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修缮医馆屋顶,众人齐心协力 ...
-
雨后的清晨,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仁心堂的庭院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林薇刚将采回的草药分类摊开晾晒,便见苏景带领五位工匠推着板车走来。板车上堆满了崭新的青瓦、木梁和工具,工匠头手里还拿着一卷图纸,显然已提前规划好了修缮方案。
“林姑娘,春桃姑娘,咱们今日就正式开始修屋顶!”工匠头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汉,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显然是位经验丰富的老手。“我已经和苏大夫商量好了,先拆旧瓦、换朽梁,再铺防水布、盖新瓦,争取五天内完工,绝不耽误医馆看病。”
春桃兴奋地跑过去,盯着板车上的新瓦问道:“王师傅,这些瓦都是新烧的吗?看起来比咱们原来的瓦亮多了!”
王师傅笑着点头:“这是长安城南窑厂刚烧制好的青瓦,质地坚硬,防水性极佳,用上几十年都没问题。你们放心,我带的这些徒弟都是老手,保证把屋顶修得结结实实。”
苏景拍了拍手,召集众人说道:“咱们今天分工明确。王师傅和徒弟们负责屋顶修缮,我和林薇负责帮他们递工具、运材料;春桃留在前堂,要是有病患来,先登记信息,简单询问病情,等我或林薇有空了再诊治;张婶负责准备午饭和茶水,天气炎热,别让工匠们中暑了。”
分配完毕后,工匠们迅速展开行动。王师傅指挥两名徒弟搭建起高高的脚手架,而另外三名徒弟则搬来梯子,开始拆卸屋顶的旧瓦。这些旧瓦大多已经开裂,有些甚至一捏即碎,拆下的瓦块堆积在庭院角落,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小山。林薇和苏景则忙着将新瓦搬运到脚手架旁,以便工匠们取用,两人还不时地帮忙递送锤子和钉子,忙得满头大汗。
“林姑娘,麻烦递几块木楔子过来!” 屋顶上的工匠大声喊道。林薇连忙从工具袋中取出木楔子,踩着梯子递上去。抬头时,她正好看到王师傅在更换朽坏的木梁——原本发黑的旧梁被缓缓卸下,新梁则由结实的杉木制成,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工匠们用麻绳将新梁牢牢固定在屋顶的承重柱上,动作娴熟而利落。
“王师傅,这木梁能撑住屋顶的重量吗?” 林薇忍不住问道。她之前听苏景说,屋顶的承重全靠这些木梁,若固定不当,日后很容易出现问题。
王师傅探出头,笑着说道:“林姑娘放心!这杉木梁是我特意挑选的,质地坚硬,承重能力强。再加上咱们用的是‘双榫固定法’,就算遇到大风大雨,也绝对不会松动。”
临近中午,太阳愈发毒辣,庭院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张婶提着一个大木桶走出来,里面装着熬好的绿豆汤,还放了不少冰块(前几日特意从冰窖买的)。“大家快歇会儿,喝碗绿豆汤降降温!”张婶将碗分发给众人,“这绿豆汤里加了冰糖,清热解暑,大家多喝点。”
工匠们从屋顶下来,接过绿豆汤一饮而尽,纷纷称赞:“张婶的绿豆汤熬得真好,喝着真舒服!”春桃也从前堂跑出来,递上干净的毛巾:“王师傅,你们辛苦了,擦擦汗吧。刚才有位老病患来复诊,我已经登记好了,等会儿林薇姐有空了就去看。”
短暂休息后,修缮工作继续进行。下午的主要任务是铺设防水塑料布,这是林薇特意提出的方案。工匠们将塑料布展开,小心地铺在屋顶的木梁上,边缘用钉子固定,再用沥青(从药铺买的,有防水作用)将接口处密封,确保雨水不会从缝隙渗入。林薇站在庭院里,看着塑料布被牢牢固定在屋顶,心中松了口气——有了这层防水布,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屋顶漏雨了。
就在这时,前堂突然传来春桃的急切声音:“林薇姐,你快过来一下!这位病患说肚子痛得厉害!”林薇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快步跑向前堂。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捂着肚子,蹲在地上,脸色苍白,额头布满冷汗。“大哥,你别急,慢慢说,肚子痛了多久了?是刺痛还是胀痛?”林薇蹲下身,轻声问道。
“疼……疼了快一个时辰了,是一阵阵的刺痛,还想拉肚子……”男子声音微弱地回答。林薇仔细摸了摸男子的脉搏,发现脉象弦紧,又询问了他早上的饮食情况——原来男子早上吃了变质的剩菜,引发了急性肠胃炎。“大哥,你这是急性肠胃炎,我给你开一副止泻止痛的药方,再给你拿些藿香正气散,吃了很快就能缓解。”林薇一边迅速开药方,一边吩咐春桃去药柜抓药、煎药。
待男子服下药后,腹痛的症状逐渐缓解,林薇这才回到庭院继续帮忙。苏景见她回来,连忙关切地问道:“病患怎么样了?没什么大事吧?”
