起——南方各州的粮库账目,似乎有些不对劲,有几处数字模糊不清,像是被人动过手脚。
“看来,这南方水灾之事,不仅要应对天灾,还要防着人祸啊。”路瑾书低声自语,眼底闪过一丝冷意。他将账目收好,心里暗暗盘算:明日与兄长去户部,定要仔细核查,若真有人在粮库账目上动手脚,绝不能轻饶。
夜色渐深,两座府邸的书房里,烛火依旧明亮。路昭然和路瑾书都在为南方水灾之事忙碌着,虽身处两地,却有着同样的目标。他们都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两人同心,便无惧任何风雨。
第二天清晨,路昭然早早地就来到了户部。户部尚书已在门口等候,见他来了,连忙躬身行礼:“见过大殿下。”
“尚书大人不必多礼。”路昭然扶起他,语气温和,“今日我是与三殿下一同来核查南方各州粮库账目的,三殿下呢?”
“三殿下已在里面等候了。”户部尚书笑着说道,引着路昭然往里走。
走进户部大堂,路昭然就看见路瑾书正站在书架前,手里拿着一卷账目,仔细看着。月白色朝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干净,他听见脚步声,转过身,脸上露出笑意:“兄长来了?我刚发现,南方各州的粮库账目,有几处不太对劲。”
路昭然走上前,接过账目一看,果然如路瑾书所说,有几处数字被篡改过的痕迹。他眉头皱起:“看来,有人在粮库账目上动了手脚,若不查清楚,粮食调运恐会出问题。”
“正是。”路瑾书点头,语气严肃,“咱们得尽快核查清楚,找出动手脚的人,否则不仅会耽误赈灾,还可能让百姓遭殃。”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了坚定。他们知道,这一次,不仅要应对天灾,还要揪出隐藏在背后的人祸。但只要他们兄弟同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户部大堂里,晨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两人并肩而立的身影。一场针对南方水灾的救灾行动,就此展开;而一场隐藏在朝堂背后的较量,也悄然拉开了序幕。路昭然和路瑾书都明白,这只是他们改变命运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们会一起走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片土地,守护这里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