“没事了,只是吃了变质的食物,引发了急性肠胃炎,已经开了药,很快就会康复。”林薇擦去额头的汗水,“春桃登记得非常详细,还安抚了病患的情绪,做得相当出色。”
苏景微笑着点头:“春桃进步迅速,以后我们可以多教她一些诊断知识,让她能够独立处理一些常见病症。”
接下来的几天,修缮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工匠们首先在塑料布上铺设了一层薄木板,用于固定新瓦,随后开始铺设新瓦——新瓦一片压着一片,排列得整齐有序,边缘还用从西域商人处购买的防水性强的水泥密封,以防雨水从瓦缝渗入。林薇和苏景则每天清晨起床,准备好材料和工具,中午协助分发饭菜,傍晚还要检查当天的修缮进度,确保一切无恙。
第三天傍晚,突然刮起微风,天空中飘落零星小雨。众人急忙跑到屋顶,检查新铺的瓦是否牢固。王师傅仔细查看后,安慰道:“大家放心,新瓦已经牢固固定,防水布也铺得很严实,这点小雨不会有问题。不过我们明天得早点来,把剩下的瓦铺完,再彻底检查一遍密封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第四天清晨,雨已停歇。工匠们加快了工作节奏,迅速铺完了剩余的新瓦。随后,他们仔细检查了屋顶的每个角落,用水泥重新密封了松动的瓦缝,并在屋顶边缘安装了排水槽,以确保雨水顺畅流下,避免在屋顶积聚。与此同时,林薇忙着清理拆卸下来的旧瓦和朽木,庭院中的杂物逐渐被清除,显得格外清爽。
第五天中午时分,屋顶修缮工作终于圆满完成。新铺的青瓦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排水槽整齐地环绕在屋顶边缘,塑料布也被牢牢固定在瓦下,整个屋顶显得焕然一新且坚固耐用。王师傅站在屋顶上,用力踩了踩新瓦,信心满满地说道:“苏大夫,林姑娘,你们尽管放心!这屋顶修得结实,就算遇到大暴雨,也绝不会漏雨。我在这行干了三十年,手艺绝对可靠!”
苏景和林薇等人抬头凝视着焕然一新的屋顶,心中充满了欣慰。春桃兴奋地欢呼道:“太好了!以后咱们医馆再也不用担心漏雨问题了!林薇姐,咱们之前商量在屋顶种植薄荷和艾草的计划,现在可以实施了吧?”
林薇笑着点头:“当然可以!过几天咱们就去买些薄荷和艾草的幼苗,种在屋顶边缘,这样既能驱蚊,又能美化环境,真是一举多得。”
张婶也兴奋地说道:“我这就去准备花土,再找几个大花盆,等幼苗买回来,咱们一起动手种植!”
工匠们收拾好工具后,苏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工钱,递给王师傅:“王师傅,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这是工钱,请您收下。另外,这是一点心意,感谢你们把屋顶修得这么好。”苏景还额外递上一袋茶叶,那是之前一位病患赠送的上等好茶。
王师傅接过工钱和茶叶,连忙说道:“苏大夫真是太客气了!你们仁心堂一直为百姓做好事,我们能帮上忙,心里也很高兴。以后要是屋顶有什么小问题,随时找我,我一定免费来修!”
送走工匠们,众人围坐在庭院里,望着焕然一新的屋顶,畅谈着未来的美好。春桃满怀期待地说:“等屋顶种上薄荷和艾草,咱们医馆定会更加美观!以后病患前来就诊,看到如此赏心悦目的医馆,心情也会随之好转。”
张婶接着提议:“我还可以在庭院里种植些蔬菜,比如青菜、萝卜,既能供我们自家食用,又能为病患提供营养补充,真是一举两得。”
林薇看着大家兴致勃勃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回想起初到盛唐时的迷茫,如今在仁心堂,有苏景的悉心教导、春桃的贴心陪伴、张婶的周到照顾,再加上百姓的信赖与支持,她早已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家园。屋顶的修缮不仅使医馆更加坚固,也让她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
“师父,张婶,春桃,谢谢你们。”林薇轻声表达着感激,“若非有你们的支持,我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仁心堂也不会有今日的辉煌。今后,我们还要携手并进,将仁心堂经营得更加出色,让更多百姓从中受益。”
苏景轻轻拍了拍林薇的肩膀,微笑着说道:“傻孩子,咱们是一家人,互帮互助是理所当然的。未来的路还很长,咱们将一同面对更多的挑战,携手帮助更多的百姓。我坚信,只要咱们秉持‘医者仁心’的初心,仁心堂必定会蒸蒸日上。”
夕阳缓缓西沉,金色的余晖洒在仁心堂的新屋顶上,泛起温暖而柔和的光泽。庭院中的梧桐树枝叶随风轻曳,仿佛在为新屋顶的落成欢欣鼓舞。林薇深知,屋顶的修缮只是仁心堂发展历程中的一小步,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在等待。然而,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坚守初心,仁心堂必定会在长安城的土地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百姓心中最温暖、最坚实的依靠。